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一线城市消费承压,需要做点什么

发布时间:2024-10-2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原标题:一线城市消费承压,需要做点什么)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称“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5%,增速相比1—6月下滑0.2个百分点,相比1季度下滑1.2个百分点。

今年3月以来,社零总额增长承压。其中,4月和6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3%、2%,处于2023年年初以来的新低点,7月社零总额增速为2.7%。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社零总额增速下滑更明显。上半年,北京、上海社零总额同比负增长,降幅分别为0.3%、2.3%,广州、深圳社零总额累计增速逐月下跌,至6月,广州、深圳两城社零总额上半年的累计增速已分别降至0%、1.0%。

特别是6月份,根据天风证券测算,6月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消费数据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四个一线城市的6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速较5月分别下滑了11、12.8、10.2、3.2个百分点,至-9.4%、-6.3%、 -9.3%、-2.2%。

但另一方面,部分二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的社零总额仍保持较高增速。苏州、泉州、福州、长沙、武汉、烟台上半年社零总额分别同比增长7.4%、6.1%、5.9%、5.2%、5.6%、4.8%;沈阳、哈尔滨两座东北地区城市的上半年社零总额也均达到4.9%和10.3%,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速。以区域论,湖南、河南、四川、贵州等省份社零总额增速超全国平均增速,反映中国消费呈现的分化态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去年7月基数较低,因此今年7月社零总额增速有所回暖。但排除基数影响,今年以来全国社零总额增速持续承压,表明受就业和收入预期下滑影响,居民在花钱方面变得越来越谨慎。特别在一线城市,改善性、时尚性消费占引领地位,因此一线城市消费增速弹性更大。当前一线城市消费增速下降甚至负增长表明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明显。

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会议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

一位不愿具名的宏观经济专家说,消费增速的持续下跌甚至负增长说明经济的波动已开始让普通人出现削减消费的行为。政策要想办法尽快扭转这种行为,不能让“节衣缩食”形成一种习惯。

消费分化

一线城市6月消费的断崖式下跌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天风证券在研报中分析,6月一线城市消费大幅下降有两个短期因素影响:一是618大促时间提前,让6月线上消费提前至5月,而一线城市线上消费占比高;二是汽车消费拖累。一线城市中,北京、广州、深圳的6月汽车销售增速分别为-13%、-8.3%、-3.2%。

但排除掉短期和个别月份的干扰,整个上半年一线城市的消费表现仍不及预期。1—5月,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社零总额同比增速分别为0.7%、1.0%、2.0%和1.8%,均低于去年的同期和今年的全国平均水平。

一线城市外,天津、杭州、厦门、宁波、南京五城上半年社零总额同比增速也较低,上半年增速分别为-2.1%、0%、2.2%、2.9%、3.4%。

拆分消费细项。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饮业收入同比下降3.5%;上海住宿和餐饮业同比下降3.6%;上海“用的商品”(家电五金等)和“烧的商品”(石油、天然气等)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4.7%和3.9%;深圳前五月餐饮业收入同比增长0.8%;上半年,广州汽车类消费增速下降超过15%,通讯器材类消费下降超过1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下降超过12%。

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季度,北京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5.9,为2017年1季度以来新低,同时低于2022年4季度的106.3。2021—2022年,北京消费者信心指数整体持续下滑,但在2023年1季度出现跳涨,此后又进入持续下滑通道。消费者信心指数统计范围为在全市范围内抽取2000个居住半年以上的19-64周岁城乡居民进行调查。指数大于100时,表明消费者信心处于强信心区,数值由100趋近200,表明消费者信心逐渐增强。

今年7月10日,上海市商务委服务业处副处长邓金兵在上海市商务委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受市场消费信心波动、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上海餐饮行业承压加大。

但另一方面,2024年上半年,贵州社零总额同比较2019年有所提升,边际上涨0.4个百分点至5.5%的较高区间;湖南、河南、四川等地消费也有较强增长动力,2024年上半年社零同比分别录得5.7%、5.6%、4.9%,均超过全国社零增速水平。

申万宏源报告中认为从中期看,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速的差异是因为地产行业“震荡”对东部地区居民资产冲击较大,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也相应放缓。从长期看,中西部人口流动转向、收入差距缩小、消费加快升级也为消费的持续增长提供了空间。

但东部地区,特别是一线城市在消费上的风向标意义仍不容忽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说,今年包括一线城市在内的全国消费数据下滑提了一个醒,即疫情导致地方、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状况受到的创伤远大于原来的预想。他说:“此前法国一家大型农产品跨国公司就明确向我反馈‘他们在中国销售农产品时明显感觉到中国尤其是年轻人的高品质咖啡消费在降级’。”

企业影响显现

一线城市消费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已经显现。上半年,北京、上海部分与消费相关的服务业利润总额出现超过6成的断崖式下跌。

企查查数据显示,前五月,北上广深新注册餐饮企业数为5.3万家,同比下降5.8%,注吊销数为3.1万家,同比增长3.7%。

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第三产业企业中,住宿与餐饮业利润总额下降6成,其中,餐饮业利润总额下降接近9成;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超3成;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下降接近8成。作为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北京(规模以上)服务业期末用工人数为652.9万人,小幅下跌2.7%。

同期,上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但利润总额下降了超过6成。此外,上海的租赁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利润同比降幅也分别达到2成和3成。

应该做什么

光大证券在研报中分析部分城市消费承压存在三方面原因:

一是居民收入增速明显走弱,拖累居民消费。二是社会集团消费减弱。因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仍保持增长,但社会零售品总额却持续走低。社会集团消费指的是政府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的消费,间接反映出政府和企业的收入情况。三是消费区域性分化出现——一些东北、中西部城市消费数据未出现大幅走低的趋势。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部分城市消费疲软的重要背景是收入增速的放缓。今年二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速降至5.0%,低于一季度的8.3%。其中,二季度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降至4.5%,低于一季度的6.2%。

近一年,在北京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组成项中,就业状况满意指数与就业状况预期指数下滑最明显。今年第2季度,两项数据降至102.4、104,均低于2022年第4季度。2023年上海社平工资为12307元,相较2022年只增长了1.01%。

智联招聘每个季度发布的《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从2021年4季度开始,38城企业平均招聘薪酬(下称“企业薪酬”)结束持续上涨趋势,进入震荡起伏阶段,整体在10014元/月至10558元/月之间起伏,今年2季度的企业薪酬相比2021年4季度仅上涨202元/月,相比2022年4季度的历史最高点下滑2.3%。分城市看,北上深的企业薪酬也从2021年4季度进入震荡起伏阶段。两年半时间(今年2季度相比2021年4季度)企业薪酬上涨幅度分别为-61元/月、537元/月、193元/月。

在收入难以短期提高的背景下,近期,部分研究者开始重提给直接给居民发钱的刺激性政策。

在长安论坛第145期的演讲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建议,短期内应该改变“重投资、轻消费”的政策理念,理直气壮地采取支持消费增长的财政手段,包括让农民工在城市落户和直接给老百姓发钱。

3月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毛振华也建议,分批发放总额达10万亿元的现金补贴(人均补贴额为7000元,约合1000美元),并同时减少10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为消除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可以考虑给低收入家庭派发现金以拉动消费,改善低收入人群生活,提高消费潜力。“当然,全民发钱在短期内确实可以迅速增加消费需求,其优势在于直接且见效快。但这一措施长期有效性值得商榷。因此,全民发钱作为短期应急措施可以考虑,但长期政策仍需以结构性改革和提高居民收入为主。”

张立群说,大规模发钱的方式并不可取。他表示,当个人都习惯不干活就拿钱,会很快形成通货膨胀的隐患,企业用工方面的困难也可能会增加。大规模发钱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危害非常大的一种做法。“为促进消费需求回升,关键还是要通过大规模的政府公共产品投资带动企业生产全面恢复,带动就业形势持续好转,带动居民收入加快增长。”

张燕生说,从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发债力度、大幅度加大财政赤字率到直接发现金用于扩消费,当前不同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应对举措。但面面俱到的政策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要实事求是、对症下药,不能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方式解决问题,要高度重视、下大气力修复地方、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状况。目前经济增长面临的问题是去年四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的“需求不足,内生动力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着新的阻力”。

张燕生表示,如果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速仍达不到5%,则说明从2020年至今,国内仍没有恢复到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目标,这个问题要引起警醒。

附图: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一线城市消费承压,需要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