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数字报
发布时间:2018-12-2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心灵小品
□ 刘琪瑞
俗话说:冬至到,羊肉俏。离冬至节气还有一段时日时,老家的小弟早早给我打来电话,说是再忙也要回来过“冬节”,到时宰了那头肥硕的黄羊,咱一大家人美美地喝羊汤。不由想起老家冬至节杀羊喝羊汤的旧俗来。
冬至,在我们临沂老家又叫“冬节”“交冬”,这一天黑夜最长,之后白昼慢慢加长,夜晚渐渐缩短,所以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冬节大如年”,老家过节最好的方式就是“吃”上一顿,所以冬至要吃饺子、喝羊汤,还要敬拜列祖列宗。
每年冬至前一天,家里要选上养了一年的大黄羊宰杀,卸下大块大块红殷殷的羊肉,连同羊头羊骨放在井水里浸上一夜,第二天一早,放进一张八印大锅里,加上几样作料,先用木柴火劈咧咧猛炖,后是用焦炭火慢悠悠熬煮,大约要煮上一头午。煮好的羊头先要捞出来沥干,留作祭祖上坟用。羊肉汤那股子鲜香之味弥漫开来,远远就能嗅到,总是诱引着游子殷殷期盼的归乡之心。一只蓝花海碗里先放上切好的羊肉块、烫透的辣子油和拍碎的葱姜大蒜,舀一大勺热滚滚、白亮亮的羊汤刺啦啦一浇,再撒上绿油油的芫荽,但见一碗集白亮、红艳、油绿于一体的美肴呈现在面前,诱人唾液潜溢。第一碗羊汤要给家里的老人先尝,这是老家沿袭久远的规矩。
印象最深的,是街头的大锅羊汤。羊肉馆店铺前置有一顶十印大锅,大锅里总是咕嘟咕嘟翻滚着腾腾热气,从早到晚,似乎没有熄灭的时候。来了顾客,老板拖着悠长的声儿唱喏着,手脚麻利,乒乒乓乓,不大会儿收拾妥当,热滚滚的羊汤兜底一浇,热乎乎的出锅烧饼端上来,那是最美的吃食。那大锅羊汤是管够的,喝完了可以再续添,不用加钱,大快朵颐一阵子,那暖流遍布全身,顿感通畅熨帖。
我最爱的是沂蒙全羊汤,总是喝不够。沂蒙全羊汤之所以成为远近闻名的山东名吃,是因为选用的是蒙山沂水一带的黑山羊,那山羊黑头黑尾黑身子,小耳短尾白羊角,吃的是碧绿绿的碰头草,喝的是清凌凌的山涧水,长得是机灵秀气。全羊当然是肝肠肚肺俱全,甚至包括新鲜羊血、羊脑、羊腰子,收拾干净,清水浸透,煮好备用。而卸下来的大块羊肉不能炒,只有煮了味道才香。煮好了的羊肉捞出来,晾在大盆里,留下羊头羊骨头继续在大锅里熬煮。客人选好羊肉羊杂之后,再入老汤稍煮片刻,然后根据不同口味放入各种调料,浇上老汤就成了,简捷便当。细品那味道,羊肉黏稠醇香,羊杂细腻耐口,羊汤香浓不腻,令人回味无穷。
羊,古称羖、羝、羯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美”字云:“甘也。从羊从大。”意即羊大者为美;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解释“鲜”字,称“东南少羊而多鱼,故字以‘鱼’‘羊’为‘鲜’”。由此可见,羊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美味佳肴。传统中医认为,羊肉性甘、温、无毒,入脾、肾,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之功效。而数九寒冬吃羊,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作家贾平凹先生曾说过,“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尤其对家乡的美食。在朔风呼啸、大雪纷飞的隆冬,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几个外焦内软的吊炉烧饼,风卷残云吃下肚儿,热切、踏实、滋润,不就是家的温暖、家的味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