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年轻群体青睐 益生菌食品成香饽饽
发布时间:2022-04-0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益生菌坚果、益生菌奶茶、益生菌跳跳糖、益生菌奶球……近日,不少新消费品牌相继推出益生菌食品。益生菌以有趣、高颜值、食用方式友好的食品产品形态出现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年轻群体对健康的关注度逐年提高,益生菌食品成为香饽饽,有望成为下一个大健康市场风口。但产业极速发展的背后,亟须相关标准或法规对益生菌市场进行规范。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而中国益生菌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10%。业内人士建议,国内益生菌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益生菌的多元化和菌株的本土化,是我国亟须解决的产业技术发展瓶颈,需从技术、专利、品牌、储备等各方面进行完善。
益生菌成食品领域关注热点
琳琅满目的益生菌食品让人眼花缭乱。近日,市面上不少食品都标榜添加益生菌。三只松鼠推出益生菌坚果水果麦片、怡可纳推出无糖益生菌黑巧克力、燕塘牛奶的老广州系列乳制品里添加LABS复合益生菌群、主打健康轻食的每鲜说推出跳跳糖粉剂益生菌、WonderLab益生菌小蓝瓶更是凭高颜值外表成为线下渠道“抓眼球”的单品。
业内人士表示,不少品牌将益生菌作为产品的卖点,利用益生菌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高颜值、方便快捷、形态友好,以新消费品身份登场的益生菌更受年轻群体青睐。
益生菌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众多企业纷纷入局,资本也在不断加持。资本入局对益生菌行业影响如何?原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乳业专家王丁棉看来,资本加持将推动行业持续向好发展,并将整个益生菌市场规模做大。
近年来,我国益生菌行业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消费需求持续扩大。如今大众对于益生菌食品的关注度高速增长,益生菌领域热度大增,益生菌迎来井喷式发展,有望成为下一个千亿级大健康市场风口。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益生菌产业销售额增速一度超过20%。市场调研机构Zion Market Research预计,到2025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过7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06亿元),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25%。
产品外包装应标注活菌数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指出,益生菌食品是指添加了益生菌,并且在保质期内益生菌活菌数量符合一定要求的食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介绍,益生菌能竞争性排斥病原菌,促进肠黏膜的健康和完整,构筑预防致病菌侵袭的天然屏障,逐渐提高机体免疫力。
“大部分标称含有益生菌的食品,能否实现益生菌的功能,还需要打一个问号。”广东省食品学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汴生表示,这其中关系到所用的菌种、菌株以及活菌量。目前国家批准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只有10种,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益生菌还限定了菌株。“用于普通发酵食品的(也即广义上对人有用的或有益的)菌种不限于这些,今后,被认可具有保健功能的菌种有可能继续增加。益生菌食品应该标明使用的菌种、菌株。”
菌株、活菌数、冷藏,是液体中活性益生菌有效发挥的三个重要元素。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营养科医师曾婷举例子说,不是所有声称含“益生菌”的酸奶都有效,只有含活菌的低温酸奶才能获得益生菌的效果。一般来说,有活菌的乳制品保质期都在一个月内,而且只有低温储藏才能缓解益生菌的衰减过程。此外,活菌数需要达到一定量级才有效果。
是否含有活菌以及含有多少活菌也是消费者选购益生菌产品时应该注意的。“以干燥状态存在的益生菌产品可以不用冷藏,冷藏当然更好。”李汴生说,冻干粉是通过低温干燥的方式,益生菌处于休眠状态,但仍然是活菌。“冻干粉可以作为添加成分,直接加入到食品中,应用非常方便。”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益生菌食品都未能明确在产品包装上列出活菌数。“普通食品的确没有强制要求必须标注,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没有标注具体活菌数的产品,可能就要缴‘智商税’了。”李汴生说。
光明乳业负责人称,将产品中的活性菌清晰标示在包装上,有利于消费者辨识与选择。例如,光明JCAN健能系列益生菌产品的包装上对菌种及菌株号均做出标示,让产品中的活性菌有身份可查,在包装上也注明了活菌添加量。
尽快建立国家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曾婷提醒,如果本身是高油高脂的食物,即便加再多的益生菌,那也对健康无益。例如,喜茶的“多肉葡萄”产品可选择加料“益生菌”,一份益生菌售价3元,比起桂花冻、胶原脆波波都要更贵。页面特别提醒其选用的是益生菌Ganeden BC30固体饮料,称“含活性微生物”。“多肉葡萄”茶饮中所含的芝士属于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另外奶茶中还有大量添加的糖。
实际上,市面上益生菌食品存在的问题不止这些。菌株缺乏有效的临床功能验证及功能验证而急于上市,某些益生菌产品缺乏对功能的客观描述、菌的活性在产销链中能否得到保证、用益生菌的增殖辅助物质“冒充”益生菌……这都是极速发展背后伴随的一系列问题,亟须相关标准或法规对市场进行规范。
针对“益生菌”产品宣传乱象问题,李汴生强调,益生菌的产品宣传是有一定边界和限制的。“益生菌产品在进行功效宣传时,要区分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药品等领域的界限。企业所宣传的产品功效,都必须要经过科学严谨的验证,否则就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李汴生说。
《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明确,益生菌食品使用的益生菌菌株应当满足的技术方面要求。技术标准的完善对于刺激企业加大自主益生菌研究和应用无疑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坚表示,团体标准可引导益生菌生产企业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而带动整个益生菌行业的质量提升,同时可促进益生菌食品生产企业在规范中不断创新,推动先进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市场应用,形成规模效应,提升人民群众对优质益生菌产品的获得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虽然目前益生菌团体标准已实施,但仍需益生菌食品相关的国家标准出台。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建议,尽快建立益生菌食品国家标准。
应研发适合国人的菌种
益生菌产业的核心是菌种。此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征求意见稿)。其中,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及亚种共计38个,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及亚种共计10个。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介绍,在菌种研发和产业化方面,海外已经有很长时间的积累,甚至不乏超百年的老牌企业。市面上的知名菌种比如保加利亚乳杆菌,大多是国际公司沉淀下来的技术。相比之下,中国在益生菌产业介入时间较短,菌种研发和配套还属于起步发展阶段,还需研发沉淀和人才储备。“目前市场上的菌种还是由外资企业主导,国内在益生菌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基础性研究都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才可能有重大突破。”王丁棉如是说。
随着益生菌市场快速发展,以及新菌种、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国内外菌种原料供应商也通过调整设备、建立新工厂来扩大产能。益生菌产能飞速增长背后,则是益生菌生产企业普遍共识:夯实科学根基,强化医学循证,建立菌种资源库,研发符合中国消费需求的益生菌。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曙光认为,通过强化循证研究,特定菌种针对特定人群的特定状况发挥效果的认知正在逐步加强。
“考虑到中国人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差异化对体内外菌群结构的影响,国人更需要符合自身体质的益生菌产品。”朱丹蓬认为,国内益生菌产业仍大有可为。《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2020)》调研显示,46%的消费者认为中国研发的益生菌更适合国人体质。这将成为国产益生菌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支点。来伊份首席质量官张丽华表示,要持续创新研发适合国人的益生菌产品。
当前我国益生菌食品产业出现多元化趋势,针对减脂减重、情绪管理、口腔健康、呼吸道健康等特定功能化的产品不断上市,并受到消费者青睐。
味全大陆事业总裁谢宗鹏透露,针对消费者对肠道健康不断升级的需求,特选了乳双歧杆菌HN-345进行应用研发。光明乳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菌株研发上,依托现有菌种库,进一步突出中国特色菌株作用,深挖更适合于中国人群的益生菌,并针对人群细分领域,研发出更多的菌株及推出更多的益生菌产品。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而中国益生菌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10%。朱丹蓬建议,国内益生菌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益生菌的多元化和菌株的本土化,是我国亟须解决的产业技术发展瓶颈,需从技术、专利、品牌、储备等各方面进行完善。
张丽华坦言,在应用益生菌进行更多品类的食品开发时,也面临一些挑战。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是基于技术的开发,相应的法律法规、检测方法都要跟上,才能更快地助力益生菌在食品工业的发展,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品类、不同食品的需求。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广受年轻群体青睐 益生菌食品成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