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一农田小麦不出穗 专家:因清明“倒春寒”
发布时间:2018-06-1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一看见邻居给我发的照片和视频,我就坐不住了,这一年的收成咋办?”4月24日,浚县卫贤镇高营村的高代河本来在杭州打工,听闻家里的麦田大部分到现在还没有抽穗,买了一张火车票就回了家。记者调查发现,这一情况不仅仅发生在高营村,灾害的发生和清明时节的一场“倒春寒”有关。
高代社的麦地
高营村大片小麦不抽穗
本来以为高代河遇到的情况是个例,4月25日,到了高营村,村民们纷纷告诉记者,几乎每家都遇到了。
“这一片还是不错的了。”73岁的村民高如凡把记者带到离村子最近的一块地,只见地里的麦穗大小不一,高如凡顺手拔了一把麦子数了数,“十之七八都没有出穗”。剥开一个麦秆,只见淡黄色已经有了雏形的穗子还在里面。
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有些地块能明显看出来麦子还没有出穗,有些地块只要一蹲下,双手把冒出来的少量麦穗一拨,就能发现,抽穗的小麦只有很少一部分。
算上承包的地块,高代河种了20亩左右的小麦,不少小麦都没有出穗。他的哥哥高代社种了大约9亩,情况更加糟糕。“我看了,种了普通小麦的,似乎情况要好一点。”高代社说。
高代社拿着两根小麦对比,左边一根是往年最小的穗子体量,今年成了最大的。
拨开表面少量麦穗,露出大片没有出穗的麦子
“我们村主要靠种麦子和玉米挣点钱,专家说这些地块处在断水层上,我们村的村民都不服输,浇地成本高也要种,没想到今年遇到了这种情况。”高代社说。
采访中,不少村民都表示小麦不抽穗的情况是成片成片出现的,家家户户都有,不好统计。“大约有200亩的范围,全村大概有1700亩地。”村民高武军说。
清明前后的“倒春寒”是元凶
“主要是清明前后温度太低了。”高如凡说,自己种地几十年,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往往造成小麦减产。大部分村民都持这样的观点,高代社回忆,清明前后还在浇水,浇完以后地里都结了冰,“白花花一片,那几天气温都在零度以下。”
4月26日,记者从鹤壁市气象台了解到,4月7日这一天,浚县的最低温度只有零下0.8摄氏度,淇县在零下1.2摄氏度。而那段时间,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期。
浚县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的工作人员也证实,小麦不抽穗的情况在全县各乡镇都有,是遭遇了“冻害”。“卫溪街道办有一个监测点显示,4月7日一大早该监测点的气温在零下3.7摄氏度,至少持续了8个小时。”该工作人员介绍,持续极低的气温对小麦的生长影响巨大,减产甚至绝收都不可避免。
据介绍,小麦冻害是指因为连续低温天气而导致的小麦生长异常,和小麦品种、气候因素都有关系。早春冻害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因为此时气候已经逐渐转暖,又突然来寒潮,故也称为倒春寒。
一眼望去叶子占了大多数
小麦孕穗期较为敏感,如果遇到低温,最容易受冻的便是麦穗。虽然麦叶看上去并无大碍,但最终还是会导致小麦不出穗的现象发生。除了气候这一主要因素外,小麦不出穗还与多方面原因有关:一是品种选择不当;二是播种的过程中,秸秆还田不压实,土壤导热能力差;三是前期管理较弱。
遭遇冻害前怎么预防?发生冻害后如何补救呢?
“在低温来临之前灌水可预防和减轻低温冷害的发生。遭受低温冷害后补救要及时浇水,酌情追肥,保证小麦正常灌浆,提高粒重。”我市一农业专家介绍,“一旦发生冻害,墒情差的麦田,要抓紧浇水,结合浇水亩追加尿素。叶面喷肥,提高千粒重,提高产量,减少损失。结合天气,因地因麦苗长势早浇补墒水,提高近地面和叶面附近的气温,行成小气候。加强后期管理,在小麦穗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混合喷雾,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增加粒重,确保小麦增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浚县一农田小麦不出穗 专家:因清明“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