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教授郭瑞萍:品牌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变化,产品本质是文化支撑的审美
发布时间:2021-09-2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北京服装学院教授郭瑞萍:品牌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变化,产品本质是文化支撑的审美)
9月25日下午,2021东莞纺织服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大朗分论坛在东莞大朗顺利召开。论坛以“赋能产业、链接价值”为主题,邀请业界精英、行内翘楚共同分享和讨论,聚焦变局之中毛织产业面临的全新机遇,探索新发展阶段下大朗毛织产业集群的蝶变之路。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中国针织服装设计研发中心主任郭瑞萍围绕“针织产品策划与设计”议题发表演讲,结合中国文化全面分享了品牌策划的边界,趋势的使用及产品研发的壁垒。
谈及品牌策划的边界,郭瑞萍指出,设计师的视野和边界决定了策划的深度和广度,在快速更迭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总会不断区分事物的有用与无用,“我个人觉得,行业发展不要过分急功近利,随意去用所谓的‘有用’的东西,其实很多看似关系不紧密的事物,才是‘大用’。”
论坛上,郭瑞萍现场分享了二十四节气“白鹭为霜”系列服饰的设计策划心得。她表示,二十四节气是传承千年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指导着中国人的四时农耕,更深深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衣食住行,形成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折射出中国人特有的气质风度。
以二十四节气为灵感的服装设计努力探索属于当下的中国气质,以中国气质与创新精神整合包涵哲学、审美、材质以及技艺的文化精髓。“白鹭为霜”以二十四节气为灵感,选取白露时节,“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有一句吉祥话是喜鹊登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借景抒情,并且白鹭在传统文化当中,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选它比选仙鹤更加理想。我们要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创作属于当下的,可以去时尚化、日常化以及产业化的一种中国风的表达方式。”
她强调,人类非遗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我觉得现在企业管理非常优秀,但硬件内容需要不断填充和发展,正如‘白露’和‘白鹭’代表着平凡和卓越,这与二十四节气设计表达的意向暗合,特别希望行业和产业去关注非遗和中国各种丰富的传统文化。”
她认为,国潮和汉服的出现,代表着中国民族自信心的回归,产品创作要积极挖掘中国本土文化,这将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利好。
郭瑞萍指出,物质是精神的承载,微观具象的设计产品也可以别有洞天,风光无限。设计是一个可以大到无限庞杂的系统,从理念的探究梳理到草图的设计,再到所有细节的调整和确认,每一步都涉及到理念、色彩、风格、廓形、材质、工艺、秩序、节奏......各种因素在不同层面和维度上的整合与平衡。
“我们努力探究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探寻属于当下的、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设计的方法与尺度。这也是我们心中的白鹭-伊人,对我们来说,白鹭是‘梦想之鸟’。”郭瑞萍表示。
优秀的产品设计不能只流于形式,更要与中国元素、民族文化紧密结合,融含蓄内敛的气韵于其中,良好的企业品牌也应用心打造。对于一些孪生产品,郭瑞萍认为,这些都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品牌稳定性,没有独家风格所在的产品,下游往往流于拼盘,而真正的原创是源于上游的。
“具体而言,我觉得企业可以将产品生产线延伸到上游更长的位置,加大技术创新,明确品牌定位、品牌战略及营销策略,这些是咨询和产品取舍的准绳。”
郭瑞萍指出,时代的变化,要求我们做趋势研发,其实变化当中,存在着不变的东西,趋势如历史,企业要掌握发展规律。她认为品牌变量是恒常,品牌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变化,变化是有所依托的,若今年和去年面目全非,那就失去了品牌的意义。
同时,品牌产品要向好的研发空间和产能过剩竞争升级,企业要变劣势为优势壁垒,积极打造变化快、难抄袭、系统完整、具有独家消费理念的产品。“针织是一种技术,产品的背后是企业的积累、研发的逻辑、方法和系统,而其本质是文化支撑的审美。”郭瑞萍表示。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白洁 编辑:郑玮)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