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人工智能与就业的两种叙事方式
发布时间:2019-09-0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在还难以综合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就业、收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之时,对人工智能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盲目乐观或者悲观都不足取,不断发掘人工智能与数字科技赋能下的就业岗位,尤其女性的平等就业的机会,是当下更为现实的对策。
上月底在上海举办的以“智联世界,无限可能”为主题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特设了一个创新应用展区和智能应用场景体验区,包括马云、马斯克等自带流量的“红人”在内,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国际组织共500余人在这里脑力大冲浪,深入揭示人工智能的过往与“硬核”前景。对人工智能将造成大量失业的观点,各方思维碰撞,擦出不少火花,也带来了一些全新的视角。
不论秉持何种观点,迄今已无人能否认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真实而有意义,甚至可以视为经济上重要的潜在通用技术的新核心。悲观主义者也许有充分理由坚持认为,即便有人工智能,也改变不了生产率增长放缓、收益分布不均,导致部分人群收入、健康和福祉指标持续下降的现实,并为此大感担忧。而乐观主义者的分析也有过硬的依据,虽然眼下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但这仅仅是转型期经济的一种症状,那些眼光独到的企业,正在帮助人们发掘在人工智能技术新应用场景下的就业岗位。虽然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要碰运气,但对人工智能的这两种叙事方式其实并不矛盾。
按通常的理解,人工智能就是企业家、管理者和终端用户将为机器找到强大的新应用程序,这些机器可以学习如何“识别对象、理解人类语言、说话、做出准确的预测、解决问题,以及如何以越来越灵活机动的方式与世界互动”。就短期而言,这自然会威胁不少就业岗位。但从长远来看,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完全可向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要红利。智能工具的使用替代了就业人员,但更能带来行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增长,并将从总体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企业业绩与就业人员收入因此都有望提高。因此,处理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或将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提供多种可能。
聚焦当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已为经济提速换挡提供了重要动力。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这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致辞中披露,去年我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规模或已超过5000亿元,正成为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因此,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特点,尽力促使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不断优化制度环境、挖掘市场潜力,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企业未来的重要任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利益并不能自动实现。正因如此,发展与人工智能相适应的必要的互补技术,培育个人、组织和社会层面的适应性,以推动相关的结构调整至关重要。在此,企业家精神更凸显其重要性。未来的赢家,必定是那些善于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去调整,并尽可能多地将合理的互补技术付诸现实的企业。
只是,促使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的融合,难度很高。即便如埃隆·马斯克这样的“狂人”,仍坦言对电脑的进步速度感到吃惊。他提议大家去学工程、物理,以利于将来就业。这让众多文职人员,尤其IT知识薄弱的女性朋友不禁背后一凉。马云则相对乐观与“实用”,他坚信:人可以创造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能创造人。人与机器比速度,好比去与汽车赛跑一般不明智。人类要更有创意,更有建设性。由此,他更担心的是教育,只有教育才能使人做得更好,变得更聪明,这是教育的关键。不过,这两位在AI会带来更多工作自由度、AI就是“爱”这一点上并无分歧。
世人也都看到了,从即时通信到电子商务,从搜索引擎到在线服务,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与用户的工作、生活和娱乐需求紧密结合,由其衍生出的新经济形态,正创造着多元的工作方式,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淘宝、天猫、聚划算、飞猪等国人熟知的平台,均促进了就业形态多样化,电子商务、平台就业等线上工作模式,尤其为女性提供了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可能,给女性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女性,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借助阿里提供的数字技术服务与多维赋能所形成的创业数据就很有说服力。据中华女子学院与阿里巴巴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9阿里巴巴全球女性创业就业研究报告》,在我国创业者中女性比例过半,其中成功企业家女性占比高达30.9%,全球排名第八。在阿里巴巴集团,女性在公司内的参与度绝不低于33%这一国际警戒线,这为我国企业提升全球女性发展权加分不少。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围绕人工智能与就业的两种叙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