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级”化妆品真的能吃?该卸下它的“浓妆”了!
发布时间:2021-09-1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近段时间
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所谓的
“食品级”化妆品
像胡萝卜素变色唇膏、
天然植物水润口红等等
在各大电商平台上
搜索量不少
销量也不低
多数商品页面介绍标注着
“健康无毒”、“天然成分”等字样
一些商家还宣称这些产品
不仅能有化妆品功能
还可以直接食用
那么
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些美妆品真的安全吗?
“化妆品”与“食品”概念不同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的定义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青斌表示:
食品经口进入并由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在使用方法、作用机理等方面都与作为化工产品的化妆品完全不同,因此“食品级”化妆品这个说法并不成立。
南开大学医药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宋华琳认为:
把化妆品描述成食品,这是鱼目混珠、碔砆混玉的行为。化妆品不应宣传食用用途,所谓的“食品级”化妆品,只不过是商家进行营销的噱头,普通的化妆品贴上了“可食用”的标签之后,目的大都是为了抬高价格、增加销量。
“纯植物”“纯天然”等绝对化的词语属于《广告法》明令的禁用词,化妆品宣传不能含有类似词汇,与此有关的“绝对安全”“保证无毒无刺激”等词语更是被禁止使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追求高质量化妆品的迫切心理,用“食品级”化妆品引发消费者联想,替换了已被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纯天然”“纯植物”等概念,属于钻政策监管的空子,企图发不义之财。
农产品加工为化妆品后
能否食用?
近些年来,农产品包括一些杂粮、水果都可以通过深加工后做成化妆品。那么,这些经过加工后的化妆品是否就是商家所标注的“食品级”化妆品?
“食品”与“化妆品”属于不同行业,商品凡宣称“可品用”,就必须要有“食”字号,而化妆品只有“妆”字号。化妆品作为一种化工产品,二者使用部位不同,吸收成分不同,所用原料及产品指标要求、禁限用要求,还有所执行的规范、检验标准均不一样。例如:
柠檬
柠檬鲜榨柠檬汁可以直接饮用,但要是直接敷在脸上不仅不能美白,还可能导致瘙痒和红肿。化妆品使用柠檬中的有效成分,必须通过专门的手段进行提取,对浓度和刺激度进行调节。
红芸豆
红芸豆属高蛋白、低脂肪、零胆固醇、高钾、低钠食物,蛋白质、钙、铁、B族维生素含量颇高。在山西省岢岚县种植的红芸豆,豆皮和果实结合的很紧密,耐煮还不掉色,是一些化妆品中不可缺少的原料,但也是通过红芸豆内的有效提取物制成的。
记者发现,在一些声称添加了“食品成分”的化妆品商家中,除了在外包装上写有几个“食品成分80%”大字外,展示的防晒霜中也标注着主要成分为苹果、芦荟和覆盆子的提取物。
北京日化协会副秘书长陶丽莉表示:
其实那些所谓的纯植物、纯天然,或者是宣称“食品级”的化妆品,往往只是在常规的产品中添加了一些所谓纯天然的植物萃取成分,不论添加的植物提取成分有多少,构成产品的基质本身仍然是化学物质。
所以,食品就是食品,化妆品就是化妆品,根本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这个概念,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从现有的标准以及规范来说,即使农产品在经过深加工后成为化妆品,也不能直接食用。
市场乱象频出
多方合力整治
近年来,一些商家投机取巧,用“食品级”引发消费者联想,替换了已经被明令禁止的“纯天然”“纯植物”的概念,相关部门屡屡出手,并且对化妆品的生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国家药监局今年6月发布的《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使用尚未被科学界广泛接受的术语、机理编造概念误导消费者,禁止使用虚假、夸大、绝对化的词语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描述。这份管理办法将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此外,《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商品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
不法商户利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物,侵害消费者利益,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理当严惩。涉及虚假宣传产品效果的广告,首先要没收广告费用,再处以三倍到五倍的罚款,如果是在电商平台上进行宣传的,亦要对平台予以处罚。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邓绩认为:
有必要针对性加强监管,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标准。
相关部门需提醒消费者,“食品级”化妆品属于典型的虚假广告,也必须依法责令商家停止发布,消除影响,并予以相应处罚。从长远来看,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将“食品级”“可食用”纳入化妆品广告禁用语,从而规范营销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者对化妆品的
绿色安全性抱有期待
“纯天然”“无添加”等说辞
只是部分经营者的噱头
商家应当规范宣传
消费者也要科学、理性地
加以区分和使用
不能让部分不法经营者钻了空子
相关部门也决不能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理应重拳出击
坚决维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来源 | 人民网、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网、央广网、北京青年报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食品级”化妆品真的能吃?该卸下它的“浓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