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凯盛公司开展运用花绒寄甲防治天牛科害虫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2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近十几年来,蛀干害虫渐渐成为城市行道树的主要杀手,最具代表的就是天牛科害虫。这种幼虫及成虫能在树根中蛀洞,并长期生存在树干之中取食树心,甚至越爬越高导致断枝,危害性及其严重。
2013年11月29日,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和松江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联袂,在上海凯盛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绿化养护队,建立松江区第一个园林绿化生防技术实验基地——绿化植物保护和监测中心,专门研究生物防治对抗病虫害,初步推出以花绒寄甲防治天牛的“以虫治虫”新路数。目前,上海绿化管理指导站先后为松江区园林绿化生防技术实验基地提供了防治星天牛的花绒寄甲9200只、防治光肩星天牛的花绒寄甲8000只,并对凯盛公司植保人员展开系统的饲养培训。
花绒寄甲防治天牛,就是由“寄主植物—天牛—花绒寄甲”三者形成三级营养系统。如同一个单向食物链,天牛蛀蚀寄主植物(行道树),而花绒寄甲则寄生在天牛幼虫体内汲取营养,将其消灭。花绒寄甲作为多种害虫的寄生性天敌,不仅能消灭天牛科的光肩星天牛、桑天牛、松褐天牛等害虫,而且消灭吉丁虫科的六星吉丁、十斑吉丁等害虫。因此,利用花绒寄甲建立防治虫害的治理技术体系,无论对天牛类害虫的有效防治,还是避免过度使用农药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凯盛公司植保人员在园林生防技术实验基地建立的小型培育室内,开展了对花绒寄甲的饲养以及幼虫繁育工作。首先,按照适宜的环境和温度对成虫饲养,每3天换一次饲料。然后,分别把3份(每份2张)2cm×6cm的卵卡固定在3根木条上,2跟木条并列平放,另外1根则置于两者之上,构造产卵空间,并在成虫交尾后,将虫卵放入5℃的冰箱内保存。使用前一天将其取出,放置在温度(26±1)℃,湿度(75±7)%,每天光照12h、黑夜12h的RXZ-280A型的人工气候箱中孵化。待孵化至一定程度,用毛笔蘸取花绒寄甲虫卵至大麦虫的虫蛹上,放置试管内继续在人工气候箱内孵化。虫卵通过汲取大麦虫蛹的营养成长,一个月后,把孵化的花绒寄甲成虫取出继续饲料。
由于天牛科虫害,生长规律为虫卵在树干的基干或主干越冬,到次年4-5月为幼虫,5-6月中旬是成虫羽化的旺盛期,6月下旬后则不断减少,直至9月落虫卵。为取得最佳效果,4月起,凯盛公司植保人员针对藏匿于树干中难以清除的天牛幼虫开展提前监测工作,根据调查幼虫在树干表面的排粪孔来统计其数量。随后,分别于4-5月粘贴花绒寄甲卵卡,8-9月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考虑到天牛成虫喜欢在黄昏和傍晚活动,选择天气晴朗的傍晚,在天牛排粪孔附近释放,遇到没有明显排粪孔,则在树基处和1.5米左右的地方释放。
根据历年记录的数据发现,针对悬铃木、垂柳、栾树等行道树的虫害防治中,通过释放花绒寄甲虫卵和成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具有明显的效果。另外,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在释放组区域的周围行道树中也有花绒寄甲的踪影,可以看出花绒寄甲有着向人工释放组区域以外扩散的能力。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甲虫类害虫的危害日趋严峻,尤其是天牛类蛀干型害虫更为严重。而花绒寄甲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有效的天敌昆虫。虽然,现阶段对花绒寄甲繁殖技术的研究有所突破,但对花绒寄甲的行为学、化学生态学等相关研究仍较欠缺,导致对花绒寄甲的开发利用方面研究进展缓慢。凯盛公司植保组迎难而上,依据对花绒寄甲的行为生物学、寄主选择性和“树木-天牛-花绒寄甲”三级营养关系的初步探究,力求对花绒寄甲的研究引向更加深入的层面。如:运用瓢虫来防治蚜虫,周氏啮小蜂来防治鳞翅目有害生物等天敌防治方法,有效利用生物防治因子引入各类害虫的综合防治管理中,把“以虫治虫”的生防工作向更完善、更全面、更有效的方向推进。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松江区凯盛公司开展运用花绒寄甲防治天牛科害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