•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德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时间:2021-04-1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扎实开展改革攻坚行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运行稳定恢复,高质量发展势头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重点任务较好完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078.9亿元,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5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4.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9%;货物进出口386.9亿元,增长11.9%;实际使用外资2.66亿美元,增长6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6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6元,分别增长3.7%和6%;城镇新增就业6.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2%;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同比上涨3%。

(一)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经济运行全面恢复。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应急保障两个指挥部,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两到位”。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投入防控资金6.55亿元,建成46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全面提升,自2月15日以来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3月16日确诊病例全部“清零” 。完成经北京入境来鲁人员在德州集中隔离、5批42名医护人员驰援保障湖北黄冈、国家和省下达的抗“疫”生产等重大任务。二是经济发展经受住新考验。出台“担10条”等助企纾困政策,统筹做好煤电油气运保障,扎实推进“四进”攻坚。经过艰苦努力,“四上企业”于3月24日全部实现复工复产,上半年即实现GDP增长由负转正。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减免企业负担20.3亿元,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19.94亿元,减征医保费3.34亿元。落实抗疫特别国债、特殊转移支付等中央增量补助资金45亿元,专项债券额度113.21亿元、增长92.1%。落实阶段性降电费政策,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3.25亿元。落实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新发放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让利5亿元;新增贷款增长14.5%;普惠小微贷款比年初增加56.4亿元、是上年增量的1.6倍;办理无还本续贷94.4亿元;实现直接融资71.4亿元。

(二)有效投资精准发力,内需潜力加速释放。一是重点项目支撑有力。聚焦“两新一重”“四个一批”,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省市县三级679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3%,其中,12个省重大、110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95亿元、570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33个省级补短板、85个专项债券支持项目全部开工。100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74.6亿元。有研8英寸集成电路用硅片、齐河动植物科普教育基地等一批新动能项目竣工。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增长25.3%,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5.3%。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0.1%。德上线至京台高速连接线、S240乐陵绕城段建成通车,京台高速德州(鲁冀界)至齐河段改扩建工程完成总投资51%以上。35千伏及以上电网工程实现“17开工、26投产”。23个风电项目建成并网,新增风电并网装机132万千瓦、规模居全省第1位。13大类46项重点水利工程全部完工。累计开通5G基站1649个。三是市场消费扩容回补。举办惠民消费节、秋冬消费季、第四届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网红直播德州峰会、消费扶贫农产品供销对接会等活动,发展城市夜间经济,推动董子文化街、育英街等特色街区改造提升。汽车销售企稳回升,住宿餐饮销售额降幅明显收窄。体育娱乐、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52.9%、8.4%、21.5%,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35.2%。

(三)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发展动力显著增强。一是工业强市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编制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推行产业链“链长制”,着力构建“541”产业体系。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12.2%,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0.7和6.7个百分点。新兴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营养保健食品、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分别增长266.7%、25%、18.2%和12.6%。加强型工程塑料产业入选第二批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家企业入选全国、5家企业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新增省“瞪羚企业”1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二是新动能培育明显提速。“四新”经济投资占比51.4%、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28.2%、同比提高2.44个百分点。高新区入选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唯一上榜。中元高端人才创业数字经济产业孵化园、乐陵循环经济示范园分别入选省级示范型和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试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9.2%,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省级服务业特色小镇增加到9家;举办首届全市旅游发展大会,齐河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四上”企业145家,完成“个转企”344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76家,较上年增长56%。三是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制定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4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32家,获批3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年转化科技成果306项,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各类科技融资7.9亿元。62%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德州分院签约落地。“希森系列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项目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打造人才政策“黄金30条”升级版,举办第五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新入选国家、省级重点人才工程83人;引进“双一流”人才387人,是上年的4.7倍;新培育高技能人才4453人。

(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内生活力不断激发。一是改革攻坚深入推进。实施12个重点领域、60项改革攻坚任务,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工程”。新争取省级以上试点60余个。制定流程再造“1+14”制度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1项措施,企业开办半天完成,简易项目审批时间由45天减至7天,59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市域通办。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大幅提升。新登记市场主体8.8万户,增长32%,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新增企业3.03万家,增长19.8%,增幅居全省第2位。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6.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3个百分点。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启动建设德州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组建市金融控股集团和智慧财税大数据平台、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完成14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德州运营中心揭牌,挂牌企业80家。94项历史遗留重点问题已销号37项,35项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果。争取省煤炭消费指标276万吨。批而未供土地处置1.7万亩、闲置土地处置1098亩,均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度处置任务。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等重点改革继续深化。二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认真落实外资企业服务大使和外贸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积极参与网上广交会、华交会和第三届进博会,实现出口额247.2亿元,增长21.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4.3个百分点。实施“一把手”招商工程和每月集中签约活动,举办首届德州境外招商网络洽谈会、“选择山东”线上招商会·德州专场等重大推介活动,新建续建亿元以上招商项目749个,到位资金698.7亿元,海螺高端型材、英望科技、京鲁数谷等一批优质项目扎实推进。对接东盟工作成效显著,与中国—东盟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德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