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门票依赖症”,不只景区要转型
发布时间:2019-09-2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今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的通知》,要求更大范围推进重点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此举让众多旅游爱好者拍手叫好,却让一众依赖门票创收的景区利润下滑(9月18日《工人日报》)。
过去,依赖门票收入景区就可以坐享可观的利润,没有压力自然没有变革的动力。如今,利润下降可倒逼景区摆脱“门票依赖症”,去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既可以通过提升服务盈利,也可以研发文创产品去盈利。以故宫为例,2017年其文创产品营收达15亿元,超过1500家上市公司收入。
除了景区需要转型外,地方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管理思维也需要转变。过去,景区门票收入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提款机”,一些政府部门以资源使用费、基础建设费等名义分走相当比例的门票收入。如今,国家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地方政府也应摆脱“门票依赖症”,树立“大旅游”思维。
所谓“大旅游”思维,是指地方财政不能再指望景区门票收入,而是要从做大做长文化和旅游产业链入手。有数据表明,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该产业链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也就是说,依赖景区门票收入目光短浅,发展“大旅游”才能创造“大价值”。
这方面已有成功先例。2002年杭州西湖景区取消门票后,杭州旅游收入不仅没亏本,反而带来意想不到的综合收益。仅2016年杭州就实现旅游收入2571.84亿元。可见,发展旅游业不能只算门票收入“小账”,而是要算综合收益“大账”。当然,实现更多综合收益需要完善的产业要素。
如果只是推动景区转型,恐怕效果很有限。因为很多景区由于空间有限、功能有限,很难具备完善的产业要素。比如,部分景区饮食服务比较单调,也没有能力提供住宿等服务,自然很难产生理想的旅游产业链效益。只有城市其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旅游产业链,才能合力把旅游蛋糕做大。
所以,面对景区门票降价带来的景区利润下降,地方政府须重新规划旅游产业发展。首先,改变对景区管理和考核方式。比如,不能再把门票收入当成“提款机”,甚至有必要在景区维护等方面给予适当财政补助。再比如,有必要把景区的服务创新、产品创新纳入企业的考核指标。
其次,加快完善旅游产业链。不仅鼓励景区完善服务要素,更要补齐地方旅游产业链短板,这么做,既能为地方带来更多旅游综合收益,也能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旅游产业链的要素不仅要做到“全”,而且各要素之间还要做到有效链接,以降低消耗。
在景区门票经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背景下,只有地方旅游发展思维与景区同时“转型”,才能赋予旅游经济更强劲的活力。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摆脱“门票依赖症”,不只景区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