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保健食品功能声称新规出台 保健功能仍需科学认知

发布时间:2023-09-0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人抱着“治未病”的心态,将目光头投向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真能保健康吗?商家宣传的保健功能,是否真实有效,有多少科学依据?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及配套文件,将规范保健功能声称管理,落实企业保健功能声称和研发评价主体责任,促进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面对让人眼花缭乱的保健食品和声称的保健功能,消费者该如何选择?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保健食品受消费者追捧

  “感觉自己免疫力低,皮肤经常过敏起湿疹,肠胃一受刺激就难受,晚上睡眠质量也不高。”市民小顾表示,过了三十岁明显觉得自己的身体状态不如以前,加上自己不规律的作息习惯,身体经常会释放出各种“信号”。为缓解症状,小顾寄希望于各种保健食品,维生素、益生菌……一吃就是两年多。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小顾这样长期服用保健食品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同样是90后的张晓萌告诉记者,身边的朋友也在吃各种不同功效的保健食品,虽然没什么明显的效果,但也没有坏处,所以就一直服用,每年她在保健食品方面的花销在2000元左右。

  对于养生爱好者的周阿姨来说,自己不仅平时注重保健,就算在旅途中也格外在意自己的身体状态。前不久她前往西藏旅游,期间服用了一款红景天胶囊,有效缓解了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记者在周阿姨所服用的该款保健食品包装上看到,该产品声称具有提高缺氧耐受力的保健功能。周阿姨还告诉记者,家人的保健品也是由她来负责选购,“老伴血脂偏高,我常年给他买一款随餐服用的鱼油软胶囊,很容易吸收,身体状况也有所改善。”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开始出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宝妈黄女士最近一年开始服用保健食品,自从生完宝宝后,她发现自己频繁头痛、皮肤暗沉、状态变差,便重视起身体调理和保养,“平时服用葡萄籽、叶黄素等,也不知道究竟能不能起到保健作用,图个心理安慰。”黄女士表示,自己购买保健食品主要通过药店导购推荐,比较信赖有知名度的保健食品品牌,“以前我对保健食品了解不多,现在我自己比较关注身体健康,别人推荐的我都会试一试。”

  由于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导致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带来的问题,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对自身健康关注度增加,希望通过服用保健食品来调节身体状况。此外,也有不少消费者认为,保健食品短期内很难立马见效,保健功能到底发挥多少靠个人“感觉”,他们并不清楚所服用的产品靠不靠谱、是否真正有助于健康。

  保健功能能否说得清

  采访中记者发现,消费者平均日常服用保健食品种类在2种左右。记者在齐云山路上一家药店看到,保健食品被摆放在店内显眼位置,并打上醒目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据店员介绍,目前钙片、鱼油、多种维生素、大豆磷脂等保健食品比较畅销,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适宜的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记者注意到,多款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声称上使用“抗氧化”“辅助降血脂”“增加骨密度”等表述。

  按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由此可见,保健食品是介于普通食品和药品之间的一类特殊食品。它不同于一般食品,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即功能声称),这是该产品的核心属性。但不具备治疗疾病的功效,又有别于药品。

  对于保健食品而言,功能声称是关键。据了解,纳入《目录》的24种保健功能声称,均为历史曾批准、社会共识程度高、国际上有类似功能声称的保健功能声称。

  在《目录》中规定,保健食品要科学定位,规范声称。其中,保健功能声称应当避免与药品疾病治疗作用混淆,堵塞虚假宣传漏洞。如:将原有“辅助降血压”调整为“有助于维持血压健康水平”。此外,保健功能声称表述应当更加科学严谨,通俗易懂,能被消费者科学认知,避免容易被误导和误解的绝对化表述。如:将原有“增加骨密度”调整为“有助于改善骨密度”;将“减肥”调整为“有助于控制体内脂肪”。

  记者走访了多家药店发现,使用原有保健功能声称的现象较为普遍。以一款益生菌粉为例,该产品外包装上声称“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而在最新规定中,涉及到的保健功能声称调整为“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和“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此外,上文所提到的保健食品产品中,原保健功能声称“提高缺氧耐受力““抗氧化”及“辅助降血脂”,在《目录》中调整为现保健功能声称“耐缺氧”“有助于抗氧化”及“有助于维持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健康水平”。

  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

  保健功能需科学认知

  保健食品的功能是否有足够的科学依据,消费者如何知晓这些保健食品到底具体有怎样的健康促进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高,给保健品市场带来了广阔空间,但不少消费者对保健类产品缺少科学认知,选购时存在一定盲目性。人们对保健养生的需求与自身健康知识的缺乏会带来一些“消费冲动”,致使保健效果不仅没达到预期,还可能适得其反。

  “保健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用错了’不仅不能为健康加分,甚至会拖健康的后腿。”有专家表示,绝大多数保健品都是经食品加工而来,它们对人体能起作用的也是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而疾病的治疗是个体化的,要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评估才能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是疾病链的“中游”,其“上游”则与膳食不平衡、吸烟、饮酒、睡眠不足、长期压力大等原因有关。如果只是单纯地服用保健品,而不从改变生活方式上入手,不配合药物的治疗,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病痛的。均衡膳食才是获得营养的最佳途径,保健品只能作为膳食之外的营养补充。

  那么消费者该如何科学选购保健食品?业内人士认为,就产品功效而言,消费者在对自身身体状况做基本评判后,应该针对性选择相应的保健食品,配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与健康心理。

  “对于消费者来说,每个人体质不同,服用相同的保健食品效果也会存在差异,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谨慎选择。”专家建议,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应当理性消费,不要“迷恋”保健食品能产生神奇作用。购买保健食品时,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及保健食品标志,俗称“蓝帽子”,依据其功能和适宜人群科学选用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保健食品产品注册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供消费者选择、甄别。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保健食品功能声称新规出台 保健功能仍需科学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