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谋良策小村“雁”扶贫
发布时间:2019-06-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张博韬(中)帮村民谋划致富项目。 本报记者刘心杨摄
一整个冬天,拜泉县新生乡光复村村民曲立家的雁舍都闲置着,但这个雁舍发生的故事一直在“发酵”,这要从省直机关工委派驻这里的扶贫工作队说服曲立养大雁说起。
2018年7月,光复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博韬说服了曲立,买雁雏500只,当年10月曲立养的大雁全部卖出,3个月的时间,曲家获利近2万元,还带动了村里4户贫困户务工收益6420元。
立足实情选“大雁”
怎么就选养大雁这个项目来扶贫?张博韬说,他的根据是光复村的实际情况。光复村,位于拜泉县新生乡西北部,距乡里5公里,下辖8个自然屯,全村776户2355人,常住人口约263户637人,贫困户59户。这里交通不便、没有特色农产品,村民有一种守旧思想,也没有致富带头人。每周四有一个农村大集,算是村民的“贸易往来”。针对光复村的实际情况,张博韬和队员进行了广泛调研,最终确定发展扶贫产业的思路,即立足于“一小一大”,即投资成本小,影响大;立足于“一短一长”,即效益周期得短,作用效果要长;立足于“一繁一简”,看起来可能繁琐些,但是操作上要简单,不能有太多的科技含量,否则农民学不会;立足于“一实一虚”,要产生实际效益,让农民见到现钱。项目最根本的要求是要有可持续性,不能工作队走了项目就黄了;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可模仿、可复制、可推广,让农民接受简单培训指导后就能上手,自主发展。
2018年7月,经过多方协调努力和产业论证,扶贫工作队成功地将养雁产业引进到光复村。
张博韬说,“饲养大雁这个项目以前在光复村没有先例,村民对饲养大雁都抱有怀疑态度,通过我们的宣传和努力,找到了村民曲立,他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村民致富贫困户增收
回想起养大雁的日子,曲立和爱人当时真没少哭。
曲立家养上大雁以后,经历了一场暴风雨和一场山狸子大战的打击,这让曲立两口子筋疲力尽。“当时哭一宿,哭着给张队长打电话说,这大雁不想养了。”曲立说,要不是看工作队这么支持我,我真想放弃了。这个村十年九旱,偏偏去年养雁的时候遭遇了暴风雨,养雁的大棚都给掀开了,我和老伴儿真是害怕了。刚战完暴风雨,又迎来了山狸子。
张博韬说,一天夜里,一只山狸子“造访”了曲家,咬死了4只大雁,可把曲立两口子心疼坏了。养雁是我们给找的项目,得给想办法啊。买兽夹子,安装监控和电网,工作队全队大战山狸子。队员李宏宇和曲立蹲守雁舍,可能山狸子看出了这边的“猛烈攻势”,再也没有来犯过。
去年曲家86元一只买的雁雏,大雁成活466只。去年9月中旬开卖,150元一只,近两万元的纯收入让曲立坚定了信心。“今年还想大干一场!这可相当于100亩地的收入啊,才用了3个月的时间。”曲立送给工作队一面锦旗:“精准扶贫促发展,情系百姓解民忧”。他告诉记者,为这事工作队可真没少操心,从购买雁雏到销售大雁全程帮扶,队员李宏宇在雁舍和他看雁,腰病都累犯了。
记者了解到,这个养雁项目带动了村里的贲玉林、刘学、张文宝、贾洪德、金彩杰等村民和贫困户增收,他们清理雁舍、割草,赚了几千元的工钱。
让大雁飞向广阔市场
养殖大雁的经验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张博韬说,养殖大雁产业刚被引进到光复村的时候,我们的脸上是充满喜悦的,但养殖过程中出现了大雁不吃食,死亡原因不明等情况,我们是心急如焚,为了解决上述情况,我们请来了专家和创鑫牧业公司的技术指导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原来,养殖大雁不同于养殖家禽,要圈养与放养相结合,要给大雁一定“锻炼”的时间,还要定期给大雁进行疫苗接种,增强抵抗力,喂食也要将饲料、草本植物、粮食进行比例划分,这样才能保证大雁的成活率。
位于拜泉县爱农乡的创鑫牧业,是光复村采购雁雏的基地。崔艳萍是创鑫牧业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当时张博韬来调研时问得特别详细,为了保证大雁成活率,还在这里代养了一阵。崔艳萍说:“大雁养殖前景非常好,种蛋25元一个,一只大雁一年能下24枚左右。雁雏出壳65元一只,张队长购买时雁雏已经养了一段时间,86元一只买走的,我150元一只回收。”雁雏养殖70多天就能出售商品雁,崔艳萍将大雁出售到山西,供不应求。
张博韬说,养雁产业链稳定。为了发展养雁产业,工作队邀请农科院的专家到实地查看,确定光复村地理环境非常的适合养殖大雁,才敢让这个项目“上马”。在养殖过程中,多方联系技术指导,让养殖户坚定信心,从雁雏的饲养,疫苗接种,如何圈养和放养大雁,到养雁场地的配套设施,提供了全程跟踪服务。如今养殖户曲立不仅家里增加了收入,也成为工作队培养出的第一位致富带头人
张博韬说,按照目前大雁的市场供应情况看,今年打算采取集中养殖和分户养殖相结合的模式。分户养殖是养殖大雁的一项新措施,为的是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并让非贫困户也参与到养殖大雁产业中来。养雁需要大量的饲料、草本植物和粮食,可以引导村民种植草料。在销售渠道上,考虑除了企业回收外,探索利用新生乡“电商供销”平台和“小康龙江”销售平台进行销售,让光复村养殖的“绿色大雁”进入更大的市场。(作者:董新英)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发展谋良策小村“雁”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