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学子扎堆无锡访非遗 暑期社会实践不走过场
发布时间:2018-06-0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江南大学理学院大一学生王浩宇刚参加完学校种子话剧团原创红色话剧《征途》的首演,就马不停蹄踏上了前往井冈山调研的征途。这是江大理学院今年暑期规模最大的社会实践项目,13人的红色之旅历时6天。这个暑假,跟王浩宇一样,有无数学子正投身于各类社会实践,而让社会实践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是高校师生们努力的方向。
从校内课堂走向校外课堂
进入7月以来,每隔几天就会有学生团队到访惠山脚下的双契轩竹刻工作室,竹刻大师乔锦洪没做过统计,但他印象深刻的有河海大学“美丽中国调研团”和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社会实践团。尤其是南师大的学生,他们利用专业优势,把传承人的讲述、现场制作、竹刻代表作等全程拍摄下来,回去剪成片子就是一段珍贵的资料。无锡精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红育的大师工作室这几天也特别热闹,各年龄段的学生组团来参观、体验,在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精微绣探寻小分队的交流中,赵红育感受到年轻人身上的无限创思。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匠心继承者”社会实践调研团的调研主题是无锡惠山泥人。出发前,大家做了周密的计划,他们在无锡的走访持续了12天。他们在惠山泥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喻湘涟的工作室呆了好久,问个不停;又去了几次惠山古镇挨个走访泥人店;还在人群密集地做了问卷调查。“阿福的知名度最高,大部分人还是喜欢传统题材,其次是创新与传统结合的题材。”调研团成员苏怡瑾明显感觉到,关于惠山泥人的问卷,市民们很乐意填写。
社会实践是为了个人成长
随着时代发展,以往单纯的以接触社会为目的的社会实践,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王浩宇他们这次去江西调研,由两名老师带队,大家兵分两路,分别向井冈山和赣州出发。他们除了去看一看革命的发源地,亲手触摸下红色大地,更去看望了当地的贫困学子,了解革命老区的经济状况。路修通了,红色旅游带热了农家乐,当地的贫困村挨个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这一路,王浩宇跟同学们收获很多,大家放弃暑假回家休息的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在人际交往、田野调查、应变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历练。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646名大学生做了一份暑期问卷调查,91.49%的受访者选择在暑假参加实习、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45.82%的受访者给自己安排的休息时间不足10天。有学者表示,与前辈们相比,千禧年前后出生的孩子更注重自我成长,对未来有更明确的规划预期。他们无需师长反复叮嘱,自己努力为未来积蓄力量。而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也使得身在校园内的他们时刻都在感受生存的压力与竞争的残酷,因此,过一个有意义、有收获的暑假,对尚未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显得特别重要。(张月 文/摄)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外地学子扎堆无锡访非遗 暑期社会实践不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