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全产业链打造中国“北方米都”
发布时间:2019-06-2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稻壳灰综合利用能力全国领先,稻米提取谷维素产量居全国之首,碎米加工米蛋白规模全国最大。一粒稻可生产米、电、油、灰、蜡、有机肥6大系列36种产品。全国首个稻米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暨院士工作站正在鹤岗市加紧建设。
鹤岗市以延伸稻米加工产业链为主题,把一粒小稻米,写成一篇大文章。
6月17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正式命名鹤岗市为中国稻米加工强市,鹤岗市稻米加工业“国家级”水准受到业内认可。稻米加工业如何赢得先机,产业链如何发展?日前,记者走访鹤岗市稻米加工企业和相关部门,探秘稻米强市的加工深度。
起步早龙头企业集群发展
作为我省重要水稻产区,鹤岗市近年来以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为主要载体,大力推进稻米加工业,打造中国“北方米都”。
“1998年,鹤岗市就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全市工作来抓,成立专门机构推进,并作为考核各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稻米加工成为农业产业化四大产业之一。”鹤岗市农委产业化办主任孙树杰说。
据介绍,在推进稻米加工业之初,鹤岗市只有8户小企业。经过政策引导、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扶持,如今水稻加工企业已发展到85户,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户。稻米加工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支边北大荒的郑明珠,2000年怀揣着龙江大米梦到鹤岗创办大米加工厂。2004年,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8年,郑明珠创办的泰丰米业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今,企业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
据统计,鹤岗市水稻加工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550万吨,设计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企业21户,2012年实际加工量达29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利税12亿元。
技术新 全产业链树行业标杆
用水稻生产36种产品,产品涉及食品、医药、化工、能源4个领域,技术优势和效益优势的背后,是一个日渐成熟的企业群。在鹤岗,以万源粮油为领军,一批企业向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技术是关键,万源粮油经常与大学交流,了解稻米业国际前沿的技术和信息。”驻企帮扶干部、市工信委副主任马福成说。
与江南大学、西安油脂学院和北京化工大学合作,让万源粮油拥有深厚的技术资源,被确定为“省水稻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企业米糠油精炼规模居省内第一、全国第二,是国内仅有的能提取谷维素的两家企业之一,稻壳灰综合利用能力居全国第一。
“发电采用纯稻壳燃料,稻壳灰用来生产白炭黑、活性炭,在米糠浸油、毛油精炼、谷维素和糠蜡提取方面,形成了自己专有的技术。”工作人员曹兴文介绍说。
泰丰米业目前正在筹建由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国家实验室研发的稻米蛋白项目,项目总投资2.7亿元,建成后年加工10万吨碎米,将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碎米加工大米蛋白企业。
增后劲技术引导产业未来
去年以来,稻米市场“稻进米退”。水稻收购价逐渐提高,大米价格不能超过国家物价限定水平,没有深加工则只能微利经营。
“没有先进的技术和产业链合理配置,粗加工企业会逐渐出现生存危机。稻米加工企业的出路在于向规模化发展。”谈到稻米加工行业现状,孙树杰说。
据介绍,单纯加工水稻,每吨效益不到90元,在全产业链企业,经过深加工每吨水稻可增值348元,是单纯加工水稻的4倍。“深加工能够大大提高比较效益,谷维素粗品每吨7万元,而提纯谷维素每吨则达40万元。”马福成说。
目前,万源、泰丰、崧阳等稻米加工企业都在上项目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海宇米业30万吨稻谷加工6万吨生物质清洁颗粒燃料项目等正在加快推进。
在稻米加工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趋势下,技术将决定企业的走向。近两年,鹤岗市不惜代价,引进科研院所和技术人才,加强稻米加工的技术储备。正在建设的北京化工大学院士工作站,研究成果优先支持稻米加工企业,将有效增强鹤岗市稻米加工产业的发展后劲。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鹤岗市全产业链打造中国“北方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