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发布时间:2019-09-1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3月2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京宣布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其中,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经激烈角逐胜出,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对推动长江中游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起源重大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负责人彭小军介绍,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为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期的重要城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门市博物馆、沙洋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
评审专家点评称,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城垣、人工水系、大型建筑、祭祀遗存等重要遗迹,从聚落形态的角度丰富了屈家岭文化与社会的内涵。王家塝墓地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墓地,填补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大型墓葬的发现比较缺乏的空白,完备而独特的墓地结构与墓葬形制改写了学术界关于屈家岭文化墓葬礼仪的认知。这些发现表明,在距今5000年前后中国史前社会动荡整合的广阔背景下,屈家岭文化在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的考古发现,也为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中国考古界最高奖项,被称为考古界的“奥斯卡”。近年,我省考古界变被动为主动,带着重大课题去发掘,并借助高科技手段、开展多单位多学科联合研究,收获颇丰。2011年以来,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随州文峰塔曾侯墓地、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天门石家河遗址,均获此殊荣。(记者海冰、戴辉、通讯员张君、实习生戴中珣)
长江中游文明演进 从未缺环
图为:城河遗址鸟瞰图及王家塝位置(南-北)。(制图/徐云)
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荣列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专家认为,其重要原因是:该遗址表明长江中游距今5000年前后已出现文明曙光。
据介绍,城河遗址为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重要城址,城垣及以内面积约70万平方米,文化面貌为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早期,经联合考古队多次发掘,发现有城垣、人工水系、大型建筑、祭祀遗存等重要遗迹。此外,城河遗址王家塝墓地发现有屈家岭文化时期墓葬235座,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岭文化墓地,填补了长江中游地区缺乏史前大型墓发现的空白。其中,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墓葬有7座,规格最高的为M112墓葬,面积达22.4平方米,随葬有玉钺、石钺、象牙器、漆器等重要器物。“这些都表明,这是一处高等级遗址,且当时已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呈现出与其他地区相当的文明进程。”该考古项目负责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小军称,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些重大发现表明,长江中游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出现文明曙光。
据了解,在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点研究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下,近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相关单位多次主动发掘,频有重大发现。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介绍,距今8000年到6000年前后,长江中游出现城背溪、大溪文化;距今5000年前后的沙洋城河遗址,是一处大规模、高等级遗址;大约同期的保康县穆林头遗址出土有玉钺、玉璇玑等权力象征物;距今4500年前后、面积约达120万平方米的石家河古城,是同时期长江中游文明的中心;随后的后石家河时期遗址,发现一批精美玉器,被专家认为代表当时中国琢玉技艺最高水平,改写了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可见,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一直没有缺环,且具备相当发展水平,并在整个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图为:出土钺。(联合考古队供图)
图为:M224墓葬点出土器物组合。(联合考古队供图)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沙洋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