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130亿,今年首个独角兽InVision破产

发布时间:2024-05-1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原标题:130亿,今年首个独角兽InVision破产)

一声叹息。

2024年伊始,一个明星独角兽悄然倒闭知名创业公司InVision宣布,将在今年底停止业务。透过官网公告,这家曾经估值130亿的独角兽公司即将停止运营,宣告创业破产。

至此,今年独角兽倒下比以往时候更早出现。或许很多人对InVision陌生,但这在创投圈曾是一个现象级项目凭借研发设计软件,服务了一众知名To B企业客户,更是在融资路上开挂一举融到F轮,身后集结了包括Tiger Global、Accel、Spark Capital等一众知名风投机构,是当年炙手可热的独角兽。

但没想到,坍塌来得如此之快。自2018年后,InVision就没有再公布过融资消息,而市场也被更具创新力的竞争对手抢去。因创新而崛起,因平庸而泯灭,没有造血能力终究走不长远,这家独角兽之死令人扼腕。

创业维艰,每一家独角兽的崛起与衰落都是一部值得警醒的教科书。

一家估值130亿独角兽

刚刚宣布倒闭

让我们回到故事的开始。

那是2011年,在硅谷经营一家创意机构的Clark Valberg,因为无数次与客户沟通修改设计方案而心力交瘁,作为设计师和客户中间的沟通商,他认为中间的沟通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那么,为何不能让设计师和客户直接在设计稿上直接沟通修改?就这样,InVision应运而生。

彼时,美国设计软件领域市场仍然是一片蓝海,只有Adobe、Sketch几家公司,而InVision几乎是最早主打“云端协作”的设计软件。

具体来看,InVision每月收费约100美元,允许最多五名设计师创建和共享原型设计。而创收的真正核心,是来自需要查看设计并提出修改意见的客户他们可以随时看到链接,每个月还需要支付8美元,才可以使用评论系统。换言之,InVision最终根据整个组织的设计共享范围来赚钱。所以,它从一开始就针对TO B端的大客户。

一经推出,InVision受到企业客户的欢迎。资料显示,InVision产品推出第一年就拥有了注册用户超过50万,每年都在翻倍增长,到2018年达到顶峰。官方介绍,截止到2018年,InVision拥有超过500万用户,客户包括财富100强中的97家,例如Netflix、Uber、Airbnb、Twitter、星巴克等,年营收超过了1亿美元。

自然而然地,InVision进入风投机构的视野,融资所向披靡

从2013年开始,InVision几乎保持着每年一轮融资的节奏。其中在2013年和2014年,InVision完成来自 Tiger Global和FirstMark Capital 共同投资的A轮和B轮融资,总计3260万美元;

2015年,InVision宣布完成 C 轮融资 4500万美元,领投方为风投公司 Accel,原投资方FirstMark Capital 以及 Tiger Global 均有参投;

2016年,InVision 则获得 5500 万 D 轮融资,领投方是 Iconiq Capital,这家风投曾投出Facebook 和 Twitter。

2017年,InVison宣布完成1亿美元E轮融资,领投的是Battery Ventures,还有Spark Capital和Geodesic入场。

高光时刻是2018年这一年,InVision官宣1.15亿美元的F轮融资,估值达到了19亿美元(约合136亿人民币)。投资方阵容相当豪华:由Spark Capital领投,高盛以及现有投资者Battery Ventures、ICONIQ Capital、Tiger Global、FirstMark和Geodesic Capital跟投,Atlassian也参与了本轮投资。

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切很快如抛物线般坠落。

是谁杀死了它

很多人认为InVision 的溃败是因为Figma。

Figma是共享软件设计的现象级公司成立于 2012 年,首款产品上线于 2015 年。由于产品力更突出,Figma 逐渐占据市场份额。正如一些客户的表述:一旦内部可用,没有人会再用 InVision。原因在于Figma 有免费的入门版,这对于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够用了。

再加上,Adobe、Sketch等老牌设计软件纷纷推出了协同设计的功能,又分流掉一些客户。从2019年起,InVision 的用户数就开始走下坡路。

竞争只是一部分外因,最致命的问题还是在InVision 内部。曾经在 InVision 工作过的一位前员工 Jess Meher 复盘InVision 的失败原因:

“我曾在 InVision 全盛时期工作过,当时的收入正从 1500 万美元增长到 1 亿美元。简单来说,InVision 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再倾听客户的声音。”

他提到,InVision 由于过于执着于战胜 Adobe 和 Sketch,试图在一个过于激进的时间表上拥有端到端设计系统,以至于忽略了为客户解决他们当下而非数年后的需求。

总结下来,似乎最初的成功让InVision 对于现有产品过于自信,丧失了持续创新和开发产品的动力。后来把大量的心思精力醉心于市场营销,炮制一大堆播客、博文和设计资源。

沉迷于竞争,缺乏产品重心、放弃创新、开发进度缓慢、忽略市场和客户反馈等等因素,一步步地将InVision 推入深渊。“整整3年来,产品一点都没有改进!企业客户不断流失,竞争对手正在生吞活剥我们。”一名员工痛心疾首感叹。

从2018年之后,InVision再也没有官宣过任何融资。盈利能力腰斩、后续融资资金没有接上,现金流断裂后只能选择关闭。

2024年才刚拉开帷幕,InVision公司CEO在官网留下这一段话:

“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即在 2024 年底停止 InVision 的设计协作服务。我们非常感谢大家投入时间和精力,使 InVision 成为一家令人难以置信的公司。我们一起重新构想了设计师的协作方式,提高了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彻底改变了设计行业。我们以衷心的感激和欣慰的心情结束了这一章,因为设计行业的状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曾经因改变了行业而崛起,最后因平庸而泯灭,徒留一阵唏嘘。

2024,警惕独角兽批量倒下

这也许是当下独角兽倒闭的一缕缩影。

《财富》杂志引援标准普尔全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美共有642家公司申请破产,创13年来的新高,相比2022年足足增加了72%。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昔日明星独角兽WeWork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回想2010年,WeWork在纽约以共享办公空间起家,2019年巅峰时估值高达4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00多亿)。短短几年过去,公司衰落速度让人难以想象。

“2023年,让我感触最大的一个话题是钱依然很‘贵’。”奔走于全球的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感触更深,眼前一幕所带来的压力比想象得还要大低利息时代结束,钱比以前变得更贵了,意味着估值的逻辑也发生了变化,市场对于投资的选择,走向了更加低风险的趋势。

这意味着,一级市场独角兽后续融资更难了。他直言:“如果还按照一两年前的股权投资估值预期去融资或募资,那么将会比较困难。”

如此一幕幕,足以敲响警钟。

独角兽融资告急。据研究机构PitchBook报告显示,自2021年以来,有400多家独角兽公司,没有筹集到新一轮资金,其中约94%的科技独角兽公司没有盈利能力。用VC的话来说,目前可能有1/3的独角兽已经名存实亡。

《普华永道中国独角兽CEO调研2023》显示,只有40%的受访独角兽企业表示在过去12个月中估值有所增长,部分企业面临估值下跌的压力。

纵观这些独角兽企业败局,无一例外都有着共同点:估值过高,融资过快,无法盈利又没法摆脱持续烧钱的窘境。但经过反复捶打的一级市场投资人已经不会再为存在于BP中的商业故事买单,最终项目难以为继。

此时此刻,具备自身造血能力于创业公司而言太重要了。

再次想起上海科创集团董事长傅红岩最近在第二十三届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上提醒:“半年一轮,一轮涨一倍,这种估值游戏最终可能造成自己被反噬,企业无法获得下一轮融资,资金链断裂。”

这样的教训,历历在目。

参考资料:《ARR 超 1 亿美金的 19 亿美金独角兽倒闭了》,投资实习所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130亿,今年首个独角兽InVision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