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再次落空!LPR“按兵不动”,贷款利率也能降?央行、银保监会召集23家机构开会
发布时间:2024-02-1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降息”再次落空!LPR“按兵不动”,贷款利率也能降?央行、银保监会召集23家机构开会)
进入二季度,宏观政策开始新一轮密集发力稳增长。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连续三个月“按兵不动”的情况下,银行也会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4月20日,LPR最新结果出炉: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6%,报价均较上期保持不变。
这是LPR连续三个月“按兵不动”,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再度落空。不过,尽管LPR仍保持不动,这并不妨碍平均贷款利率的下降动能。
一方面,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近日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抓好近期各项金融政策的落地工作,加大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支持,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要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主动靠前服务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近期央行也将进一步加大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低碳转型、普惠小微等经济重点领域,目前多个专项再贷款的利率只有年化1.75%,银行获得这些低成本资金后亦可进一步降低相应企业贷款的利率,从而带动贷款平均利率的走低。
金融机构要主动靠前服务实体经济
4月20日,据央行官网消息,4月1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座谈会,抓好近期各项金融政策的落地工作,加大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支持,保障物流畅通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肖远企出席会议并讲话。
此次参加会议的金融机构较多,包括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5家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
会议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金融系统要充分认识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坚持金融为民理念,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抓好《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等金融政策的落地工作。
会议指出,要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主动靠前服务实体经济。各金融机构要重点围绕接触型服务业、小微受困主体、货运物流、投资消费等重点支持领域,强化对重点消费、新市民和有效投资的金融服务,及时在信贷资源配置、内部考核、转移定价等方面出台配套措施。要充分发挥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能,做好政银企对接,及早释放政策红利。要平衡好支持疫情防控、支持实体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提升政策可持续性和宣传落地效果。
此外,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会议再次强调,金融机构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要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的金融服务。要及时优化信贷政策,灵活调整受疫情影响人群个人住房贷款还款计划。
“按兵不动”无碍贷款利率下行趋势
虽然本月市场的LPR“降息”预期再度落空,但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的手段不止于政策利率、LPR降息,央行加大低利率的专项再贷款投放力度、银行强化存款利率等负债端成本管控都有利于推动新增贷款的利率下行。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尽管4月15日央行发布降准公告,但本次降准资金“支撑时间”较短,且降准对银行负债成本的改善远不足以驱动LPR报价以最小5个基点的步长调整。
民生银行首席宏观研究员温彬表示,LPR报价虽未变,但金融持续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4月15日,央行发布降准公告,有助于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从“量”上加大金融供给力度。今年3月,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为4.37%,比上年12月低8个基点,从“价”上为实体经济纾困。预计今后贷款利率将继续保持稳中回落态势,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渡过难关,稳住经济基本盘。
王一峰认为,贷款利率具有自发性下行压力。基于商业化原则,未来贷款利率下行更多依赖稳定信贷投放产生的压降LPR加点点差效果,以及通过低价再贷款加量来传导至经济薄弱环节。此外,银行加强负债成本管控已“箭在弦上”。
“从已披露2022年一季度财报的上市银行表现来看,一季度上市银行息差下行幅度较为明显,资产端利率下行与负债端利率挤压同步发生,料二季度净息差(NIM)压力更突出。预计后续仍有更多管控负债成本的举措出台,包括但不限于:建立自律机制下的“超限额管理”、管控协定存款等类活期产品、再次改革存款利率报价机制压降存款利率点差,以及将结构性存款期权收益纳入自律机制考核等。“王一峰称。
央行近日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0.1-0.15个百分点,带动一季度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至4.4%,为有统计以来的记录低点。加大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和两项减碳工具,加快1000亿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创设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预计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多增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