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揭开滇池污染冰山一角
发布时间:2021-05-1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除了当地截污不力以外,滇池正在被房地产项目全面围堵,“与湖争土地,与湖争空间,与湖争生态”,甚至到了“寸土不让”的地步。滇池南岸的长腰山竟然变成“水泥山”
● 因“贴线开发”,打擦边球问题突出,《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对滇池的保护作用被大打折扣
● 滇池污染治理是个系统工程,环湖大量开发房地产把滇池的自然生态系统人为割断,滇池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也难以完整保留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郄建荣 文/图
位于云南昆明的滇池是我国污染防治史上最早启动的治理工程之一,距今跨越了至少5个5年规划,但监测显示滇池水质仍属轻度污染。
滇池污染为何历经25年仍然治不好?今年4月,中央第八生态环保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昆明下沉督察时,揭开了冰山一角。
督察组调查了滇池周边多个房地产项目后发现,除了当地截污不力以外,滇池正被房地产项目全面围堵,“与湖争土地,与湖争空间,与湖争生态”,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消息 ,甚至到了“寸土不让”的地步。滇池南岸的长腰山竟然变成“水泥山”。
因“贴线开发”,打擦边球问题突出,《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滇池的保护作用被大打折扣。大量违法违规上马的房地产项目不仅严重破坏了滇池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还使得滇池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被人为割断。
督察组指出,昆明市迟迟不按《条例》要求编制出台滇池保护规划,导致滇池保护长期无“规”可循,滇池“环湖开发”“贴线开发”现象愈演愈烈。
《法治日报》记者随督察组在昆明下沉督察时发现,滇池房地产项目无序开发暴露出的只是滇池污染治理“久治不愈”的冰山一角。雨污分流不彻底,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长期欠账,每年逾亿吨污水直排滇池,为保持滇池水质仍需每年数亿吨的“生态”补水……滇池污染25年治不好确有其因。
居住人数成倍增长
污染负荷大幅增加
督察组进驻云南一定会看滇池的水质改善情况。没有例外,督察组副组长翟青一行一到昆明,便将关注重点首先定位在滇池的水质改善上。
4月14日一早,督察组一行来到位于昆明市西山区的滇池草海5号地块(以下简称5号地块)。5号地块是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地块内有7家房地产公司同时在开工建设。“5号地块项目是经过规划批准的,严格依照《条例》要求在开发。”在5号地块售楼处旁的一块展板前,西山区副区长向督察组一行介绍项目开发情况时一再强调,5号地块是依法开发建设的。
边听边问,督察组一行通过隔网进入与项目几十米远的草海一级保护区。站在草海一级保护区内,可以清晰地看到5号地块上多栋建筑正拔地而起。
图为在诺仕达集团项目内矗立着滇池一级保护区的界桩。
“这块地是干什么用的,到底要盖个什么,是商场还是什么?”对于翟青提出的问题,昆明市西山区副区长的回答前后矛盾。后督察组被告知,5号地块总共建设面积90万平方米,其中40万平方米是解决5号地块5000多名原住民的居住问题。
5号地块售楼处距离草海一级保护区50米。在售楼处内,西山区所称“40万平方米留给原住民”的谎言被督察组当场拆穿。在督察组的层层追问下,昆明市西山区副区长不得不承认,规划的90万平方米全是商品楼,不包括有原住民的40万平方米,9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5万人居住。售楼处内摆放的5号地块宣传画册更是直言,5号地块打造的是“昆明鼎级富人区”。
“督察组盯住项目规模以及容纳人数,是要看项目给草海增加多少污染负荷。”在督察组看来,原本只容纳5000人的5号地块在人口呈10倍增长后,这一区域的水污染负荷或许会成倍增长,势必对滇池水质改善带来严重影响。
滇池草海是滇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草海水质仍是劣V类。《法治日报》记者在草海一级保护区的湿地中看到,20厘米左右的死鱼就“躺”在湖水边。
房产项目无序开发
生态功能基本丧失
从5号地块到滇池南岸,从“昆明鼎级富人区”到长腰山“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滇池周边房地产项目一个接着一个开发建设。
4月14日下午,督察组一行来到建在滇池南岸的由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仕达集团)开发的长腰山“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呈现在督察组眼前的长腰山,或大量裸露的黄土被稀疏的绿网覆盖,或一幢幢住宅楼正在盘山而建。而长腰山下就是一池滇池水。
图为督察组在长腰山项目现场调查时,当地人员向督察组介绍该项目。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揭开滇池污染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