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降雪46小时,积雪深度破1951年以来纪录,啥原因?
发布时间:2021-11-1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11月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全国首个寒潮黄色预警。从11月4日起,我国迎来入秋以来最强寒潮天气,多地“一夜入冬”。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全国多地迎来初冬的第一场雪。然而,13日前后,我国还将迎来新一波降温过程。
内蒙古雪灾致1人死亡 (原文来自www.9y9y.com)
据中国天气网9日消息,内蒙古通辽地区从7日10时以来,强降雪已经持续约46小时,累计降雪量达到81.3毫米。7日、8日连续两日出现特大暴雪,积雪深度打破了1951年来纪录。目前降雪核心时段已过,但今天(11月9日)仍有小雪。如果后期积雪不能尽快消融,有可能引发白灾。
(自媒体www.9y9y.com)
9日早晨,通辽积雪几乎要把房屋掩埋。图源:中国天气(下同)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分析称,之所以此次降雪如此强,其首要原因是今年下半年的这股最强冷空气,行进到东北时,在高空形成切断冷涡,在地面,黄渤海附近又生成地面气旋,将黄海和日本海大量强盛的水汽输送至东北、内蒙古东南部一带,冷暖空气在东北上空产生激烈交汇,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极端性。
9日早晨,通辽积雪堵门,当地居民难以出行。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桂莲表示,寒潮是对牲畜危害最大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与强寒潮伴随而来的风雪和剧烈降温对牲畜有严重威胁,温度剧烈下降最易使牲畜患感冒、气管炎等病症,而且容易造成“羊上垛”(天冷时羊互相压起来堆成一堆的现象),导致母畜流产,有时还会压死牲畜,剧烈降温也会冻死牲畜。
同时,这次寒潮过程降雪量较大,通辽市南部等地设施农业将受低温冷害影响。如果后期积雪不能尽快消融,将会形成严重“座冬雪”,对牧区、半农半牧区的饲料储备是严峻的考验,有可能引发白灾。
“白灾”也就是雪灾。牧区雪灾指由于积雪过厚、维持时间长,掩埋牧草,使牲畜无法正常采食,导致牧区大量牲畜掉膘和死亡的自然灾害。
专家建议,在降雪的区域做好设施农业的人工补光工作,增强作物在阴冷天气的抗性;对出现大风的区域要及时对设施结构进行加固,同时尽量选用防寒膜覆盖大棚。在牧区,棚圈和草料是抵抗自然灾害确保牲畜安度冬春的物资基础,降雪后要及时清除棚顶上积雪、整修和加固畜禽圈舍(栏),积极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防止发生牲畜冻死冻伤。牧民要注意补给饲草料,除干草外,应喂少量黄豆、玉米精饲料,增强牲畜抗寒能力,防止掉膘。
另据中国新闻网消息,通辽雪灾已致5609人受灾,1人死亡。截至11月8日16时30分,雪灾导致8个旗县区,50个苏木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5609人,因灾死亡1人;死亡牲畜176头(猪7头、牛56头、羊113只);受损棚舍2245座、草料库17座、大棚98座、仓房62座;受损工厂厂房1座、自行车车棚1座、游乐场棚顶1座,建安医院门诊大厅受损500平方米。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46.53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气象局8日称,因遭遇特大暴雪,通辽市目前学校停课、机场关闭,辖区内G45、G2511、G25等高速公路实施临时管制。
11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信号。
据悉,内蒙古降雪仍在持续,且强降雪中心转移至东北。据中央气象局消息,强降雪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内蒙古东南部、辽宁中部、吉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雪或特大暴雪。
辽宁局地降雪量破70年来纪录
受本轮寒潮过程影响,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7日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信号。沈阳市迎来“冻雨+暴雪”的罕见天气,据中国新闻网援引专家的话称,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之所以出现强降雪,总体来看,是多个天气系统迅猛发展,冷暖空气激烈交汇导致的。此次降雪过程中,水汽条件较好,气温适宜,因此积雪厚度也较深。
目前,辽宁西部地区的过程降雪量已经突破1951年以来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中北部部分地区的降雪还在持续,也存在突破历史极值的可能。如果后期积雪不能尽快消融,也会形成严重“座冬雪”,对牧区、半农半牧区的饲料储备是严峻的考验,有可能引发白灾。
此外,受东北冷涡和强烈发展的地面气旋影响,6日开始,辽宁鞍山市出现大风、暴雪、雨雪冰冻、寒潮天气,截至8日早7点,鞍山地区降雪量已经超11月份历史极值。
8日早上6时左右,鞍山市千山区大屯镇农贸市场发生坍塌,多台车辆被砸。据了解,辽宁多地积雪深度已经超过35厘米,各市应急部门发出提醒,市民需注意彩钢板结构房屋发生坍塌的风险。
据鞍山长途客运总站消息,由于特殊天气原因,为确保道路运输安全,鞍山长途客运总站11月8日全线停运。
9日,“鞍山公交通”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截止至目前,鞍山公交大部分线路首车运行受阻,后续班次暂未发出,仍处于停运状态;鞍山-桃仙机场线路因天气原因,所有班次停运;辽宁省高速公路也因气象因素影响收费站口,现已全部关闭;同时,铁路部门也临时停运部分旅客列车。
沈阳教育局发布通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8日停课一天,校车停运。全市校外培训机构11月8日停止一切培训活动。
另据“微鞍山”微信公众号消息,8日,鞍山持续的强降雪带来较厚积雪,给市民出行造成较大影响。当日,环卫工人、企事业单位、各商铺、社区志愿者积极除运雪,重点清理包括市场、学校、居民区的道路积雪,方便百姓出行。
8日一早,大雪纷飞中,社区志愿者们身穿红色马甲志愿除雪。图源:“微鞍山”微信公众号(下同)
8日,铁西区环卫部门全体职工昼夜奋战在抗击暴风雪的第一线。据了解,铁西区环卫部门在7日晚出动环卫工人,配合近40辆大型机械化除运雪车辆对城区主次干道、桥涵、地道桥等交通要道进行清理。
环卫工人抗击暴风雪
按照市扫雪指挥部有关要求,市直机关工委快速响应、有序部署,组织广大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助力城市除雪工作,为在恶劣天气下及时恢复城市交通、保障市民出行安全贡献力量。
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助力城市除雪
市直机关各单位以就近为原则,迅速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到单位附近、居住地所在社区等地进行扫雪除冰作业,在确保单位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为恢复市民正常生活秩序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市直机关青工委组织4支由市直机关青年干部组成的除雪先锋队,分别到铁东区、高新区、湖南等四处交通重点区域开展除雪工作,为及时恢复城市交通积极作为;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在雪天主动采取步行方式出行上下班,为城市整体除雪工作提供创造条件。
全市各部门积极除雪应对暴雪天气
黑龙江雨雪相态复杂有冻雨
11月8日10时,黑龙江省绥化市气象台发布暴雪预报:预计8日午后绥化市肇东、北林、庆安、安达、兰西、望奎、青冈东部、明水南部、绥棱、海伦南部降雪量将达10mm以上,绥化市其他地区降雪量将达6mm以上。
7日,绥化市北林区教育局发布通知,根据天气预报显示,明后天北林区将有大到暴雪,现全市已经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雪)Ⅲ级应急响应,为确保北林区校园及师生人身安全,经综合分析研判,决定线下转为线上授课两天(11月8日周一、11月9日周二)。
另据黑龙江省气象局预报,9日,齐齐哈尔、绥化南部、大庆有大到暴雪,黑河、伊春、鹤岗西部、绥化北部有中雪,七台河、哈尔滨、牡丹江有阵雪,佳木斯东部、双鸭山东部有阵雨,佳木斯西部、双鸭山西部、鸡西有雨夹雪。
10日,黑河北部、伊春、鹤岗、佳木斯中部、双鸭山、鸡西东部有中到大雪,其中双鸭山东部、鸡西东部局地有暴雪,其它大部地区有阵雪。
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表示,本次雨雪相态复杂有冻雨,西部地区以雪为主,降雪范围广、雪量大,风力大、气温低。
吉林长春市中小学停课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吉林省气象台台长刘海峰介绍,截至8日5时,吉林省13个市县出现暴雪,3地出现大暴雪,1地出现特大暴雪。受此影响,长春至延吉西、长春至松原、包头至哈尔滨西等多个班次列车停运;京哈高速、长春绕城高速等14个高速入口因路面结冰关闭;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等或关闭或调减航班。
长春市应急管理局7日发布关于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紧急通知,8日,长春市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一天;除直接保障城市运行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外,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长春市生产煤矿从8日零时至16时实施停产,危化生产企业属地应急局24小时驻企包保,企业主管领导、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三类人员24小时驻企;长春市班线客运和旅游包车客运全线停运。
由于8日夜间至9日,长春市仍有降雪,将出现道路结冰。长春市应急管理局表示,9日将继续实施上述措施,但生产煤矿于当日8时后可有序恢复正常生产。
新一波降温过程即将到来
据央视新闻9日报道,13日前后,我国还将迎来新一波降温过程。那么,下一波冷空气还会这么猛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因何多发频发?《新闻1+1》连线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为你答疑解惑。
寒潮来袭,是否意味着今冬将会是冷冬?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一次寒潮过程并不能说今年冬天就一定是冷冬。关于冷冬,我们有比较明确的国家的标准和严格定义。首先它是针对冬季三个月的平均的气温而言,跟降温的幅度和范围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有“单站冷冬”“区域性冷”和“全国性冷冬”三个等级。其中只有全国50%以上的站点都出现了气温明显偏低的情况才能算“全国性冷冬”。所以说判断今年冬天是否为冷冬,我们需要等冬季三个月结束之后,根据降温的幅度和范围再来判断。
将到来的下一波冷空气,还会这么猛吗?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4日到16日我国北方地区还有一次冷空气过程,它影响的区域主要是在东北、华北和黄淮地区,大部分地区的降温幅度可能有4到6摄氏度,并且伴随着4到6级的大风。跟刚刚过去这次寒潮天气过程相比,它的降温的幅度和风力都是明显要弱的,同时在水汽条件上也是明显不如这次寒潮,所以说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雪的强降温的这可能性更小一些。
今年冬天会否出现雨雪冰冻灾害?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的冰冻雨雪天气,它与中高纬度冷空气活动频繁,南方地区低纬度的水汽条件比较好是密切相关的。那么从我们今年的预报上来看,今年冬季冷空气活动依然会比较频繁,但是南方的水汽条件要明显差于2008年,也就是说今年出现像2008年那种情况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不过我们考虑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西部发生这种阶段性的低温雨雪冰冻的天气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何为拉尼娜事件?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还有哪些?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拉尼娜主要是指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低的一个现象,就是偏低超过0.5摄氏度,并且持续5个月以上,我们就可以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在大部分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冷空气活动相对是比较频繁的,是有利于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气温相对偏低一些,并且出现强降温过程的概率是比较高的。另一方面它也会使得西太平洋的高压减弱,造成我国南方的水汽输送条件变差,江南华南的地区水汽条件不好,降水偏少的特征。
既然全球变暖,为何寒潮来袭?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全球变暖它不仅仅体现在平均温度的升高上,它还体现在我们天气变化的幅度明显增加上,也就是说在暖的时候会更暖,冷的时候会更冷,虽然平均起来看是一个偏暖的特征。同时,这种变化还有很明显的区域性特点,根据很多相关的研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事件的次数是在明显增加的,所以这次出现寒潮来袭的强降温过程和全球变暖的趋势并不矛盾。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因何多发频发?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当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在一定程度上跟全球变暖有着密切关系。全球变暖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不同区域增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像在北极地区和我们高原地区增暖的速率是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正是因为这样热力差异的变化,尤其是像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使得我们中高纬度的环流经向度明显加大,也就是说不稳定性明显加大,使得这种极端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都是一个明显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