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坤音老板回应卜凡解约江苏理财规划师证书领取地点:p2p监管细则

发布时间:2019-08-0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坤音老板回应卜凡解约江苏理财规划师证书领取地点:p2p监管细则

  另一方面,地理信息与互联网、大数据、新经济的深度融合,使其从传统的生产性应用,转变为直接面向消费信息市场,释放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手机地图和汽车导航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电商等应用也都离不开位置服务的支持。2018年,中国手机地图用户规模为7.37亿人,预计2019年将达到7.55亿人。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日均响应定位及路线规划请求均达到1000亿次,并且都提供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定位服务。此外,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地图与自动驾驶正在实现深度融合。截至2019年6月,全国已有18个城市向百度、腾讯、四维图新、千寻位置等企业发放了202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覆盖全国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高精地图已经绘制完成。   拾荒女孩的文学梦李思盈带着母亲边锻炼边拾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培莲  视频编导:王培莲  文稿编辑:蒋韡薇  命运和李思盈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那年她刚15岁。一夜之间,她从衣食无忧的“小公主”变成了靠捡废品来维持生活的拾荒者。  今年28岁的李思盈,已经捡了10多年废品。她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翻看小区里或是马路边的垃圾桶,寻找可以换取生活费的饮料瓶、易拉罐和纸箱。身材瘦小的她,总是喜欢把头发高高盘起,为了干活儿方便。  “年纪轻轻的不工作却捡废品。”翻垃圾桶时,李思盈经常会听到别人质疑,看到别人嘲讽的目光。  “捡废品是迫于无奈,劳动最光荣,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在李思盈看来,虽然生活清苦,但她有母亲的陪伴和自己努力的梦想,就是“富有”的。  一边捡废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一边写作,是李思盈每天的生活内容。她已经写下180万字的文学作品,有散文、诗歌、小说,也有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当然,这些作品都没有卖出去,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参加了比赛而有一些读者。  今年4月,李思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称号。她从默默无闻的拾荒者变为一名正能量传播者。现在,她经常被邀请到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业做公益励志宣讲,把她在逆境里乐观向上和勇敢追梦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听。  15岁之前,李思盈住着宽敞的房子,家里还有辆不错的车。做生意的父亲投资失败,赔光积蓄,房子和车也都被抵债。李思盈的父亲不堪重击,突发心梗离世,剩下体弱多病、没有工作的母亲,以及李思盈和她的孪生哥哥。他们没有其他亲戚。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思盈和哥哥不得不双双辍学。哥哥选择去南方打拼,李思盈和母亲继续留在长春生活。  必须成为“顶梁柱”的李思盈,想找工作养家,但因为年纪小,没人敢聘用她。找不到工作,在踢路边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释放情绪时,李思盈眼前一亮,“可以捡废品卖钱”。  从衣食无忧到翻垃圾箱,这个巨大的落差,李思盈只能自己慢慢适应。她还记得,刚开始翻垃圾箱时,脏乱的食物残渣和腐烂发酵的气味让她恶心得赶紧调转了头。还有路人打量她的眼光,让她觉得十分尴尬。  “但要不捡废品,我和母亲就得饿肚子。”最穷的时候,李思盈和母亲3天没吃东西,靠喝水充饥。  “我又不偷不抢,没什么可丢人的。”调整心态后,李思盈开始忍着恶心翻起垃圾箱。第一天拾荒,捡来的废品卖了3.5元。看到劳动换来的生活费,李思盈找到了成就感。  对于捡废品,李思盈早已总结出了一套规律。每天8时后,清洁工才会运走垃圾。每天11时到13时、17时到20时,是扔垃圾的高峰期。算准时间,可以捡到更多废品。  无论什么天气,李思盈每天5时都会出门。为了能有更多收获,她常常要步行十几里路。除了塑料瓶和纸箱,她也常捡书本、报纸、铁、铜线等。收来的废品,能卖就卖。有些捡到的衣服、鞋子、餐具,她拿回家洗干净,留着自己用。  夏天出门捡废品相对轻松些,冬天会很遭罪。东北的冬天气温低,5时,天还没亮,李思盈就出门了,晚上经常要22时以后才能到家。长时间在室外的低温下,李思盈的手指经常被冻得没有知觉,有一次手指被严重冻伤,有几个指甲后来变黑脱落。  为了省钱,李思盈还会去批发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和水果。平日里,她和母亲吃的蔬菜和水果,几乎都是捡来的。因为捡菜,她也遭受不少冷眼。一次,她正要捡一堆没人要的西红柿,商贩看见,上前跺了几脚,西红柿被踩烂了一地。对方还讽刺她,“菜也不贵,不买反倒捡着吃,太会过日子了”。  不过,她也会遇到好心人。一次,李思盈正蹲着捡菜,一位老大爷走过来,弯下腰帮她一起捡,还鼓励她“捡不可耻,浪费才可耻”。  李思盈说:“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温暖,也要感谢一些小伤害,这样自己才会变得更好、更成熟。”  母亲一直不太支持李思盈捡废品。她经常自责,觉得自己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拖累了女儿。为了不成为儿女的负担,母亲自杀过,好在被李思盈及时发现,挽回了生命。  李思盈经常宽慰母亲,“捡废品只是维持生计,我还有梦想,我会坚持写作,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小时候,李思盈就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母亲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她写的电视剧。  “不想一辈子都围着垃圾箱转,更不想被社会淘汰。”没钱买书,李思盈就自学捡来的书籍。她捡到过有关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书、怎样写广播剧和电视剧的书。尽管书比其他废品价格高些,但李思盈舍不得卖,自己留着反复地看。  18岁那年,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李思盈找到了一份在一家教育机构做文字排版的工作。本以为彻底摆脱了垃圾箱,没想到几年前,母亲脑梗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工资少、雇不起人照顾母亲的李思盈只好辞职,再次捡起废品。  因为没有钱看病,母亲不能住院治疗,只能靠吃廉价的药维持。每天,李思盈要给母亲喂饭、按摩,伺候母亲大小便。如今,在她的细心照顾下,母亲又可以下床走路,出门锻炼了。  每天捡废品的空闲,是李思盈的写作时间。有时候,走在捡废品的路上有了灵感,她就停下来,坐在路边写下来。最穷的时候,李思盈用废电池中间的碳棒自制铅笔,在捡到的还能用的纸上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的时候是李思盈最快乐的时间。由于看书和写作时经常忘记时间,所以每次看书前,她会标记要看到哪一页,以免影响出门捡废品。喜欢看书的李思盈每天为生计奔波,经常路过书店,却没时间走进去看书。  李思盈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七彩暖阳”。这些年,她写了一本30多万字的诗歌和散文集、一部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一部30集的电视剧。除此之外,她还以自己为原型完成了62集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的电视剧剧本和同名电影剧本。她的作品获得了湖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长江杯网络文学大赛的人气奖和新秀奖。这次获奖增强了她坚持写作的信心。  尽管自己的力量微小,但碰到需要帮助的人,李思盈会及时伸出援手。  多年前,李思盈在拾荒回来的路上看到一群小孩围打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女人,她赶紧上前制止。这个看上去40多岁的女人有些精神障碍,冲着李思盈傻乐。  “疯姨太可怜了。”李思盈把她带回家,给她洗澡,换了干净衣服。“疯姨”在李思盈家吃住了半个多月,有一次跑出去,就再也没回来,成了李思盈心里的遗憾。  李思盈的第一次公益演讲,是共青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邀请她到团市委机关,与团干部们分享。“李思盈一贫如洗的生活,在当下很多人看来都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在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部长张余吉看来,李思盈边拾荒边自学成才,这个自立自强、不依赖社会的品格,是常人难有的。  团长春市委推荐李思盈参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团干部们给她买了去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穿的衣服、鞋袜,这是她15岁之后第一次穿新衣服。团长春市委还给她送了很多纸、笔和书籍,邀请她为青少年做公益类宣讲。李思盈很感激长春共青团组织对她的帮助,让她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现在,李思盈经常被社会各界邀请为学生和青年做励志公益宣讲。听了她的成长故事,很多人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根本不是事儿”。大家称呼李思盈为“励志姐姐”,纷纷找她合影和签名。  “我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埋怨社会。”李思盈说,讲述自己的故事,仅仅是希望传递正能量,而不是换取社会的捐助。  性格倔强的李思盈拒绝了爱心人士给她的捐款,也婉言谢绝了别人介绍的工作。她说,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不想给社会添麻烦,拾荒时间自由,方便照顾母亲。哥哥一直在南方打工,考虑到哥哥日后要成家立业,李思盈也很少让哥哥往家里寄钱。  日常,李思盈和母亲尽可能压缩生活开销。一直以来,她都是夏天捡菜吃,冬天只吃白菜和土豆,衣服鞋帽也都是捡来的。10多年边拾荒边照顾母亲,李思盈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她说:“这些经历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文学创作的素材。”  曾经有人要买李思盈的剧本,但不能给她署名,她拒绝了。最近,她刚写完了一部以井冈山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目前,她的新作品正在构思中。李思盈说,考虑到商业性强的剧本会更有市场,新作品会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  此前写完的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是李思盈以自己为原型写的,故事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她相信未来也会和自己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样,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融合发展效应显著,总体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18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设完成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超过60%的款型均支持北斗系统;中国在轨的高分卫星、陆地观测卫星、海洋观测卫星和大气观测卫星已达27颗。大量的地理信息和位置数据催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拾荒女孩的文学梦李思盈带着母亲边锻炼边拾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培莲  视频编导:王培莲  文稿编辑:蒋韡薇  命运和李思盈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那年她刚15岁。一夜之间,她从衣食无忧的“小公主”变成了靠捡废品来维持生活的拾荒者。  今年28岁的李思盈,已经捡了10多年废品。她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翻看小区里或是马路边的垃圾桶,寻找可以换取生活费的饮料瓶、易拉罐和纸箱。身材瘦小的她,总是喜欢把头发高高盘起,为了干活儿方便。  “年纪轻轻的不工作却捡废品。”翻垃圾桶时,李思盈经常会听到别人质疑,看到别人嘲讽的目光。  “捡废品是迫于无奈,劳动最光荣,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在李思盈看来,虽然生活清苦,但她有母亲的陪伴和自己努力的梦想,就是“富有”的。  一边捡废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一边写作,是李思盈每天的生活内容。她已经写下180万字的文学作品,有散文、诗歌、小说,也有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当然,这些作品都没有卖出去,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参加了比赛而有一些读者。  今年4月,李思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称号。她从默默无闻的拾荒者变为一名正能量传播者。现在,她经常被邀请到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业做公益励志宣讲,把她在逆境里乐观向上和勇敢追梦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听。  15岁之前,李思盈住着宽敞的房子,家里还有辆不错的车。做生意的父亲投资失败,赔光积蓄,房子和车也都被抵债。李思盈的父亲不堪重击,突发心梗离世,剩下体弱多病、没有工作的母亲,以及李思盈和她的孪生哥哥。他们没有其他亲戚。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思盈和哥哥不得不双双辍学。哥哥选择去南方打拼,李思盈和母亲继续留在长春生活。  必须成为“顶梁柱”的李思盈,想找工作养家,但因为年纪小,没人敢聘用她。找不到工作,在踢路边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释放情绪时,李思盈眼前一亮,“可以捡废品卖钱”。  从衣食无忧到翻垃圾箱,这个巨大的落差,李思盈只能自己慢慢适应。她还记得,刚开始翻垃圾箱时,脏乱的食物残渣和腐烂发酵的气味让她恶心得赶紧调转了头。还有路人打量她的眼光,让她觉得十分尴尬。  “但要不捡废品,我和母亲就得饿肚子。”最穷的时候,李思盈和母亲3天没吃东西,靠喝水充饥。  “我又不偷不抢,没什么可丢人的。”调整心态后,李思盈开始忍着恶心翻起垃圾箱。第一天拾荒,捡来的废品卖了3.5元。看到劳动换来的生活费,李思盈找到了成就感。  对于捡废品,李思盈早已总结出了一套规律。每天8时后,清洁工才会运走垃圾。每天11时到13时、17时到20时,是扔垃圾的高峰期。算准时间,可以捡到更多废品。  无论什么天气,李思盈每天5时都会出门。为了能有更多收获,她常常要步行十几里路。除了塑料瓶和纸箱,她也常捡书本、报纸、铁、铜线等。收来的废品,能卖就卖。有些捡到的衣服、鞋子、餐具,她拿回家洗干净,留着自己用。  夏天出门捡废品相对轻松些,冬天会很遭罪。东北的冬天气温低,5时,天还没亮,李思盈就出门了,晚上经常要22时以后才能到家。长时间在室外的低温下,李思盈的手指经常被冻得没有知觉,有一次手指被严重冻伤,有几个指甲后来变黑脱落。  为了省钱,李思盈还会去批发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和水果。平日里,她和母亲吃的蔬菜和水果,几乎都是捡来的。因为捡菜,她也遭受不少冷眼。一次,她正要捡一堆没人要的西红柿,商贩看见,上前跺了几脚,西红柿被踩烂了一地。对方还讽刺她,“菜也不贵,不买反倒捡着吃,太会过日子了”。  不过,她也会遇到好心人。一次,李思盈正蹲着捡菜,一位老大爷走过来,弯下腰帮她一起捡,还鼓励她“捡不可耻,浪费才可耻”。  李思盈说:“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温暖,也要感谢一些小伤害,这样自己才会变得更好、更成熟。”  母亲一直不太支持李思盈捡废品。她经常自责,觉得自己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拖累了女儿。为了不成为儿女的负担,母亲自杀过,好在被李思盈及时发现,挽回了生命。  李思盈经常宽慰母亲,“捡废品只是维持生计,我还有梦想,我会坚持写作,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小时候,李思盈就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母亲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她写的电视剧。  “不想一辈子都围着垃圾箱转,更不想被社会淘汰。”没钱买书,李思盈就自学捡来的书籍。她捡到过有关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书、怎样写广播剧和电视剧的书。尽管书比其他废品价格高些,但李思盈舍不得卖,自己留着反复地看。  18岁那年,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李思盈找到了一份在一家教育机构做文字排版的工作。本以为彻底摆脱了垃圾箱,没想到几年前,母亲脑梗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工资少、雇不起人照顾母亲的李思盈只好辞职,再次捡起废品。  因为没有钱看病,母亲不能住院治疗,只能靠吃廉价的药维持。每天,李思盈要给母亲喂饭、按摩,伺候母亲大小便。如今,在她的细心照顾下,母亲又可以下床走路,出门锻炼了。  每天捡废品的空闲,是李思盈的写作时间。有时候,走在捡废品的路上有了灵感,她就停下来,坐在路边写下来。最穷的时候,李思盈用废电池中间的碳棒自制铅笔,在捡到的还能用的纸上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的时候是李思盈最快乐的时间。由于看书和写作时经常忘记时间,所以每次看书前,她会标记要看到哪一页,以免影响出门捡废品。喜欢看书的李思盈每天为生计奔波,经常路过书店,却没时间走进去看书。  李思盈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七彩暖阳”。这些年,她写了一本30多万字的诗歌和散文集、一部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一部30集的电视剧。除此之外,她还以自己为原型完成了62集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的电视剧剧本和同名电影剧本。她的作品获得了湖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长江杯网络文学大赛的人气奖和新秀奖。这次获奖增强了她坚持写作的信心。  尽管自己的力量微小,但碰到需要帮助的人,李思盈会及时伸出援手。  多年前,李思盈在拾荒回来的路上看到一群小孩围打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女人,她赶紧上前制止。这个看上去40多岁的女人有些精神障碍,冲着李思盈傻乐。  “疯姨太可怜了。”李思盈把她带回家,给她洗澡,换了干净衣服。“疯姨”在李思盈家吃住了半个多月,有一次跑出去,就再也没回来,成了李思盈心里的遗憾。  李思盈的第一次公益演讲,是共青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邀请她到团市委机关,与团干部们分享。“李思盈一贫如洗的生活,在当下很多人看来都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在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部长张余吉看来,李思盈边拾荒边自学成才,这个自立自强、不依赖社会的品格,是常人难有的。  团长春市委推荐李思盈参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团干部们给她买了去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穿的衣服、鞋袜,这是她15岁之后第一次穿新衣服。团长春市委还给她送了很多纸、笔和书籍,邀请她为青少年做公益类宣讲。李思盈很感激长春共青团组织对她的帮助,让她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现在,李思盈经常被社会各界邀请为学生和青年做励志公益宣讲。听了她的成长故事,很多人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根本不是事儿”。大家称呼李思盈为“励志姐姐”,纷纷找她合影和签名。  “我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埋怨社会。”李思盈说,讲述自己的故事,仅仅是希望传递正能量,而不是换取社会的捐助。  性格倔强的李思盈拒绝了爱心人士给她的捐款,也婉言谢绝了别人介绍的工作。她说,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不想给社会添麻烦,拾荒时间自由,方便照顾母亲。哥哥一直在南方打工,考虑到哥哥日后要成家立业,李思盈也很少让哥哥往家里寄钱。  日常,李思盈和母亲尽可能压缩生活开销。一直以来,她都是夏天捡菜吃,冬天只吃白菜和土豆,衣服鞋帽也都是捡来的。10多年边拾荒边照顾母亲,李思盈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她说:“这些经历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文学创作的素材。”  曾经有人要买李思盈的剧本,但不能给她署名,她拒绝了。最近,她刚写完了一部以井冈山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目前,她的新作品正在构思中。李思盈说,考虑到商业性强的剧本会更有市场,新作品会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  此前写完的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是李思盈以自己为原型写的,故事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她相信未来也会和自己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样,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珠海7月25日电 (记者谷业凯)记者今天从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了解到,2018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为5957亿元,同比增长约15%。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数量超过10.4万家,其中上半年新注册企业超1.12万家。测绘资质单位总量超过2万家,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突破134万人。   拾荒女孩的文学梦李思盈带着母亲边锻炼边拾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培莲  视频编导:王培莲  文稿编辑:蒋韡薇  命运和李思盈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那年她刚15岁。一夜之间,她从衣食无忧的“小公主”变成了靠捡废品来维持生活的拾荒者。  今年28岁的李思盈,已经捡了10多年废品。她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翻看小区里或是马路边的垃圾桶,寻找可以换取生活费的饮料瓶、易拉罐和纸箱。身材瘦小的她,总是喜欢把头发高高盘起,为了干活儿方便。  “年纪轻轻的不工作却捡废品。”翻垃圾桶时,李思盈经常会听到别人质疑,看到别人嘲讽的目光。  “捡废品是迫于无奈,劳动最光荣,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在李思盈看来,虽然生活清苦,但她有母亲的陪伴和自己努力的梦想,就是“富有”的。  一边捡废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一边写作,是李思盈每天的生活内容。她已经写下180万字的文学作品,有散文、诗歌、小说,也有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当然,这些作品都没有卖出去,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参加了比赛而有一些读者。  今年4月,李思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称号。她从默默无闻的拾荒者变为一名正能量传播者。现在,她经常被邀请到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业做公益励志宣讲,把她在逆境里乐观向上和勇敢追梦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听。  15岁之前,李思盈住着宽敞的房子,家里还有辆不错的车。做生意的父亲投资失败,赔光积蓄,房子和车也都被抵债。李思盈的父亲不堪重击,突发心梗离世,剩下体弱多病、没有工作的母亲,以及李思盈和她的孪生哥哥。他们没有其他亲戚。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思盈和哥哥不得不双双辍学。哥哥选择去南方打拼,李思盈和母亲继续留在长春生活。  必须成为“顶梁柱”的李思盈,想找工作养家,但因为年纪小,没人敢聘用她。找不到工作,在踢路边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释放情绪时,李思盈眼前一亮,“可以捡废品卖钱”。  从衣食无忧到翻垃圾箱,这个巨大的落差,李思盈只能自己慢慢适应。她还记得,刚开始翻垃圾箱时,脏乱的食物残渣和腐烂发酵的气味让她恶心得赶紧调转了头。还有路人打量她的眼光,让她觉得十分尴尬。  “但要不捡废品,我和母亲就得饿肚子。”最穷的时候,李思盈和母亲3天没吃东西,靠喝水充饥。  “我又不偷不抢,没什么可丢人的。”调整心态后,李思盈开始忍着恶心翻起垃圾箱。第一天拾荒,捡来的废品卖了3.5元。看到劳动换来的生活费,李思盈找到了成就感。  对于捡废品,李思盈早已总结出了一套规律。每天8时后,清洁工才会运走垃圾。每天11时到13时、17时到20时,是扔垃圾的高峰期。算准时间,可以捡到更多废品。  无论什么天气,李思盈每天5时都会出门。为了能有更多收获,她常常要步行十几里路。除了塑料瓶和纸箱,她也常捡书本、报纸、铁、铜线等。收来的废品,能卖就卖。有些捡到的衣服、鞋子、餐具,她拿回家洗干净,留着自己用。  夏天出门捡废品相对轻松些,冬天会很遭罪。东北的冬天气温低,5时,天还没亮,李思盈就出门了,晚上经常要22时以后才能到家。长时间在室外的低温下,李思盈的手指经常被冻得没有知觉,有一次手指被严重冻伤,有几个指甲后来变黑脱落。  为了省钱,李思盈还会去批发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和水果。平日里,她和母亲吃的蔬菜和水果,几乎都是捡来的。因为捡菜,她也遭受不少冷眼。一次,她正要捡一堆没人要的西红柿,商贩看见,上前跺了几脚,西红柿被踩烂了一地。对方还讽刺她,“菜也不贵,不买反倒捡着吃,太会过日子了”。  不过,她也会遇到好心人。一次,李思盈正蹲着捡菜,一位老大爷走过来,弯下腰帮她一起捡,还鼓励她“捡不可耻,浪费才可耻”。  李思盈说:“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温暖,也要感谢一些小伤害,这样自己才会变得更好、更成熟。”  母亲一直不太支持李思盈捡废品。她经常自责,觉得自己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拖累了女儿。为了不成为儿女的负担,母亲自杀过,好在被李思盈及时发现,挽回了生命。  李思盈经常宽慰母亲,“捡废品只是维持生计,我还有梦想,我会坚持写作,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小时候,李思盈就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母亲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她写的电视剧。  “不想一辈子都围着垃圾箱转,更不想被社会淘汰。”没钱买书,李思盈就自学捡来的书籍。她捡到过有关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书、怎样写广播剧和电视剧的书。尽管书比其他废品价格高些,但李思盈舍不得卖,自己留着反复地看。  18岁那年,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李思盈找到了一份在一家教育机构做文字排版的工作。本以为彻底摆脱了垃圾箱,没想到几年前,母亲脑梗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工资少、雇不起人照顾母亲的李思盈只好辞职,再次捡起废品。  因为没有钱看病,母亲不能住院治疗,只能靠吃廉价的药维持。每天,李思盈要给母亲喂饭、按摩,伺候母亲大小便。如今,在她的细心照顾下,母亲又可以下床走路,出门锻炼了。  每天捡废品的空闲,是李思盈的写作时间。有时候,走在捡废品的路上有了灵感,她就停下来,坐在路边写下来。最穷的时候,李思盈用废电池中间的碳棒自制铅笔,在捡到的还能用的纸上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的时候是李思盈最快乐的时间。由于看书和写作时经常忘记时间,所以每次看书前,她会标记要看到哪一页,以免影响出门捡废品。喜欢看书的李思盈每天为生计奔波,经常路过书店,却没时间走进去看书。  李思盈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七彩暖阳”。这些年,她写了一本30多万字的诗歌和散文集、一部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一部30集的电视剧。除此之外,她还以自己为原型完成了62集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的电视剧剧本和同名电影剧本。她的作品获得了湖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长江杯网络文学大赛的人气奖和新秀奖。这次获奖增强了她坚持写作的信心。  尽管自己的力量微小,但碰到需要帮助的人,李思盈会及时伸出援手。  多年前,李思盈在拾荒回来的路上看到一群小孩围打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女人,她赶紧上前制止。这个看上去40多岁的女人有些精神障碍,冲着李思盈傻乐。  “疯姨太可怜了。”李思盈把她带回家,给她洗澡,换了干净衣服。“疯姨”在李思盈家吃住了半个多月,有一次跑出去,就再也没回来,成了李思盈心里的遗憾。  李思盈的第一次公益演讲,是共青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邀请她到团市委机关,与团干部们分享。“李思盈一贫如洗的生活,在当下很多人看来都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在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部长张余吉看来,李思盈边拾荒边自学成才,这个自立自强、不依赖社会的品格,是常人难有的。  团长春市委推荐李思盈参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团干部们给她买了去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穿的衣服、鞋袜,这是她15岁之后第一次穿新衣服。团长春市委还给她送了很多纸、笔和书籍,邀请她为青少年做公益类宣讲。李思盈很感激长春共青团组织对她的帮助,让她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现在,李思盈经常被社会各界邀请为学生和青年做励志公益宣讲。听了她的成长故事,很多人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根本不是事儿”。大家称呼李思盈为“励志姐姐”,纷纷找她合影和签名。  “我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埋怨社会。”李思盈说,讲述自己的故事,仅仅是希望传递正能量,而不是换取社会的捐助。  性格倔强的李思盈拒绝了爱心人士给她的捐款,也婉言谢绝了别人介绍的工作。她说,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不想给社会添麻烦,拾荒时间自由,方便照顾母亲。哥哥一直在南方打工,考虑到哥哥日后要成家立业,李思盈也很少让哥哥往家里寄钱。  日常,李思盈和母亲尽可能压缩生活开销。一直以来,她都是夏天捡菜吃,冬天只吃白菜和土豆,衣服鞋帽也都是捡来的。10多年边拾荒边照顾母亲,李思盈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她说:“这些经历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文学创作的素材。”  曾经有人要买李思盈的剧本,但不能给她署名,她拒绝了。最近,她刚写完了一部以井冈山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目前,她的新作品正在构思中。李思盈说,考虑到商业性强的剧本会更有市场,新作品会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  此前写完的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是李思盈以自己为原型写的,故事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她相信未来也会和自己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样,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   拾荒女孩的文学梦李思盈带着母亲边锻炼边拾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培莲  视频编导:王培莲  文稿编辑:蒋韡薇  命运和李思盈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那年她刚15岁。一夜之间,她从衣食无忧的“小公主”变成了靠捡废品来维持生活的拾荒者。  今年28岁的李思盈,已经捡了10多年废品。她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翻看小区里或是马路边的垃圾桶,寻找可以换取生活费的饮料瓶、易拉罐和纸箱。身材瘦小的她,总是喜欢把头发高高盘起,为了干活儿方便。  “年纪轻轻的不工作却捡废品。”翻垃圾桶时,李思盈经常会听到别人质疑,看到别人嘲讽的目光。  “捡废品是迫于无奈,劳动最光荣,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在李思盈看来,虽然生活清苦,但她有母亲的陪伴和自己努力的梦想,就是“富有”的。  一边捡废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一边写作,是李思盈每天的生活内容。她已经写下180万字的文学作品,有散文、诗歌、小说,也有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当然,这些作品都没有卖出去,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参加了比赛而有一些读者。  今年4月,李思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称号。她从默默无闻的拾荒者变为一名正能量传播者。现在,她经常被邀请到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业做公益励志宣讲,把她在逆境里乐观向上和勇敢追梦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听。  15岁之前,李思盈住着宽敞的房子,家里还有辆不错的车。做生意的父亲投资失败,赔光积蓄,房子和车也都被抵债。李思盈的父亲不堪重击,突发心梗离世,剩下体弱多病、没有工作的母亲,以及李思盈和她的孪生哥哥。他们没有其他亲戚。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思盈和哥哥不得不双双辍学。哥哥选择去南方打拼,李思盈和母亲继续留在长春生活。  必须成为“顶梁柱”的李思盈,想找工作养家,但因为年纪小,没人敢聘用她。找不到工作,在踢路边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释放情绪时,李思盈眼前一亮,“可以捡废品卖钱”。  从衣食无忧到翻垃圾箱,这个巨大的落差,李思盈只能自己慢慢适应。她还记得,刚开始翻垃圾箱时,脏乱的食物残渣和腐烂发酵的气味让她恶心得赶紧调转了头。还有路人打量她的眼光,让她觉得十分尴尬。  “但要不捡废品,我和母亲就得饿肚子。”最穷的时候,李思盈和母亲3天没吃东西,靠喝水充饥。  “我又不偷不抢,没什么可丢人的。”调整心态后,李思盈开始忍着恶心翻起垃圾箱。第一天拾荒,捡来的废品卖了3.5元。看到劳动换来的生活费,李思盈找到了成就感。  对于捡废品,李思盈早已总结出了一套规律。每天8时后,清洁工才会运走垃圾。每天11时到13时、17时到20时,是扔垃圾的高峰期。算准时间,可以捡到更多废品。  无论什么天气,李思盈每天5时都会出门。为了能有更多收获,她常常要步行十几里路。除了塑料瓶和纸箱,她也常捡书本、报纸、铁、铜线等。收来的废品,能卖就卖。有些捡到的衣服、鞋子、餐具,她拿回家洗干净,留着自己用。  夏天出门捡废品相对轻松些,冬天会很遭罪。东北的冬天气温低,5时,天还没亮,李思盈就出门了,晚上经常要22时以后才能到家。长时间在室外的低温下,李思盈的手指经常被冻得没有知觉,有一次手指被严重冻伤,有几个指甲后来变黑脱落。  为了省钱,李思盈还会去批发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和水果。平日里,她和母亲吃的蔬菜和水果,几乎都是捡来的。因为捡菜,她也遭受不少冷眼。一次,她正要捡一堆没人要的西红柿,商贩看见,上前跺了几脚,西红柿被踩烂了一地。对方还讽刺她,“菜也不贵,不买反倒捡着吃,太会过日子了”。  不过,她也会遇到好心人。一次,李思盈正蹲着捡菜,一位老大爷走过来,弯下腰帮她一起捡,还鼓励她“捡不可耻,浪费才可耻”。  李思盈说:“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温暖,也要感谢一些小伤害,这样自己才会变得更好、更成熟。”  母亲一直不太支持李思盈捡废品。她经常自责,觉得自己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拖累了女儿。为了不成为儿女的负担,母亲自杀过,好在被李思盈及时发现,挽回了生命。  李思盈经常宽慰母亲,“捡废品只是维持生计,我还有梦想,我会坚持写作,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小时候,李思盈就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母亲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她写的电视剧。  “不想一辈子都围着垃圾箱转,更不想被社会淘汰。”没钱买书,李思盈就自学捡来的书籍。她捡到过有关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书、怎样写广播剧和电视剧的书。尽管书比其他废品价格高些,但李思盈舍不得卖,自己留着反复地看。  18岁那年,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李思盈找到了一份在一家教育机构做文字排版的工作。本以为彻底摆脱了垃圾箱,没想到几年前,母亲脑梗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工资少、雇不起人照顾母亲的李思盈只好辞职,再次捡起废品。  因为没有钱看病,母亲不能住院治疗,只能靠吃廉价的药维持。每天,李思盈要给母亲喂饭、按摩,伺候母亲大小便。如今,在她的细心照顾下,母亲又可以下床走路,出门锻炼了。  每天捡废品的空闲,是李思盈的写作时间。有时候,走在捡废品的路上有了灵感,她就停下来,坐在路边写下来。最穷的时候,李思盈用废电池中间的碳棒自制铅笔,在捡到的还能用的纸上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的时候是李思盈最快乐的时间。由于看书和写作时经常忘记时间,所以每次看书前,她会标记要看到哪一页,以免影响出门捡废品。喜欢看书的李思盈每天为生计奔波,经常路过书店,却没时间走进去看书。  李思盈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七彩暖阳”。这些年,她写了一本30多万字的诗歌和散文集、一部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一部30集的电视剧。除此之外,她还以自己为原型完成了62集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的电视剧剧本和同名电影剧本。她的作品获得了湖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长江杯网络文学大赛的人气奖和新秀奖。这次获奖增强了她坚持写作的信心。  尽管自己的力量微小,但碰到需要帮助的人,李思盈会及时伸出援手。  多年前,李思盈在拾荒回来的路上看到一群小孩围打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女人,她赶紧上前制止。这个看上去40多岁的女人有些精神障碍,冲着李思盈傻乐。  “疯姨太可怜了。”李思盈把她带回家,给她洗澡,换了干净衣服。“疯姨”在李思盈家吃住了半个多月,有一次跑出去,就再也没回来,成了李思盈心里的遗憾。  李思盈的第一次公益演讲,是共青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邀请她到团市委机关,与团干部们分享。“李思盈一贫如洗的生活,在当下很多人看来都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在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部长张余吉看来,李思盈边拾荒边自学成才,这个自立自强、不依赖社会的品格,是常人难有的。  团长春市委推荐李思盈参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团干部们给她买了去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穿的衣服、鞋袜,这是她15岁之后第一次穿新衣服。团长春市委还给她送了很多纸、笔和书籍,邀请她为青少年做公益类宣讲。李思盈很感激长春共青团组织对她的帮助,让她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现在,李思盈经常被社会各界邀请为学生和青年做励志公益宣讲。听了她的成长故事,很多人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根本不是事儿”。大家称呼李思盈为“励志姐姐”,纷纷找她合影和签名。  “我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埋怨社会。”李思盈说,讲述自己的故事,仅仅是希望传递正能量,而不是换取社会的捐助。  性格倔强的李思盈拒绝了爱心人士给她的捐款,也婉言谢绝了别人介绍的工作。她说,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不想给社会添麻烦,拾荒时间自由,方便照顾母亲。哥哥一直在南方打工,考虑到哥哥日后要成家立业,李思盈也很少让哥哥往家里寄钱。  日常,李思盈和母亲尽可能压缩生活开销。一直以来,她都是夏天捡菜吃,冬天只吃白菜和土豆,衣服鞋帽也都是捡来的。10多年边拾荒边照顾母亲,李思盈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她说:“这些经历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文学创作的素材。”  曾经有人要买李思盈的剧本,但不能给她署名,她拒绝了。最近,她刚写完了一部以井冈山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目前,她的新作品正在构思中。李思盈说,考虑到商业性强的剧本会更有市场,新作品会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  此前写完的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是李思盈以自己为原型写的,故事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她相信未来也会和自己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样,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珠海7月25日电 (记者谷业凯)记者今天从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了解到,2018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为5957亿元,同比增长约15%。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数量超过10.4万家,其中上半年新注册企业超1.12万家。测绘资质单位总量超过2万家,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突破134万人。   拾荒女孩的文学梦李思盈带着母亲边锻炼边拾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培莲  视频编导:王培莲  文稿编辑:蒋韡薇  命运和李思盈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那年她刚15岁。一夜之间,她从衣食无忧的“小公主”变成了靠捡废品来维持生活的拾荒者。  今年28岁的李思盈,已经捡了10多年废品。她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翻看小区里或是马路边的垃圾桶,寻找可以换取生活费的饮料瓶、易拉罐和纸箱。身材瘦小的她,总是喜欢把头发高高盘起,为了干活儿方便。  “年纪轻轻的不工作却捡废品。”翻垃圾桶时,李思盈经常会听到别人质疑,看到别人嘲讽的目光。  “捡废品是迫于无奈,劳动最光荣,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在李思盈看来,虽然生活清苦,但她有母亲的陪伴和自己努力的梦想,就是“富有”的。  一边捡废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一边写作,是李思盈每天的生活内容。她已经写下180万字的文学作品,有散文、诗歌、小说,也有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当然,这些作品都没有卖出去,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参加了比赛而有一些读者。  今年4月,李思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称号。她从默默无闻的拾荒者变为一名正能量传播者。现在,她经常被邀请到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业做公益励志宣讲,把她在逆境里乐观向上和勇敢追梦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听。  15岁之前,李思盈住着宽敞的房子,家里还有辆不错的车。做生意的父亲投资失败,赔光积蓄,房子和车也都被抵债。李思盈的父亲不堪重击,突发心梗离世,剩下体弱多病、没有工作的母亲,以及李思盈和她的孪生哥哥。他们没有其他亲戚。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思盈和哥哥不得不双双辍学。哥哥选择去南方打拼,李思盈和母亲继续留在长春生活。  必须成为“顶梁柱”的李思盈,想找工作养家,但因为年纪小,没人敢聘用她。找不到工作,在踢路边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释放情绪时,李思盈眼前一亮,“可以捡废品卖钱”。  从衣食无忧到翻垃圾箱,这个巨大的落差,李思盈只能自己慢慢适应。她还记得,刚开始翻垃圾箱时,脏乱的食物残渣和腐烂发酵的气味让她恶心得赶紧调转了头。还有路人打量她的眼光,让她觉得十分尴尬。  “但要不捡废品,我和母亲就得饿肚子。”最穷的时候,李思盈和母亲3天没吃东西,靠喝水充饥。  “我又不偷不抢,没什么可丢人的。”调整心态后,李思盈开始忍着恶心翻起垃圾箱。第一天拾荒,捡来的废品卖了3.5元。看到劳动换来的生活费,李思盈找到了成就感。  对于捡废品,李思盈早已总结出了一套规律。每天8时后,清洁工才会运走垃圾。每天11时到13时、17时到20时,是扔垃圾的高峰期。算准时间,可以捡到更多废品。  无论什么天气,李思盈每天5时都会出门。为了能有更多收获,她常常要步行十几里路。除了塑料瓶和纸箱,她也常捡书本、报纸、铁、铜线等。收来的废品,能卖就卖。有些捡到的衣服、鞋子、餐具,她拿回家洗干净,留着自己用。  夏天出门捡废品相对轻松些,冬天会很遭罪。东北的冬天气温低,5时,天还没亮,李思盈就出门了,晚上经常要22时以后才能到家。长时间在室外的低温下,李思盈的手指经常被冻得没有知觉,有一次手指被严重冻伤,有几个指甲后来变黑脱落。  为了省钱,李思盈还会去批发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和水果。平日里,她和母亲吃的蔬菜和水果,几乎都是捡来的。因为捡菜,她也遭受不少冷眼。一次,她正要捡一堆没人要的西红柿,商贩看见,上前跺了几脚,西红柿被踩烂了一地。对方还讽刺她,“菜也不贵,不买反倒捡着吃,太会过日子了”。  不过,她也会遇到好心人。一次,李思盈正蹲着捡菜,一位老大爷走过来,弯下腰帮她一起捡,还鼓励她“捡不可耻,浪费才可耻”。  李思盈说:“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温暖,也要感谢一些小伤害,这样自己才会变得更好、更成熟。”  母亲一直不太支持李思盈捡废品。她经常自责,觉得自己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拖累了女儿。为了不成为儿女的负担,母亲自杀过,好在被李思盈及时发现,挽回了生命。  李思盈经常宽慰母亲,“捡废品只是维持生计,我还有梦想,我会坚持写作,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小时候,李思盈就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母亲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她写的电视剧。  “不想一辈子都围着垃圾箱转,更不想被社会淘汰。”没钱买书,李思盈就自学捡来的书籍。她捡到过有关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书、怎样写广播剧和电视剧的书。尽管书比其他废品价格高些,但李思盈舍不得卖,自己留着反复地看。  18岁那年,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李思盈找到了一份在一家教育机构做文字排版的工作。本以为彻底摆脱了垃圾箱,没想到几年前,母亲脑梗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工资少、雇不起人照顾母亲的李思盈只好辞职,再次捡起废品。  因为没有钱看病,母亲不能住院治疗,只能靠吃廉价的药维持。每天,李思盈要给母亲喂饭、按摩,伺候母亲大小便。如今,在她的细心照顾下,母亲又可以下床走路,出门锻炼了。  每天捡废品的空闲,是李思盈的写作时间。有时候,走在捡废品的路上有了灵感,她就停下来,坐在路边写下来。最穷的时候,李思盈用废电池中间的碳棒自制铅笔,在捡到的还能用的纸上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的时候是李思盈最快乐的时间。由于看书和写作时经常忘记时间,所以每次看书前,她会标记要看到哪一页,以免影响出门捡废品。喜欢看书的李思盈每天为生计奔波,经常路过书店,却没时间走进去看书。  李思盈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七彩暖阳”。这些年,她写了一本30多万字的诗歌和散文集、一部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一部30集的电视剧。除此之外,她还以自己为原型完成了62集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的电视剧剧本和同名电影剧本。她的作品获得了湖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长江杯网络文学大赛的人气奖和新秀奖。这次获奖增强了她坚持写作的信心。  尽管自己的力量微小,但碰到需要帮助的人,李思盈会及时伸出援手。  多年前,李思盈在拾荒回来的路上看到一群小孩围打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女人,她赶紧上前制止。这个看上去40多岁的女人有些精神障碍,冲着李思盈傻乐。  “疯姨太可怜了。”李思盈把她带回家,给她洗澡,换了干净衣服。“疯姨”在李思盈家吃住了半个多月,有一次跑出去,就再也没回来,成了李思盈心里的遗憾。  李思盈的第一次公益演讲,是共青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邀请她到团市委机关,与团干部们分享。“李思盈一贫如洗的生活,在当下很多人看来都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在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部长张余吉看来,李思盈边拾荒边自学成才,这个自立自强、不依赖社会的品格,是常人难有的。  团长春市委推荐李思盈参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团干部们给她买了去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穿的衣服、鞋袜,这是她15岁之后第一次穿新衣服。团长春市委还给她送了很多纸、笔和书籍,邀请她为青少年做公益类宣讲。李思盈很感激长春共青团组织对她的帮助,让她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现在,李思盈经常被社会各界邀请为学生和青年做励志公益宣讲。听了她的成长故事,很多人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根本不是事儿”。大家称呼李思盈为“励志姐姐”,纷纷找她合影和签名。  “我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埋怨社会。”李思盈说,讲述自己的故事,仅仅是希望传递正能量,而不是换取社会的捐助。  性格倔强的李思盈拒绝了爱心人士给她的捐款,也婉言谢绝了别人介绍的工作。她说,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不想给社会添麻烦,拾荒时间自由,方便照顾母亲。哥哥一直在南方打工,考虑到哥哥日后要成家立业,李思盈也很少让哥哥往家里寄钱。  日常,李思盈和母亲尽可能压缩生活开销。一直以来,她都是夏天捡菜吃,冬天只吃白菜和土豆,衣服鞋帽也都是捡来的。10多年边拾荒边照顾母亲,李思盈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她说:“这些经历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文学创作的素材。”  曾经有人要买李思盈的剧本,但不能给她署名,她拒绝了。最近,她刚写完了一部以井冈山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目前,她的新作品正在构思中。李思盈说,考虑到商业性强的剧本会更有市场,新作品会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  此前写完的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是李思盈以自己为原型写的,故事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她相信未来也会和自己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样,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另一方面,地理信息与互联网、大数据、新经济的深度融合,使其从传统的生产性应用,转变为直接面向消费信息市场,释放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手机地图和汽车导航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电商等应用也都离不开位置服务的支持。2018年,中国手机地图用户规模为7.37亿人,预计2019年将达到7.55亿人。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日均响应定位及路线规划请求均达到1000亿次,并且都提供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定位服务。此外,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地图与自动驾驶正在实现深度融合。截至2019年6月,全国已有18个城市向百度、腾讯、四维图新、千寻位置等企业发放了202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覆盖全国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高精地图已经绘制完成。   拾荒女孩的文学梦李思盈带着母亲边锻炼边拾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培莲  视频编导:王培莲  文稿编辑:蒋韡薇  命运和李思盈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那年她刚15岁。一夜之间,她从衣食无忧的“小公主”变成了靠捡废品来维持生活的拾荒者。  今年28岁的李思盈,已经捡了10多年废品。她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翻看小区里或是马路边的垃圾桶,寻找可以换取生活费的饮料瓶、易拉罐和纸箱。身材瘦小的她,总是喜欢把头发高高盘起,为了干活儿方便。  “年纪轻轻的不工作却捡废品。”翻垃圾桶时,李思盈经常会听到别人质疑,看到别人嘲讽的目光。  “捡废品是迫于无奈,劳动最光荣,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在李思盈看来,虽然生活清苦,但她有母亲的陪伴和自己努力的梦想,就是“富有”的。  一边捡废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一边写作,是李思盈每天的生活内容。她已经写下180万字的文学作品,有散文、诗歌、小说,也有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当然,这些作品都没有卖出去,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参加了比赛而有一些读者。  今年4月,李思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称号。她从默默无闻的拾荒者变为一名正能量传播者。现在,她经常被邀请到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业做公益励志宣讲,把她在逆境里乐观向上和勇敢追梦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听。  15岁之前,李思盈住着宽敞的房子,家里还有辆不错的车。做生意的父亲投资失败,赔光积蓄,房子和车也都被抵债。李思盈的父亲不堪重击,突发心梗离世,剩下体弱多病、没有工作的母亲,以及李思盈和她的孪生哥哥。他们没有其他亲戚。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思盈和哥哥不得不双双辍学。哥哥选择去南方打拼,李思盈和母亲继续留在长春生活。  必须成为“顶梁柱”的李思盈,想找工作养家,但因为年纪小,没人敢聘用她。找不到工作,在踢路边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释放情绪时,李思盈眼前一亮,“可以捡废品卖钱”。  从衣食无忧到翻垃圾箱,这个巨大的落差,李思盈只能自己慢慢适应。她还记得,刚开始翻垃圾箱时,脏乱的食物残渣和腐烂发酵的气味让她恶心得赶紧调转了头。还有路人打量她的眼光,让她觉得十分尴尬。  “但要不捡废品,我和母亲就得饿肚子。”最穷的时候,李思盈和母亲3天没吃东西,靠喝水充饥。  “我又不偷不抢,没什么可丢人的。”调整心态后,李思盈开始忍着恶心翻起垃圾箱。第一天拾荒,捡来的废品卖了3.5元。看到劳动换来的生活费,李思盈找到了成就感。  对于捡废品,李思盈早已总结出了一套规律。每天8时后,清洁工才会运走垃圾。每天11时到13时、17时到20时,是扔垃圾的高峰期。算准时间,可以捡到更多废品。  无论什么天气,李思盈每天5时都会出门。为了能有更多收获,她常常要步行十几里路。除了塑料瓶和纸箱,她也常捡书本、报纸、铁、铜线等。收来的废品,能卖就卖。有些捡到的衣服、鞋子、餐具,她拿回家洗干净,留着自己用。  夏天出门捡废品相对轻松些,冬天会很遭罪。东北的冬天气温低,5时,天还没亮,李思盈就出门了,晚上经常要22时以后才能到家。长时间在室外的低温下,李思盈的手指经常被冻得没有知觉,有一次手指被严重冻伤,有几个指甲后来变黑脱落。  为了省钱,李思盈还会去批发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和水果。平日里,她和母亲吃的蔬菜和水果,几乎都是捡来的。因为捡菜,她也遭受不少冷眼。一次,她正要捡一堆没人要的西红柿,商贩看见,上前跺了几脚,西红柿被踩烂了一地。对方还讽刺她,“菜也不贵,不买反倒捡着吃,太会过日子了”。  不过,她也会遇到好心人。一次,李思盈正蹲着捡菜,一位老大爷走过来,弯下腰帮她一起捡,还鼓励她“捡不可耻,浪费才可耻”。  李思盈说:“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温暖,也要感谢一些小伤害,这样自己才会变得更好、更成熟。”  母亲一直不太支持李思盈捡废品。她经常自责,觉得自己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拖累了女儿。为了不成为儿女的负担,母亲自杀过,好在被李思盈及时发现,挽回了生命。  李思盈经常宽慰母亲,“捡废品只是维持生计,我还有梦想,我会坚持写作,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小时候,李思盈就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母亲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她写的电视剧。  “不想一辈子都围着垃圾箱转,更不想被社会淘汰。”没钱买书,李思盈就自学捡来的书籍。她捡到过有关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书、怎样写广播剧和电视剧的书。尽管书比其他废品价格高些,但李思盈舍不得卖,自己留着反复地看。  18岁那年,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李思盈找到了一份在一家教育机构做文字排版的工作。本以为彻底摆脱了垃圾箱,没想到几年前,母亲脑梗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工资少、雇不起人照顾母亲的李思盈只好辞职,再次捡起废品。  因为没有钱看病,母亲不能住院治疗,只能靠吃廉价的药维持。每天,李思盈要给母亲喂饭、按摩,伺候母亲大小便。如今,在她的细心照顾下,母亲又可以下床走路,出门锻炼了。  每天捡废品的空闲,是李思盈的写作时间。有时候,走在捡废品的路上有了灵感,她就停下来,坐在路边写下来。最穷的时候,李思盈用废电池中间的碳棒自制铅笔,在捡到的还能用的纸上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的时候是李思盈最快乐的时间。由于看书和写作时经常忘记时间,所以每次看书前,她会标记要看到哪一页,以免影响出门捡废品。喜欢看书的李思盈每天为生计奔波,经常路过书店,却没时间走进去看书。  李思盈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七彩暖阳”。这些年,她写了一本30多万字的诗歌和散文集、一部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一部30集的电视剧。除此之外,她还以自己为原型完成了62集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的电视剧剧本和同名电影剧本。她的作品获得了湖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长江杯网络文学大赛的人气奖和新秀奖。这次获奖增强了她坚持写作的信心。  尽管自己的力量微小,但碰到需要帮助的人,李思盈会及时伸出援手。  多年前,李思盈在拾荒回来的路上看到一群小孩围打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女人,她赶紧上前制止。这个看上去40多岁的女人有些精神障碍,冲着李思盈傻乐。  “疯姨太可怜了。”李思盈把她带回家,给她洗澡,换了干净衣服。“疯姨”在李思盈家吃住了半个多月,有一次跑出去,就再也没回来,成了李思盈心里的遗憾。  李思盈的第一次公益演讲,是共青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邀请她到团市委机关,与团干部们分享。“李思盈一贫如洗的生活,在当下很多人看来都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在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部长张余吉看来,李思盈边拾荒边自学成才,这个自立自强、不依赖社会的品格,是常人难有的。  团长春市委推荐李思盈参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团干部们给她买了去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穿的衣服、鞋袜,这是她15岁之后第一次穿新衣服。团长春市委还给她送了很多纸、笔和书籍,邀请她为青少年做公益类宣讲。李思盈很感激长春共青团组织对她的帮助,让她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现在,李思盈经常被社会各界邀请为学生和青年做励志公益宣讲。听了她的成长故事,很多人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根本不是事儿”。大家称呼李思盈为“励志姐姐”,纷纷找她合影和签名。  “我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埋怨社会。”李思盈说,讲述自己的故事,仅仅是希望传递正能量,而不是换取社会的捐助。  性格倔强的李思盈拒绝了爱心人士给她的捐款,也婉言谢绝了别人介绍的工作。她说,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不想给社会添麻烦,拾荒时间自由,方便照顾母亲。哥哥一直在南方打工,考虑到哥哥日后要成家立业,李思盈也很少让哥哥往家里寄钱。  日常,李思盈和母亲尽可能压缩生活开销。一直以来,她都是夏天捡菜吃,冬天只吃白菜和土豆,衣服鞋帽也都是捡来的。10多年边拾荒边照顾母亲,李思盈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她说:“这些经历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文学创作的素材。”  曾经有人要买李思盈的剧本,但不能给她署名,她拒绝了。最近,她刚写完了一部以井冈山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目前,她的新作品正在构思中。李思盈说,考虑到商业性强的剧本会更有市场,新作品会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  此前写完的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是李思盈以自己为原型写的,故事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她相信未来也会和自己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样,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   谷业凯   拾荒女孩的文学梦李思盈带着母亲边锻炼边拾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培莲  视频编导:王培莲  文稿编辑:蒋韡薇  命运和李思盈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那年她刚15岁。一夜之间,她从衣食无忧的“小公主”变成了靠捡废品来维持生活的拾荒者。  今年28岁的李思盈,已经捡了10多年废品。她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翻看小区里或是马路边的垃圾桶,寻找可以换取生活费的饮料瓶、易拉罐和纸箱。身材瘦小的她,总是喜欢把头发高高盘起,为了干活儿方便。  “年纪轻轻的不工作却捡废品。”翻垃圾桶时,李思盈经常会听到别人质疑,看到别人嘲讽的目光。  “捡废品是迫于无奈,劳动最光荣,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在李思盈看来,虽然生活清苦,但她有母亲的陪伴和自己努力的梦想,就是“富有”的。  一边捡废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一边写作,是李思盈每天的生活内容。她已经写下180万字的文学作品,有散文、诗歌、小说,也有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当然,这些作品都没有卖出去,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参加了比赛而有一些读者。  今年4月,李思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称号。她从默默无闻的拾荒者变为一名正能量传播者。现在,她经常被邀请到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业做公益励志宣讲,把她在逆境里乐观向上和勇敢追梦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听。  15岁之前,李思盈住着宽敞的房子,家里还有辆不错的车。做生意的父亲投资失败,赔光积蓄,房子和车也都被抵债。李思盈的父亲不堪重击,突发心梗离世,剩下体弱多病、没有工作的母亲,以及李思盈和她的孪生哥哥。他们没有其他亲戚。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思盈和哥哥不得不双双辍学。哥哥选择去南方打拼,李思盈和母亲继续留在长春生活。  必须成为“顶梁柱”的李思盈,想找工作养家,但因为年纪小,没人敢聘用她。找不到工作,在踢路边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释放情绪时,李思盈眼前一亮,“可以捡废品卖钱”。  从衣食无忧到翻垃圾箱,这个巨大的落差,李思盈只能自己慢慢适应。她还记得,刚开始翻垃圾箱时,脏乱的食物残渣和腐烂发酵的气味让她恶心得赶紧调转了头。还有路人打量她的眼光,让她觉得十分尴尬。  “但要不捡废品,我和母亲就得饿肚子。”最穷的时候,李思盈和母亲3天没吃东西,靠喝水充饥。  “我又不偷不抢,没什么可丢人的。”调整心态后,李思盈开始忍着恶心翻起垃圾箱。第一天拾荒,捡来的废品卖了3.5元。看到劳动换来的生活费,李思盈找到了成就感。  对于捡废品,李思盈早已总结出了一套规律。每天8时后,清洁工才会运走垃圾。每天11时到13时、17时到20时,是扔垃圾的高峰期。算准时间,可以捡到更多废品。  无论什么天气,李思盈每天5时都会出门。为了能有更多收获,她常常要步行十几里路。除了塑料瓶和纸箱,她也常捡书本、报纸、铁、铜线等。收来的废品,能卖就卖。有些捡到的衣服、鞋子、餐具,她拿回家洗干净,留着自己用。  夏天出门捡废品相对轻松些,冬天会很遭罪。东北的冬天气温低,5时,天还没亮,李思盈就出门了,晚上经常要22时以后才能到家。长时间在室外的低温下,李思盈的手指经常被冻得没有知觉,有一次手指被严重冻伤,有几个指甲后来变黑脱落。  为了省钱,李思盈还会去批发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和水果。平日里,她和母亲吃的蔬菜和水果,几乎都是捡来的。因为捡菜,她也遭受不少冷眼。一次,她正要捡一堆没人要的西红柿,商贩看见,上前跺了几脚,西红柿被踩烂了一地。对方还讽刺她,“菜也不贵,不买反倒捡着吃,太会过日子了”。  不过,她也会遇到好心人。一次,李思盈正蹲着捡菜,一位老大爷走过来,弯下腰帮她一起捡,还鼓励她“捡不可耻,浪费才可耻”。  李思盈说:“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温暖,也要感谢一些小伤害,这样自己才会变得更好、更成熟。”  母亲一直不太支持李思盈捡废品。她经常自责,觉得自己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拖累了女儿。为了不成为儿女的负担,母亲自杀过,好在被李思盈及时发现,挽回了生命。  李思盈经常宽慰母亲,“捡废品只是维持生计,我还有梦想,我会坚持写作,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小时候,李思盈就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母亲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她写的电视剧。  “不想一辈子都围着垃圾箱转,更不想被社会淘汰。”没钱买书,李思盈就自学捡来的书籍。她捡到过有关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书、怎样写广播剧和电视剧的书。尽管书比其他废品价格高些,但李思盈舍不得卖,自己留着反复地看。  18岁那年,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李思盈找到了一份在一家教育机构做文字排版的工作。本以为彻底摆脱了垃圾箱,没想到几年前,母亲脑梗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工资少、雇不起人照顾母亲的李思盈只好辞职,再次捡起废品。  因为没有钱看病,母亲不能住院治疗,只能靠吃廉价的药维持。每天,李思盈要给母亲喂饭、按摩,伺候母亲大小便。如今,在她的细心照顾下,母亲又可以下床走路,出门锻炼了。  每天捡废品的空闲,是李思盈的写作时间。有时候,走在捡废品的路上有了灵感,她就停下来,坐在路边写下来。最穷的时候,李思盈用废电池中间的碳棒自制铅笔,在捡到的还能用的纸上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的时候是李思盈最快乐的时间。由于看书和写作时经常忘记时间,所以每次看书前,她会标记要看到哪一页,以免影响出门捡废品。喜欢看书的李思盈每天为生计奔波,经常路过书店,却没时间走进去看书。  李思盈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七彩暖阳”。这些年,她写了一本30多万字的诗歌和散文集、一部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一部30集的电视剧。除此之外,她还以自己为原型完成了62集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的电视剧剧本和同名电影剧本。她的作品获得了湖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长江杯网络文学大赛的人气奖和新秀奖。这次获奖增强了她坚持写作的信心。  尽管自己的力量微小,但碰到需要帮助的人,李思盈会及时伸出援手。  多年前,李思盈在拾荒回来的路上看到一群小孩围打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女人,她赶紧上前制止。这个看上去40多岁的女人有些精神障碍,冲着李思盈傻乐。  “疯姨太可怜了。”李思盈把她带回家,给她洗澡,换了干净衣服。“疯姨”在李思盈家吃住了半个多月,有一次跑出去,就再也没回来,成了李思盈心里的遗憾。  李思盈的第一次公益演讲,是共青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邀请她到团市委机关,与团干部们分享。“李思盈一贫如洗的生活,在当下很多人看来都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在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部长张余吉看来,李思盈边拾荒边自学成才,这个自立自强、不依赖社会的品格,是常人难有的。  团长春市委推荐李思盈参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团干部们给她买了去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穿的衣服、鞋袜,这是她15岁之后第一次穿新衣服。团长春市委还给她送了很多纸、笔和书籍,邀请她为青少年做公益类宣讲。李思盈很感激长春共青团组织对她的帮助,让她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现在,李思盈经常被社会各界邀请为学生和青年做励志公益宣讲。听了她的成长故事,很多人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根本不是事儿”。大家称呼李思盈为“励志姐姐”,纷纷找她合影和签名。  “我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埋怨社会。”李思盈说,讲述自己的故事,仅仅是希望传递正能量,而不是换取社会的捐助。  性格倔强的李思盈拒绝了爱心人士给她的捐款,也婉言谢绝了别人介绍的工作。她说,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不想给社会添麻烦,拾荒时间自由,方便照顾母亲。哥哥一直在南方打工,考虑到哥哥日后要成家立业,李思盈也很少让哥哥往家里寄钱。  日常,李思盈和母亲尽可能压缩生活开销。一直以来,她都是夏天捡菜吃,冬天只吃白菜和土豆,衣服鞋帽也都是捡来的。10多年边拾荒边照顾母亲,李思盈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她说:“这些经历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文学创作的素材。”  曾经有人要买李思盈的剧本,但不能给她署名,她拒绝了。最近,她刚写完了一部以井冈山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目前,她的新作品正在构思中。李思盈说,考虑到商业性强的剧本会更有市场,新作品会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  此前写完的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是李思盈以自己为原型写的,故事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她相信未来也会和自己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样,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珠海7月25日电 (记者谷业凯)记者今天从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了解到,2018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为5957亿元,同比增长约15%。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数量超过10.4万家,其中上半年新注册企业超1.12万家。测绘资质单位总量超过2万家,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突破134万人。   拾荒女孩的文学梦李思盈带着母亲边锻炼边拾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培莲  视频编导:王培莲  文稿编辑:蒋韡薇  命运和李思盈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那年她刚15岁。一夜之间,她从衣食无忧的“小公主”变成了靠捡废品来维持生活的拾荒者。  今年28岁的李思盈,已经捡了10多年废品。她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翻看小区里或是马路边的垃圾桶,寻找可以换取生活费的饮料瓶、易拉罐和纸箱。身材瘦小的她,总是喜欢把头发高高盘起,为了干活儿方便。  “年纪轻轻的不工作却捡废品。”翻垃圾桶时,李思盈经常会听到别人质疑,看到别人嘲讽的目光。  “捡废品是迫于无奈,劳动最光荣,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在李思盈看来,虽然生活清苦,但她有母亲的陪伴和自己努力的梦想,就是“富有”的。  一边捡废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一边写作,是李思盈每天的生活内容。她已经写下180万字的文学作品,有散文、诗歌、小说,也有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当然,这些作品都没有卖出去,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参加了比赛而有一些读者。  今年4月,李思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称号。她从默默无闻的拾荒者变为一名正能量传播者。现在,她经常被邀请到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业做公益励志宣讲,把她在逆境里乐观向上和勇敢追梦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听。  15岁之前,李思盈住着宽敞的房子,家里还有辆不错的车。做生意的父亲投资失败,赔光积蓄,房子和车也都被抵债。李思盈的父亲不堪重击,突发心梗离世,剩下体弱多病、没有工作的母亲,以及李思盈和她的孪生哥哥。他们没有其他亲戚。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思盈和哥哥不得不双双辍学。哥哥选择去南方打拼,李思盈和母亲继续留在长春生活。  必须成为“顶梁柱”的李思盈,想找工作养家,但因为年纪小,没人敢聘用她。找不到工作,在踢路边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释放情绪时,李思盈眼前一亮,“可以捡废品卖钱”。  从衣食无忧到翻垃圾箱,这个巨大的落差,李思盈只能自己慢慢适应。她还记得,刚开始翻垃圾箱时,脏乱的食物残渣和腐烂发酵的气味让她恶心得赶紧调转了头。还有路人打量她的眼光,让她觉得十分尴尬。  “但要不捡废品,我和母亲就得饿肚子。”最穷的时候,李思盈和母亲3天没吃东西,靠喝水充饥。  “我又不偷不抢,没什么可丢人的。”调整心态后,李思盈开始忍着恶心翻起垃圾箱。第一天拾荒,捡来的废品卖了3.5元。看到劳动换来的生活费,李思盈找到了成就感。  对于捡废品,李思盈早已总结出了一套规律。每天8时后,清洁工才会运走垃圾。每天11时到13时、17时到20时,是扔垃圾的高峰期。算准时间,可以捡到更多废品。  无论什么天气,李思盈每天5时都会出门。为了能有更多收获,她常常要步行十几里路。除了塑料瓶和纸箱,她也常捡书本、报纸、铁、铜线等。收来的废品,能卖就卖。有些捡到的衣服、鞋子、餐具,她拿回家洗干净,留着自己用。  夏天出门捡废品相对轻松些,冬天会很遭罪。东北的冬天气温低,5时,天还没亮,李思盈就出门了,晚上经常要22时以后才能到家。长时间在室外的低温下,李思盈的手指经常被冻得没有知觉,有一次手指被严重冻伤,有几个指甲后来变黑脱落。  为了省钱,李思盈还会去批发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和水果。平日里,她和母亲吃的蔬菜和水果,几乎都是捡来的。因为捡菜,她也遭受不少冷眼。一次,她正要捡一堆没人要的西红柿,商贩看见,上前跺了几脚,西红柿被踩烂了一地。对方还讽刺她,“菜也不贵,不买反倒捡着吃,太会过日子了”。  不过,她也会遇到好心人。一次,李思盈正蹲着捡菜,一位老大爷走过来,弯下腰帮她一起捡,还鼓励她“捡不可耻,浪费才可耻”。  李思盈说:“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温暖,也要感谢一些小伤害,这样自己才会变得更好、更成熟。”  母亲一直不太支持李思盈捡废品。她经常自责,觉得自己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拖累了女儿。为了不成为儿女的负担,母亲自杀过,好在被李思盈及时发现,挽回了生命。  李思盈经常宽慰母亲,“捡废品只是维持生计,我还有梦想,我会坚持写作,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小时候,李思盈就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母亲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她写的电视剧。  “不想一辈子都围着垃圾箱转,更不想被社会淘汰。”没钱买书,李思盈就自学捡来的书籍。她捡到过有关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书、怎样写广播剧和电视剧的书。尽管书比其他废品价格高些,但李思盈舍不得卖,自己留着反复地看。  18岁那年,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李思盈找到了一份在一家教育机构做文字排版的工作。本以为彻底摆脱了垃圾箱,没想到几年前,母亲脑梗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工资少、雇不起人照顾母亲的李思盈只好辞职,再次捡起废品。  因为没有钱看病,母亲不能住院治疗,只能靠吃廉价的药维持。每天,李思盈要给母亲喂饭、按摩,伺候母亲大小便。如今,在她的细心照顾下,母亲又可以下床走路,出门锻炼了。  每天捡废品的空闲,是李思盈的写作时间。有时候,走在捡废品的路上有了灵感,她就停下来,坐在路边写下来。最穷的时候,李思盈用废电池中间的碳棒自制铅笔,在捡到的还能用的纸上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的时候是李思盈最快乐的时间。由于看书和写作时经常忘记时间,所以每次看书前,她会标记要看到哪一页,以免影响出门捡废品。喜欢看书的李思盈每天为生计奔波,经常路过书店,却没时间走进去看书。  李思盈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七彩暖阳”。这些年,她写了一本30多万字的诗歌和散文集、一部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一部30集的电视剧。除此之外,她还以自己为原型完成了62集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的电视剧剧本和同名电影剧本。她的作品获得了湖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长江杯网络文学大赛的人气奖和新秀奖。这次获奖增强了她坚持写作的信心。  尽管自己的力量微小,但碰到需要帮助的人,李思盈会及时伸出援手。  多年前,李思盈在拾荒回来的路上看到一群小孩围打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女人,她赶紧上前制止。这个看上去40多岁的女人有些精神障碍,冲着李思盈傻乐。  “疯姨太可怜了。”李思盈把她带回家,给她洗澡,换了干净衣服。“疯姨”在李思盈家吃住了半个多月,有一次跑出去,就再也没回来,成了李思盈心里的遗憾。  李思盈的第一次公益演讲,是共青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邀请她到团市委机关,与团干部们分享。“李思盈一贫如洗的生活,在当下很多人看来都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在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部长张余吉看来,李思盈边拾荒边自学成才,这个自立自强、不依赖社会的品格,是常人难有的。  团长春市委推荐李思盈参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团干部们给她买了去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穿的衣服、鞋袜,这是她15岁之后第一次穿新衣服。团长春市委还给她送了很多纸、笔和书籍,邀请她为青少年做公益类宣讲。李思盈很感激长春共青团组织对她的帮助,让她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现在,李思盈经常被社会各界邀请为学生和青年做励志公益宣讲。听了她的成长故事,很多人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根本不是事儿”。大家称呼李思盈为“励志姐姐”,纷纷找她合影和签名。  “我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埋怨社会。”李思盈说,讲述自己的故事,仅仅是希望传递正能量,而不是换取社会的捐助。  性格倔强的李思盈拒绝了爱心人士给她的捐款,也婉言谢绝了别人介绍的工作。她说,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不想给社会添麻烦,拾荒时间自由,方便照顾母亲。哥哥一直在南方打工,考虑到哥哥日后要成家立业,李思盈也很少让哥哥往家里寄钱。  日常,李思盈和母亲尽可能压缩生活开销。一直以来,她都是夏天捡菜吃,冬天只吃白菜和土豆,衣服鞋帽也都是捡来的。10多年边拾荒边照顾母亲,李思盈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她说:“这些经历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文学创作的素材。”  曾经有人要买李思盈的剧本,但不能给她署名,她拒绝了。最近,她刚写完了一部以井冈山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目前,她的新作品正在构思中。李思盈说,考虑到商业性强的剧本会更有市场,新作品会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  此前写完的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是李思盈以自己为原型写的,故事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她相信未来也会和自己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样,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融合发展效应显著,总体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18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设完成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超过60%的款型均支持北斗系统;中国在轨的高分卫星、陆地观测卫星、海洋观测卫星和大气观测卫星已达27颗。大量的地理信息和位置数据催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拾荒女孩的文学梦李思盈带着母亲边锻炼边拾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培莲  视频编导:王培莲  文稿编辑:蒋韡薇  命运和李思盈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那年她刚15岁。一夜之间,她从衣食无忧的“小公主”变成了靠捡废品来维持生活的拾荒者。  今年28岁的李思盈,已经捡了10多年废品。她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翻看小区里或是马路边的垃圾桶,寻找可以换取生活费的饮料瓶、易拉罐和纸箱。身材瘦小的她,总是喜欢把头发高高盘起,为了干活儿方便。  “年纪轻轻的不工作却捡废品。”翻垃圾桶时,李思盈经常会听到别人质疑,看到别人嘲讽的目光。  “捡废品是迫于无奈,劳动最光荣,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在李思盈看来,虽然生活清苦,但她有母亲的陪伴和自己努力的梦想,就是“富有”的。  一边捡废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一边写作,是李思盈每天的生活内容。她已经写下180万字的文学作品,有散文、诗歌、小说,也有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当然,这些作品都没有卖出去,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参加了比赛而有一些读者。  今年4月,李思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称号。她从默默无闻的拾荒者变为一名正能量传播者。现在,她经常被邀请到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业做公益励志宣讲,把她在逆境里乐观向上和勇敢追梦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听。  15岁之前,李思盈住着宽敞的房子,家里还有辆不错的车。做生意的父亲投资失败,赔光积蓄,房子和车也都被抵债。李思盈的父亲不堪重击,突发心梗离世,剩下体弱多病、没有工作的母亲,以及李思盈和她的孪生哥哥。他们没有其他亲戚。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思盈和哥哥不得不双双辍学。哥哥选择去南方打拼,李思盈和母亲继续留在长春生活。  必须成为“顶梁柱”的李思盈,想找工作养家,但因为年纪小,没人敢聘用她。找不到工作,在踢路边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释放情绪时,李思盈眼前一亮,“可以捡废品卖钱”。  从衣食无忧到翻垃圾箱,这个巨大的落差,李思盈只能自己慢慢适应。她还记得,刚开始翻垃圾箱时,脏乱的食物残渣和腐烂发酵的气味让她恶心得赶紧调转了头。还有路人打量她的眼光,让她觉得十分尴尬。  “但要不捡废品,我和母亲就得饿肚子。”最穷的时候,李思盈和母亲3天没吃东西,靠喝水充饥。  “我又不偷不抢,没什么可丢人的。”调整心态后,李思盈开始忍着恶心翻起垃圾箱。第一天拾荒,捡来的废品卖了3.5元。看到劳动换来的生活费,李思盈找到了成就感。  对于捡废品,李思盈早已总结出了一套规律。每天8时后,清洁工才会运走垃圾。每天11时到13时、17时到20时,是扔垃圾的高峰期。算准时间,可以捡到更多废品。  无论什么天气,李思盈每天5时都会出门。为了能有更多收获,她常常要步行十几里路。除了塑料瓶和纸箱,她也常捡书本、报纸、铁、铜线等。收来的废品,能卖就卖。有些捡到的衣服、鞋子、餐具,她拿回家洗干净,留着自己用。  夏天出门捡废品相对轻松些,冬天会很遭罪。东北的冬天气温低,5时,天还没亮,李思盈就出门了,晚上经常要22时以后才能到家。长时间在室外的低温下,李思盈的手指经常被冻得没有知觉,有一次手指被严重冻伤,有几个指甲后来变黑脱落。  为了省钱,李思盈还会去批发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和水果。平日里,她和母亲吃的蔬菜和水果,几乎都是捡来的。因为捡菜,她也遭受不少冷眼。一次,她正要捡一堆没人要的西红柿,商贩看见,上前跺了几脚,西红柿被踩烂了一地。对方还讽刺她,“菜也不贵,不买反倒捡着吃,太会过日子了”。  不过,她也会遇到好心人。一次,李思盈正蹲着捡菜,一位老大爷走过来,弯下腰帮她一起捡,还鼓励她“捡不可耻,浪费才可耻”。  李思盈说:“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温暖,也要感谢一些小伤害,这样自己才会变得更好、更成熟。”  母亲一直不太支持李思盈捡废品。她经常自责,觉得自己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拖累了女儿。为了不成为儿女的负担,母亲自杀过,好在被李思盈及时发现,挽回了生命。  李思盈经常宽慰母亲,“捡废品只是维持生计,我还有梦想,我会坚持写作,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小时候,李思盈就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母亲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她写的电视剧。  “不想一辈子都围着垃圾箱转,更不想被社会淘汰。”没钱买书,李思盈就自学捡来的书籍。她捡到过有关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书、怎样写广播剧和电视剧的书。尽管书比其他废品价格高些,但李思盈舍不得卖,自己留着反复地看。  18岁那年,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李思盈找到了一份在一家教育机构做文字排版的工作。本以为彻底摆脱了垃圾箱,没想到几年前,母亲脑梗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工资少、雇不起人照顾母亲的李思盈只好辞职,再次捡起废品。  因为没有钱看病,母亲不能住院治疗,只能靠吃廉价的药维持。每天,李思盈要给母亲喂饭、按摩,伺候母亲大小便。如今,在她的细心照顾下,母亲又可以下床走路,出门锻炼了。  每天捡废品的空闲,是李思盈的写作时间。有时候,走在捡废品的路上有了灵感,她就停下来,坐在路边写下来。最穷的时候,李思盈用废电池中间的碳棒自制铅笔,在捡到的还能用的纸上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的时候是李思盈最快乐的时间。由于看书和写作时经常忘记时间,所以每次看书前,她会标记要看到哪一页,以免影响出门捡废品。喜欢看书的李思盈每天为生计奔波,经常路过书店,却没时间走进去看书。  李思盈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七彩暖阳”。这些年,她写了一本30多万字的诗歌和散文集、一部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一部30集的电视剧。除此之外,她还以自己为原型完成了62集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的电视剧剧本和同名电影剧本。她的作品获得了湖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长江杯网络文学大赛的人气奖和新秀奖。这次获奖增强了她坚持写作的信心。  尽管自己的力量微小,但碰到需要帮助的人,李思盈会及时伸出援手。  多年前,李思盈在拾荒回来的路上看到一群小孩围打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女人,她赶紧上前制止。这个看上去40多岁的女人有些精神障碍,冲着李思盈傻乐。  “疯姨太可怜了。”李思盈把她带回家,给她洗澡,换了干净衣服。“疯姨”在李思盈家吃住了半个多月,有一次跑出去,就再也没回来,成了李思盈心里的遗憾。  李思盈的第一次公益演讲,是共青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邀请她到团市委机关,与团干部们分享。“李思盈一贫如洗的生活,在当下很多人看来都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在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部长张余吉看来,李思盈边拾荒边自学成才,这个自立自强、不依赖社会的品格,是常人难有的。  团长春市委推荐李思盈参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团干部们给她买了去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穿的衣服、鞋袜,这是她15岁之后第一次穿新衣服。团长春市委还给她送了很多纸、笔和书籍,邀请她为青少年做公益类宣讲。李思盈很感激长春共青团组织对她的帮助,让她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现在,李思盈经常被社会各界邀请为学生和青年做励志公益宣讲。听了她的成长故事,很多人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根本不是事儿”。大家称呼李思盈为“励志姐姐”,纷纷找她合影和签名。  “我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埋怨社会。”李思盈说,讲述自己的故事,仅仅是希望传递正能量,而不是换取社会的捐助。  性格倔强的李思盈拒绝了爱心人士给她的捐款,也婉言谢绝了别人介绍的工作。她说,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不想给社会添麻烦,拾荒时间自由,方便照顾母亲。哥哥一直在南方打工,考虑到哥哥日后要成家立业,李思盈也很少让哥哥往家里寄钱。  日常,李思盈和母亲尽可能压缩生活开销。一直以来,她都是夏天捡菜吃,冬天只吃白菜和土豆,衣服鞋帽也都是捡来的。10多年边拾荒边照顾母亲,李思盈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她说:“这些经历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文学创作的素材。”  曾经有人要买李思盈的剧本,但不能给她署名,她拒绝了。最近,她刚写完了一部以井冈山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目前,她的新作品正在构思中。李思盈说,考虑到商业性强的剧本会更有市场,新作品会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  此前写完的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是李思盈以自己为原型写的,故事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她相信未来也会和自己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样,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另一方面,地理信息与互联网、大数据、新经济的深度融合,使其从传统的生产性应用,转变为直接面向消费信息市场,释放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手机地图和汽车导航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电商等应用也都离不开位置服务的支持。2018年,中国手机地图用户规模为7.37亿人,预计2019年将达到7.55亿人。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日均响应定位及路线规划请求均达到1000亿次,并且都提供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定位服务。此外,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地图与自动驾驶正在实现深度融合。截至2019年6月,全国已有18个城市向百度、腾讯、四维图新、千寻位置等企业发放了202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覆盖全国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高精地图已经绘制完成。   拾荒女孩的文学梦李思盈带着母亲边锻炼边拾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笔: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培莲  视频编导:王培莲  文稿编辑:蒋韡薇  命运和李思盈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那年她刚15岁。一夜之间,她从衣食无忧的“小公主”变成了靠捡废品来维持生活的拾荒者。  今年28岁的李思盈,已经捡了10多年废品。她每天早出晚归,走街串巷,翻看小区里或是马路边的垃圾桶,寻找可以换取生活费的饮料瓶、易拉罐和纸箱。身材瘦小的她,总是喜欢把头发高高盘起,为了干活儿方便。  “年纪轻轻的不工作却捡废品。”翻垃圾桶时,李思盈经常会听到别人质疑,看到别人嘲讽的目光。  “捡废品是迫于无奈,劳动最光荣,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在李思盈看来,虽然生活清苦,但她有母亲的陪伴和自己努力的梦想,就是“富有”的。  一边捡废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一边写作,是李思盈每天的生活内容。她已经写下180万字的文学作品,有散文、诗歌、小说,也有电视剧和电影剧本——当然,这些作品都没有卖出去,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参加了比赛而有一些读者。  今年4月,李思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称号。她从默默无闻的拾荒者变为一名正能量传播者。现在,她经常被邀请到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业做公益励志宣讲,把她在逆境里乐观向上和勇敢追梦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听。  15岁之前,李思盈住着宽敞的房子,家里还有辆不错的车。做生意的父亲投资失败,赔光积蓄,房子和车也都被抵债。李思盈的父亲不堪重击,突发心梗离世,剩下体弱多病、没有工作的母亲,以及李思盈和她的孪生哥哥。他们没有其他亲戚。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思盈和哥哥不得不双双辍学。哥哥选择去南方打拼,李思盈和母亲继续留在长春生活。  必须成为“顶梁柱”的李思盈,想找工作养家,但因为年纪小,没人敢聘用她。找不到工作,在踢路边一个被丢弃的塑料瓶释放情绪时,李思盈眼前一亮,“可以捡废品卖钱”。  从衣食无忧到翻垃圾箱,这个巨大的落差,李思盈只能自己慢慢适应。她还记得,刚开始翻垃圾箱时,脏乱的食物残渣和腐烂发酵的气味让她恶心得赶紧调转了头。还有路人打量她的眼光,让她觉得十分尴尬。  “但要不捡废品,我和母亲就得饿肚子。”最穷的时候,李思盈和母亲3天没吃东西,靠喝水充饥。  “我又不偷不抢,没什么可丢人的。”调整心态后,李思盈开始忍着恶心翻起垃圾箱。第一天拾荒,捡来的废品卖了3.5元。看到劳动换来的生活费,李思盈找到了成就感。  对于捡废品,李思盈早已总结出了一套规律。每天8时后,清洁工才会运走垃圾。每天11时到13时、17时到20时,是扔垃圾的高峰期。算准时间,可以捡到更多废品。  无论什么天气,李思盈每天5时都会出门。为了能有更多收获,她常常要步行十几里路。除了塑料瓶和纸箱,她也常捡书本、报纸、铁、铜线等。收来的废品,能卖就卖。有些捡到的衣服、鞋子、餐具,她拿回家洗干净,留着自己用。  夏天出门捡废品相对轻松些,冬天会很遭罪。东北的冬天气温低,5时,天还没亮,李思盈就出门了,晚上经常要22时以后才能到家。长时间在室外的低温下,李思盈的手指经常被冻得没有知觉,有一次手指被严重冻伤,有几个指甲后来变黑脱落。  为了省钱,李思盈还会去批发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和水果。平日里,她和母亲吃的蔬菜和水果,几乎都是捡来的。因为捡菜,她也遭受不少冷眼。一次,她正要捡一堆没人要的西红柿,商贩看见,上前跺了几脚,西红柿被踩烂了一地。对方还讽刺她,“菜也不贵,不买反倒捡着吃,太会过日子了”。  不过,她也会遇到好心人。一次,李思盈正蹲着捡菜,一位老大爷走过来,弯下腰帮她一起捡,还鼓励她“捡不可耻,浪费才可耻”。  李思盈说:“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温暖,也要感谢一些小伤害,这样自己才会变得更好、更成熟。”  母亲一直不太支持李思盈捡废品。她经常自责,觉得自己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拖累了女儿。为了不成为儿女的负担,母亲自杀过,好在被李思盈及时发现,挽回了生命。  李思盈经常宽慰母亲,“捡废品只是维持生计,我还有梦想,我会坚持写作,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小时候,李思盈就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母亲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她写的电视剧。  “不想一辈子都围着垃圾箱转,更不想被社会淘汰。”没钱买书,李思盈就自学捡来的书籍。她捡到过有关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书、怎样写广播剧和电视剧的书。尽管书比其他废品价格高些,但李思盈舍不得卖,自己留着反复地看。  18岁那年,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李思盈找到了一份在一家教育机构做文字排版的工作。本以为彻底摆脱了垃圾箱,没想到几年前,母亲脑梗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工资少、雇不起人照顾母亲的李思盈只好辞职,再次捡起废品。  因为没有钱看病,母亲不能住院治疗,只能靠吃廉价的药维持。每天,李思盈要给母亲喂饭、按摩,伺候母亲大小便。如今,在她的细心照顾下,母亲又可以下床走路,出门锻炼了。  每天捡废品的空闲,是李思盈的写作时间。有时候,走在捡废品的路上有了灵感,她就停下来,坐在路边写下来。最穷的时候,李思盈用废电池中间的碳棒自制铅笔,在捡到的还能用的纸上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的时候是李思盈最快乐的时间。由于看书和写作时经常忘记时间,所以每次看书前,她会标记要看到哪一页,以免影响出门捡废品。喜欢看书的李思盈每天为生计奔波,经常路过书店,却没时间走进去看书。  李思盈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七彩暖阳”。这些年,她写了一本30多万字的诗歌和散文集、一部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一部30集的电视剧。除此之外,她还以自己为原型完成了62集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的电视剧剧本和同名电影剧本。她的作品获得了湖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长江杯网络文学大赛的人气奖和新秀奖。这次获奖增强了她坚持写作的信心。  尽管自己的力量微小,但碰到需要帮助的人,李思盈会及时伸出援手。  多年前,李思盈在拾荒回来的路上看到一群小孩围打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女人,她赶紧上前制止。这个看上去40多岁的女人有些精神障碍,冲着李思盈傻乐。  “疯姨太可怜了。”李思盈把她带回家,给她洗澡,换了干净衣服。“疯姨”在李思盈家吃住了半个多月,有一次跑出去,就再也没回来,成了李思盈心里的遗憾。  李思盈的第一次公益演讲,是共青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邀请她到团市委机关,与团干部们分享。“李思盈一贫如洗的生活,在当下很多人看来都不可思议,但确是事实。”在团长春市委宣传部部长张余吉看来,李思盈边拾荒边自学成才,这个自立自强、不依赖社会的品格,是常人难有的。  团长春市委推荐李思盈参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团干部们给她买了去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穿的衣服、鞋袜,这是她15岁之后第一次穿新衣服。团长春市委还给她送了很多纸、笔和书籍,邀请她为青少年做公益类宣讲。李思盈很感激长春共青团组织对她的帮助,让她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现在,李思盈经常被社会各界邀请为学生和青年做励志公益宣讲。听了她的成长故事,很多人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根本不是事儿”。大家称呼李思盈为“励志姐姐”,纷纷找她合影和签名。  “我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埋怨社会。”李思盈说,讲述自己的故事,仅仅是希望传递正能量,而不是换取社会的捐助。  性格倔强的李思盈拒绝了爱心人士给她的捐款,也婉言谢绝了别人介绍的工作。她说,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不想给社会添麻烦,拾荒时间自由,方便照顾母亲。哥哥一直在南方打工,考虑到哥哥日后要成家立业,李思盈也很少让哥哥往家里寄钱。  日常,李思盈和母亲尽可能压缩生活开销。一直以来,她都是夏天捡菜吃,冬天只吃白菜和土豆,衣服鞋帽也都是捡来的。10多年边拾荒边照顾母亲,李思盈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她说:“这些经历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我文学创作的素材。”  曾经有人要买李思盈的剧本,但不能给她署名,她拒绝了。最近,她刚写完了一部以井冈山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微电影。目前,她的新作品正在构思中。李思盈说,考虑到商业性强的剧本会更有市场,新作品会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  此前写完的青春励志剧《向阳花开》,是李思盈以自己为原型写的,故事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她相信未来也会和自己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样,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青年报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坤音老板回应卜凡解约江苏理财规划师证书领取地点:p2p监管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