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民营经济,看看30年前
发布时间:2023-12-1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激活民营经济,看看30年前)
投资是一场长跑,我们需要从书籍中汲取力量。星图金融财顾频道联合星图金融研究院推出“财顾荐书”栏目,每期一位主理人,负责向大家推荐一本经典书籍。
本期主理人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推荐的书目是《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作者为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常年从事公司研究,曾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短期访问学者。作者在赴美访学期间,曾与美国学者讨论“中国企业的成长之路”。作者深感于中国企业研究的薄弱,决心“为零碎的中国当代企业史留下一点东西”。作者作为资深财经作家,对于自改革开放以来最跌宕起伏,最波澜壮阔的三十年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切身体会,而曾为新华社记者的身份,也方便采访到诸多在重要历史节点扮演重要角色的风云人物,因此本书可以说是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激荡30年”民营企业发展历史一部编年史。
在1978年的中国,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越来越不能维持其合理性而趋于瓦解。在当政者小心翼翼地打开市场的大闸,引入民营企业的涓涓细流后,才愕然发现这股细流微弱而不可阻挡,它积小流而成江海,最终以无可阻挡的趋势将整个中国,无论是反对它还是支持它的力量,一并卷到现代商业社会的大潮之中。“在‘摆脱贫困’这个时代主题面前,一切的道德价值评判都显得苍白无力。”
最终,这场人类历史范围最大,涉及人数最广,改革影响最深远的“大变革”最终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最惊人、最壮观的奇迹。在三十年间,中国的GDP以近10%的高速增长,是世界同期增长速度最大的国家。在复利的巨大威力下,中国人均GDP自1978年到2006年增长了22.1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4.3倍,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6.4倍。
在这场世纪“大变革”中,中国市场上从始至终存在着三股力量:国营公司、民营公司、外资公司,三大力量彼此纠缠、相互博弈。而三大力量此消彼长的过程,最终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所有表象,也构成本书的主线。“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是冲锋陷阵的主角,政府和政治家则深藏幕后布下草蛇灰线。
在30年间的风云诡谲,历史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主线,很多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务,回到当时的时空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历史似乎成为了一切巧合的总和。但细读之下,又可以从历史中挖出一条自始至终难以撼动的主线,即“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计划经济维持不下去是由于计划的低效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激化到难以解决的地步时,应运而生的政治家便“横空出世”,为束缚已久的生产力“松绑”,由此便在“乱世”中诞生出一群胆大包天,敢想敢干的冒险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便是这场变革浪潮中的“弄潮儿”,他们善于捕捉时代变化的先机,当王石还在倒卖玉米时,灵敏地从邓小平南巡中嗅出了“大事要发生”气息;他们胆大妄为,牟其中在没有外贸权,也没有航空经营权,更没有足够的现金的情况下,空手套白狼在川航和苏联之间促生一笔“飞机销售”生意,最后甚至声称要“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入中国干旱的西北地区,使之变成降雨区”。他们行走在黑白之间,所作所为都透着“野性的血腥、冷酷和道德麻木”。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中国的这场历史变革中的最坚韧、最聪明、最杰出的人物,是中国经济腾飞最强力的马车和最灵活的润滑剂。
社会上对于民营企业有一个“56789”的说法,意指“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而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再次发文,将民营企业定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且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新旧动能转换,稳增长面临极大压力的当下,再次回顾过去三十年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一些有益于现在的答案。
本文由公众号“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星图金融研究院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激活民营经济,看看3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