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这么大的西瓜图个啥
发布时间:2019-06-2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西瓜博物馆里,陈列着部分往届瓜王模型。 杨旗 摄
擂台赛上荣获的奖杯,成了瓜农招揽客人的招牌。 刘菲菲 摄
瓜把式也有江湖,大兴区西甜瓜擂台赛就是这个江湖的华山论剑。昨天,一年一度的大兴西瓜节(季)又照例拉开大幕,新一届瓜王凭借83.94公斤的“体重”震惊四座,成为擂台赛史上最重瓜王。西瓜节、擂台赛已连续举办20多年,社会关注度与日俱增。而称霸后的瓜王归往何处?一个单单凭个头儿大就能称王的西瓜,为何会吸引全国多地瓜农趋之若鹜争相参赛?瓜王带给瓜把式的仅仅是奖金、荣誉吗?本报记者深入中国西瓜之乡庞各庄镇调查,寻找答案。
新瓜王之归宿
拍卖
83.94公斤!第27届北京大兴全国西甜瓜擂台赛上,单瓜大型重量赛中,相当于一个成年人重量的最重瓜王诞生,比去年43.18公斤的瓜王重了40多公斤。瓜王夺冠后,去往何方?庞安路旁摇着蒲扇卖瓜的瓜农老张透露出一个消息:可能是西瓜博物馆。追着这个线索,记者来到了位于庞各庄镇的北京西瓜博物馆一探究竟。
走进博物馆东厅,只见一米多高的白色展台空置着。工作人员宋克微说,往年这个展台,都会是瓜王的地盘。这个展台在前些日子就已经腾了出来,准备迎接今年新瓜王光临,供市民参观。至于今年的新瓜王还会不会在这里“作客”,她心里也没谱儿。
西瓜博物馆作为全国首个以农作物命名的博物馆,建于2004年,展示着西瓜的历史、培育栽培技术等发展情况。宋克微说,建馆后,瓜王每年都会先在馆内陈列两个多月,然后被相关部门取走,馆内气温低,瓜王的皮较厚,比普通瓜放置时间更长一些。瓜王产生后,多被直接拍卖。2002年,在王府井金街,瓜农宋绍堂种植的35公斤重的瓜王曾被一企业以1.9万元高价买走,成为当时最贵西瓜,获得了吉尼斯纪录。
“往年,瓜王在博物馆进行展示后,博物馆会按照瓜王的个头儿、模样做一个西瓜模型,在馆里永久性陈列。”宋克微说,其实,建馆后产生的瓜王,并非都会做成模型在馆内陈列,如果新产生的瓜王与之前的瓜王品种重复,就不会再陈列。今年的瓜王品种是京欣8号,和此前的瓜王品种并未重复,但是这个瓜王能否如约作客博物馆,以及是否做模型,目前都没有定论。
今年的瓜王到底归往何处?记者又致电大兴区商委,区商委流通科科长王海龙说,今年的瓜王已确定将于近期拍卖,拍卖会承办方为某商业企业,相关细节正在紧密研究之中。
瓜农育瓜王图啥
招牌
“这个西瓜78公斤,是今年我种的第二大瓜,拿去参赛,也肯定能得瓜王。”在大兴区庞安路旁李凤春的合作社展销厅正中间,陈列着李凤春种植的第二重的大西瓜,几名附近的村民,正带着孩子和大西瓜合影。大西瓜一旁立着的标签上标着大西瓜的身价:28880元。李凤春表示,这样的大西瓜都是参加西甜瓜擂台赛的种子选手,它们的使命就是打擂夺冠。
种了20多年西瓜的李凤春,参加过21届擂台赛,多次夺得瓜王。为了种出巨型西瓜,今年他专门辟出一栋温室,专门培育瓜王,才成活了十几棵。“这些巨型西瓜是用黑籽南瓜嫁接的,在温室顶部增铺一层膜,以提高温室内的温度,这样瓜才长得快、个头儿大。”李凤春说,能种植出大西瓜,选品种是最重要的。去年底,李凤春专门到市农科院购买了京欣8号瓜种,精心种植管理半年多。浇水、施肥、授粉、遮阳……从西瓜栽培的每个环节反复改进,还采用了双根嫁接技术,用两根砧木嫁接1株西瓜苗,两棵苗的根系为1个瓜输送营养。他在瓜王争霸史上,选送的参赛西瓜也从20年前的13公斤,增加到了今年的83.94公斤。
“培育瓜王成本很高,这次成功种植的十几棵大西瓜瓜秧,连土地租金、肥料、人工管理等费用,算下来得4万多元,长出的十来个瓜,每个西瓜的种植成本约3000多元,每公斤售价得70元以上,才能回本儿。遗憾的是,目前除了那个称王的西瓜获得1万元奖金之外,其他几个‘二瓜王’‘三瓜王’等现在连问价的都没有。”李凤春坦言,从参加瓜王赛到现在,他种出1000余个大西瓜,仅20多个卖出了相对高价,其余的不是送人了,就是自家人吃了。“最贵的卖了5000多元,其他大都才卖1000来元。多是企业、饭店等图个稀罕买了去。其实,这些大个头儿的西瓜并不好吃,皮儿特别厚,甜度也远不及小瓜,瓜瓤纤维较粗,口感不好。要指望这个瓜王拼市场,赚效益,普通消费者还真不买账。”
可为啥还有众多和李凤春一样的瓜把式乐此不疲地种大瓜,参加瓜王赛呢?“这擂台赛已经不只是一个追求趣味性的比赛,瓜农们参赛也不是图擂台赛的奖金,他们更看重的是瓜王这块金字招牌。” 大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总农艺师刘国栋这样解释,以往的西瓜擂台赛之后,常有瓜王拍卖、有人巨资买走瓜王的消息不断传出。曾经有东北的瓜农看到这些消息,专程来北京租地种大瓜。可是,这些瓜虽然长到了五六十公斤,却连1000元也卖不出。凭着瓜王的美誉,2006年,李凤春打着“小李瓜王”的品牌,组织70多户瓜农,成立了李家巷村西甜瓜产销专业合作社,人气与日俱增,合作社的客户量,每年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全都是冲着瓜王的招牌找上门来的。现在,合作社的年收入已从20多万元增长到800多万元。
大赚眼球小赚钱
市场
种出的瓜王虽然越来越大,可李凤春的种瓜收益几乎全部来自于种小西瓜。现在,他的60亩瓜田中,只有6分地是专门培育参加擂台赛的巨型西瓜,其余的瓜田都用来种植小西瓜、试验新品种。
“小西瓜更有市场。”李凤春不仅琢磨种西瓜,也研究西瓜市场。现在家庭人口少,小西瓜更适应需求,而且小西瓜甜度比大西瓜高,售价比大西瓜也要高出一倍以上。李凤春的小西瓜,同样打着“小李瓜王”的招牌,在市场上很抢手。
如果说,大西瓜是用来赚眼球、闯品牌,那么瓜棚里的小西瓜才是瓜把式们抢市场、赢效益的杀手锏。“别看瓜园的西瓜越种越小,可这瓜里的科技含量却越来越高。”市农业局农技推广站高级农艺师曾剑波说,近几年大兴西瓜在品种和技术上都有所创新,几十个新品种的引进,丰富了西瓜的色、形、味。技术上,也出现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节水、化肥减量、天窗放顶风、物资包等不同于传统的栽培新方式。
走进庞各庄镇东义堂村世同瓜园,一辆辆货车等着将新鲜西瓜装箱发货。瓜棚里,西瓜不再“爬地走”,改学“荡秋千”,吊在了半空中。园主张世同介绍说,传统的小型西瓜栽培一般采用三蔓整枝留两瓜的栽培方式,容易造成一株上的两个瓜大小不一致的情况。今年,在市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的指导下,他开始尝试小西瓜两蔓一绳高密度种植,西瓜株距仅有20厘米左右,为保证通透性,采取单行种植。从西瓜传统种植的每亩地双行1600棵秧苗、三蔓整枝变为单行3000棵秧苗、两蔓整枝,每株只保留1个瓜,保证每个瓜的光照和营养。这样一来,西瓜产量增加了15%左右,商品率达到92%,提高了4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张世同还玩起了微信销售,与电商合作,把西瓜产业搬到了微信上,从他瓜园卖出的西瓜,都有一个自己的二维码身份证,扫码即可获知它的种植、管理、采收信息。这样1.5公斤重的小西瓜,最贵卖到了单个100元。
记者
手记
瓜王、梨王、桃王、苹果王……近年来,京郊区县有关农业主管部门热衷于为果品封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知名度也水涨船高,各种评比花样也随之愈加层出不穷。笔者认为,擂台上称“王”固然是好事,但如何让农产品在市场上称“王”,让农民赚来更多的真金白银,才是硬道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到今天,农业的种植结构、农民的生产方式、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不断调整和更新,谁能赚得更大的市场、谁种出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谁才能在市场上称得上是真正的王牌。
本报记者刘菲菲 杨旗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种这么大的西瓜图个啥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