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将韩国移出白色清单 将重构东亚半导体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9-08-1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日本政府在本周五上午举行的内阁会议上决定,将韩国移出可享受贸易便利的“白色清单”,这意味着日韩贸易摩擦升级。
这个“白色清单”究竟是什么?
日本出口管制政策主要分为三个等级:1、控制清单管制;2、大规模杀伤武器全面管制;3、常规武器全面管制。
当出口国家在白名单之内,出口商只需要针对出口控制清单上的物品申请许可证即可;当出口对象不是白名单国家时,出口商需要通过两项全面管制,需要向日本经济贸易省申请出口货品许可证。
事实上,在被移出白名单之后,日本对韩国出口管制的三项半导体关键原材料氟聚酰亚胺、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若再卖给韩国,将会从批量审批转为独立审批 —— 即每批交易都要审批,而且审批流程较长,一般要耗时90天左右;甚至可能会出现因审查无法通过,而导致韩国被禁售这些关键原材料。
鉴于这三种半导体材料用于关键制程,短期之内无法完全替代;日本这三种材料全球市占率均超过70%,且在高端领域具有垄断性。所以,日本的“制裁”将会对韩国半导体产业造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具体来讲,日本限制韩国的三种半导体化学原料,氟聚酰亚胺主要用于柔性OLED基板、光刻胶主要用于半导体及显示器件光刻环节、高纯度氟化氢主要用在半导体及显示器件刻蚀及清洗环节,这些限制将会影响到OLED和内存市场。
其中,三星与LG目前占有全球九成以上OLED产能,其中三星主导中小尺寸的市场份额,LG 则占据九成以上用于电视等大型屏幕。另外,三星与海力士合占全球内存七成以上市场份额。可以说,韩国基本垄断了屏幕和存储器这两个市场 —— 日本的“制裁”直击韩国命门。
日本对韩国的管制如果持续,韩国厂商将会面临较长的备货周期,并影响到整体的生产效率。在此困境之下,预计韩企的下游客户将会在韩国以外的区域建立起、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供应作为保障。由此,美国的存储企业、中国的OLED企业,将有望获得保底份额。
为了摆脱日本的压制,上游相关的原材料替代厂商,将会得到韩企的技术与订单的支持,甚至于培养扶植。
所以,日本将韩国移出白色清单,将会重构东亚半导体产业链分工。
2019年上半年,韩国精细化工原料进口 58.4 亿美元,出口 37.6 亿美元,净进口 20.8 亿美元。在贸易关系上,韩国对日本呈现逆差、对中国呈现顺差 —— 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在整个产业链中,上游原材料供应来自日本、下游产品组装来自中国的产业格局。
一旦受到原材料限制,韩国这种“两头在外”的精加工模式将会被打碎,这也将会重构半导体区域分工。
简单来讲,就是日韩贸易摩擦背景之下,韩国在屏幕和存储器的全球垄断地位将会遭到挑战,来自大陆以及台湾地区的相关厂商将会从中获益。比如大陆面板领域京东方、天马微电子等,存储领域兆易创新、紫光国微等,都可能趁此机会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如果日本对韩国长期限制半导体材料出口,那么其他地区的半导体材料厂商将会迎来产业替代的机会。其中,涉及氟聚酰亚胺的上市公司有鼎龙股份、新纶科技,涉及光刻胶的上市公司有晶瑞股份,涉及高纯度氢氟酸的上市公司包括晶瑞股份、多氟多等。
总之,日韩贸易摩擦,将会在客观上使得大陆以及台湾半导体产业链长期收益。一旦韩企减产,大陆、台湾、日本、美国的相关龙头企业将会马上补上本属于韩国的市场份额。这对正在进行产业链攀爬的中国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产业转移的机会。
日本之所以坚定得对韩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珍珠港突袭”,绝非表面上的劳工判决与二战遗留问题那么简单,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源于其未来高技术产业的争夺。
与1986年个人电脑市场的发展类似,当下正处于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的窗口期,半导体作为上游行业,对于这些新兴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日本来说,必须抓住这个时间窗口、重回半导体强国行列,夺回失去的半导体市场。只有如此,才会在未来新兴产业蓬勃壮大之后,让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摆脱“失去的二十年”。
对于半导体产业来讲,这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日本将韩国移出白色清单 将重构东亚半导体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