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罚!新规实施下三个月5家化妆品企业被罚超过175万元
发布时间:2021-08-2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随着国内化妆品监管政策一一颁布,多个美妆品牌被罚,据统计今年5家美妆企业共发生6起行政处罚案件,罚款金额共计超过175万元。
如此高频次、大力度的处罚,堪称“史上最严”,而这无疑是给全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
汉高股份再被罚,连续三次被整改
近日,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汉高股份有限公司因“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被没收违法所得11.06万元,并处三倍罚款33.18万元。
其主要原因为某款施华蔻斐丝丽染发霜初检与复检均检出成分与批件所示原料成分不一致。
因为汉高股份的违规行为发生在2021年1月1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施行前,所以违反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十条第一款“生产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批准文号后方可生产”的规定,构成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的行为。
处罚单位表示,鉴于涉案染发产品检出的物质均属于化妆品准用染发剂,且均在允许使用的安全用量以内,未造成危害后果;且案发后,汉高股份已主动召回了大部分产品。
故综合考量,做出没收上述违法产品合计69058盒,没收违法所得 11.06万元,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33.18万元。
据了解,这不是施华蔻第一次被罚。作为知名美发化妆品品牌,据各地市监局公告,近年来施华蔻多款产品多次被抽检出不合格。比如,2021年1月20日,一批次标示产品名称为“施华蔻怡然染发霜2.0”的产品被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出不合格。1月29日,同批次同名称产品又被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抽检出同样不合格项目。
与此同时,这也并非是汉高第一次领罚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自2016年至今,汉高遭遇过四次行政处罚。2019年12月,汉高就曾因“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被罚。且截至目前,涉事产品仍在某电商平台出售。
国际巨头们迎来“史上最严监管”
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成为拉动各国际美妆巨头业绩的重要引擎。然而,今年以来,部分国际美妆企业却频频在中国市场“栽跟头”。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5—8月,就要5家美妆企业共发生6起行政处罚案件,罚款金额共计超过175万元。这些公司是各美妆集团旗下子公司,经营集团旗下多个品牌旗舰店。
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国际巨头们在同一时期内如此高密度受到行政处罚,此前很少见。”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多家美妆巨头,于2019年及2020年分别吃下5张及4张罚单。而今年5-8月就超过了以往一年的总量。
从违法行为类型来看,涉及“虚假宣传”是上述企业触碰次数最多的一条法规“红线”,今年6例罚单中有4例皆因此而受到行政处罚。
例如,科蒂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因其天猫店铺“肌肤哲理官方旗舰店”的商品“肌肤哲理瓶中时光活肌修护精华液40ml自然哲理红安瓶”详情页面中宣称功效“损伤修复舒缓肌肤”,而科蒂(上海)未能提供该化妆品具有“损伤修复”功效的宣传依据。因此,其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被罚款3万元并被责令改正。
雅诗兰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在天猫商城的两款产品,曾在产品页面中发布“4weeks改善痘印”“促进伤口好转”等宣传内容,被上海市静安区市监局认为“构成了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违法行为”。
同时,丝芙兰(上海)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在天猫美妆销售的某款产品,其产品网页上宣传的防晒指数,被官方认定为“与实际的防晒指数不符、产品宣传中的成分与产品实物标签不符”。
此外,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违反广告法等也是上述巨头们以往吃下罚单的部分原因。
伴随新规出台监管会日趋严格
今年以来,国际巨头为何屡屡收到来自中国的罚单?综合多位业内人士观点,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其一,监管部门执行力度加强。
伴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出台与实施,化妆品行业监管会日趋严格,同时也将加大了对化妆品行业监管的执行力度。
“以前国家部门对美妆企业的违法行为管理比较松散,有时会查而不管。但现在一经发现违法行为,就会予以严重打击。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扼制住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某进口品代理商认为,国家部门对化妆品行业的管理角色到位了。不过,他也表示,未来如果要按照药品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化妆品的话,美妆企业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
其二,国际巨头知名度高、是重点监管对象,能起到警示作用。
“美妆巨头旗下品牌较多,所涉及到的消费者范围更广,消费者的关注度也相对更高,所以会成为国家相关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巨头作为行业的领军者,会为整个行业带来一定的警示意义。
故化妆品国际巨头在不断加码中国市场的同时,要遵守行业规矩,不然将会收到相关部门的罚单。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重罚!新规实施下三个月5家化妆品企业被罚超过1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