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维维改编惹争议,少一点“毁童年”的魔性翻唱丨长江评论
发布时间:2019-09-2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创作经典难,改编经典同样难,超越经典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注定了改编作品的艺术水平会参差不齐。
长江网评论员 邢帆
谭维维在央视中秋晚会上以摇滚曲风改编《敢问路在何方》,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许多网友表示“音乐可以有创新,但不能瞎改”“这改得毫无美感,”“吓得孩子老人都够呛”。9月15日晚,谭维维发文向《敢问路在何方》原作曲许镜清道歉。
谭维维微博截图
其实,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糟蹋和恶搞底线之上,经典作品改编、翻唱并无不可。网友表达抗议,单纯是因为这首歌的改编很失败,“摇滚”魔性翻唱“毁童年”。
近些年,除了音乐界,影视界的改编更是成为一股热潮。四大名著、金庸小说,不断以新的形式登上荧幕,但能获得好评的却不多。IP热、炒冷饭过于泛滥,让“改编”二字在大家心目中极度掉价,甚至成为创作风气不良的代名词。
改编经典作品,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改编本身就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形式。作为古典四大名著的《西游记》,故事的蓝本来自玄奘西行求佛的历史事实,作者又结合中国民间传说、话本和戏曲等,经过改编和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曲《送别》成为多少人在与亲朋好友分别时脑中想起的旋律,但这首歌的曲调,最先来自美国音乐家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后经李叔同填词改编,传唱至今。
经典总会不断被改编、重拍,在后人的不断阐释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不满足简单的复读和模仿,希望赋予时代特征,融入个人特色,也在情理之中。但经典之所以成经典,是因为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承载的价值观,能触及人类心灵深处,赢得社会共鸣。作为改编者,企及经典的高峰,勇气可嘉,但这也需要水平的支撑。当然,这一切的前提还是创作诚意。
创作经典难,改编经典同样难,超越经典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注定了改编作品的艺术水平会参差不齐。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谭维维改编惹争议,少一点“毁童年”的魔性翻唱丨长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