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经过多年努力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发布时间:2019-06-2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新华社西宁5月13日电(记者 顾瑞珍 顾玲)记者13日从全国政协“黄河沿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情况”常委视察活动中了解到,1980年以来,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在黄河流域实施了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淤地坝、沙棘生态建设等一系列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年度中央投资达5亿元左右。经过多年努力,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全国政协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其中建设基本农田527.29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946.13万公顷,经济果树林196.36万公顷,人工种草349.38万公顷,封禁治理131.46万公顷。建成淤地坝12.21万座,其中骨干坝2700余座,修建塘坝、涝池、水窖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430多万处(座)。

    据介绍,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为确保黄河安澜作出了贡献。水利部对黄土高原1986年和2000年土壤侵蚀强度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近15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减轻,现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入黄沙量达到年均4.0亿吨至4.5亿吨,减缓了下游河道淤积抬高的速度,同时,也相应减少了下游输沙用水,为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治理措施也使黄土高原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得到了遏制。特别是在一些重点治理区,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亩左右,坡耕地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林草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沟道工程控制了沟壑发育,制止了沟岸扩张和沟头前进,治理程度达到了70%以上,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

    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还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通过综合治理,许多水、土、肥流失严重的“三跑田”变成了如今的“三保田”,成为当地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专家认为,五大原因导致黄河水质严重恶化

    新华社西宁5月13日电(记者 顾瑞珍 顾玲)记者13日从全国政协常委“黄河沿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情况”视察活动中了解到,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河水资源利用率越来越高,河道内水量锐减,加上大量废污水的输入,使得黄河水环境承载能力大幅度下降,水质严重恶化。

    水利部将黄河干流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4年末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上世纪90年代末,58.1%的干流河长未达到Ⅲ类水标准;2004年末,黄河干流水质未达到Ⅲ类标准的河长已经占到70.5%,其中劣Ⅴ类水质河长占到了7.4%。

    专家分析污染原因时认为,流域废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与日俱增、超标排入现象严重是导致黄河水质恶化的首要原因。

    全国政协常委汪纪戎说,在传统发展模式中,生态环境价值往往不被考虑,导致“环境无价、资源低价、商品高价”,助长了资源开发者把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的外部不经济性转嫁给社会。“流域内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水、重污染企业的比重较大,集中在高新技术含量较低的造纸、纺织、机械和电力行业,这些行业用水效益低,排污量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流域污染加重。”

    黄河流域近年来水持续偏枯、用耗水量逐年增大,也是造成河道内水量锐减、水质恶化、水环境承载能力大幅下降的原因。

    此外,黄河流域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废污水处理率不高。据统计,黄河流域污水处理量仅占排放总量的14%左右。

    针对黄河流域如何做好发展和环保这篇文章,汪纪戎认为,国家应下大决心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除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外,还应建立政策倾斜、差别待遇等多种补偿形式。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经过多年努力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