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那些“偷渡式直销”的海外企业们还好吗?

发布时间:2022-09-1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销猫盘点了这些年“偷渡式直销”的海外企业们发展历程。

  作者:洞察猫

  本文约1200字,建议阅读3分钟

  中国直销有中国直销的规则。

  那些没有获得中国直销牌照的海外企业们,不断在寻找机会进入中国市场,它们或与拿牌企业合作;或化身为跨境电商;或干脆游走于灰色地带。

  今天,销猫就来盘点了这些年,“偷渡式直销”的海外企业们,欢迎补充。

  美国爱睿希

  成立时间:

  2011年7月1日

  进入中国时间:

  2013年

  发展节点:

  2013年12月,爱睿希香港分公司收购天之源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2014年该公司更名爱睿希(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2016年,爱睿希在天津低调申牌。但受权健事件的影响,获牌希望渺茫。

  2020年7月,爱睿希并入美国新世纪公司,而美国新世纪是中国拿牌直销企业大溪地诺丽的母公司。

  2021年6月,爱睿希和大溪地诺丽传出合并消息,借此举“曲线获牌”。同年9月30日,被国家市监总局点名,获牌希望再度落空。

  2022年,爱睿希在跨境物流,旗下Kwik平台返佣等问题的影响下,市场低迷。

  2022年8月,爱睿希创办人兼大中华及太平洋区域总裁陈生安现身贵阳,出席品牌合伙人价值赋能集训会为市场带来新举措,希望此举能够吸引已经离开爱睿希的伙伴重返团队。

  2022年9月2日,美国新世纪公司宣布法院接受其破产动议申请,并将出售旗下部分业务组成部分。8日,美国新世纪公司宣布其公司普通股在纳斯达克停止交易。

  发展特点:

  大部分管理人员均来自优莎娜、美乐家、蒙纳维等美国直销企业,其创办人范?库伯是曾为优莎纳服务十余年的前任CEO。

  2015~2019年,爱睿希业绩增长迅速,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7%,业务深入35个市场。

  美国婕斯

  成立时间:

  2009年9月9日

  进入中国时间:

  早先美国婕斯的经销商爆料称,2011年就在中国以直销方式进行产品销售。

  发展节点:

  美国婕斯经销商爆料,2011年进入中国以直销方式进行产品销售。

  2015年,未取得我国食品、药品、保健品销售资质的美国婕斯,以包税方式委托给香港天一物流公司,通过走私的方式将产品流入中国境内销售。

  2015年4月,婕斯注册成立婕斯(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6月3日,以婕斯(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名义开始筹备申请直销牌照事宜。但因为频频曝出负面新闻,婕斯的申牌过程并不顺利。

  2020年1月,广州海关缉私局破获特大跨境电商走私案,将走私婕斯产品的25名犯罪团伙打掉。而婕斯大中华区总裁李伟行等人早在2019年7月就已落网。

  婕斯美国总部在将这一切都甩锅给中国市场负责人和经销商后,宣布不再在中国大陆经营。

  发展特点:

  2018年婕斯在全球销售额为14.6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就贡献了10亿美元,这一业绩超过了当年中国90%的直销公司。

  2019年7月,婕斯涉及40亿元跨境电商走私案案发,3名婕斯中国市场的管理者被抓入狱;2020年5月,婕斯再次牵涉15亿元的跨境电商走私案。

  婕斯在中国市场以直销模式运营多年,但却并未取得中国政府颁发的直销经营许可证,并多次因涉嫌传销、夸大宣传被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

  美国凯丽环球(Calere Health)

  成立时间:

  2019年

  进入中国时间:

  2020年11月

  发展节点:

  2021年11月,凯丽环球的五款明星产品亮相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1年年底,凯丽环球跨境电商平台全球注册会员有达1万多名,而中国境内会员仅2千多人。

  目前,凯丽环球中国市场正处于“跑马圈地”时期,加大了市场扶持力度,推出了“210奖励系统”。

  发展特点:

  凯丽环球实行交互式网购模式(O2OF2C会员制),通过打造分布式跨境电商平台,一个会员即是一个经销商,也是一个网店,完成双链(供应链和产业链)融合系统。

  自品牌成立以来,凯丽环球陆续推出了多款细胞级抗衰老产品。而作为凯丽环球拳头产品的NMN产品,并没有在国内拿到相关销售批文。

  “210奖励系统”其中包含了零售收益、推广收益、分销收益、拓展收益、市场收益、管理收益、福利收益、全球分红等八大收益。

  美国维善优

  成立时间:

  2017年

  进入中国时期:

  2017年4月

  发展节点:

  2017年成立后,美国维善优便开始全球扩展策略。

  2017年4月,其正式宣布进驻中国,方式是在香港设立分公司,并以香港为起点服务全中国市场。

  2021年,美国维善优将中国总部设在杭州,并在杭州修建品牌馆。

  2021年的8月,美国维善优与安永达成挂靠合作,签署合作协议,以“借牌入市”的方式,在中国大陆销售其系列营养补充剂和护肤品。

  2021年9月3日,被国家市监总局点名,打碎了美国维善优“借牌入市”的幻想,传闻美国维善优的资金遭冻结,大陆团队解散,退回到香港分公司。

  2021年12月底,安永维善优在澳门召开了奖励旅游会议。

  2022年1月,黄海涛现身北京,为团队给予支持。

  发展特点:

  最初三年,维善优在中国发展迅速,但2020年美国维善优第一任大中华区总裁朱丹出走,大陆市场发展停滞了大半年时间。

  韩国润妮秀Rene-Cell

  成立时间:

  2011年,是韩国知名直销公司Charis卡丽斯公司旗下的化妆品品牌。

  进入中国时间:

  2016年

  发展节点:

  2017年,卡丽斯公司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在香港成立卡丽斯国际公司。

  2021年,润妮秀在昆明、上海、成都、哈尔滨、青岛、唿和浩特、石家庄、贵州等多地举办了大大小小的招商会。

  2021年9月28日,卡丽斯润妮秀品牌化妆品备案在华申报责任单位——润妮秀(北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已注销。

  销猫通过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现,润妮秀共有38家化妆品备案,但大部分备案信息显示已过期。

  目前,润妮秀的市场发展火热。

  韩国集库GCOOP

  成立时间:

  2007年

  进入中国时间:

  2016年

  发展节点:

  2016年,韩国集库以跨境电商的形式进入中国,产品常见于朋友圈、小红书等分享平台。

  2016年,韩国集库在中国注册成立了青岛杰纳勒尔生物有限公司。

  2020年,韩国集库创始人徐正勋在一次次演讲中,表示集库已经开设9家海外分公司,其中中国市场在列。

  2021年12月,韩国集库正式开通注册通道,宣布将在中国正式运营。

  发展特点:

  集库在中国招募的经销商,采用多层计酬双轨制,使用韩国直销系统,并入韩国网络。

  青岛杰纳勒尔生物有限公司主要运营跨境商品及国内商品,产品类别包括美妆护肤类、营养保健类、生活用品以及瘦身产品,与韩国集库基本一致。

  马来西亚科士威

  成立时间:

  1979年,是马来西亚本土直销公司之首,其母公司是“成功集团”。

  进入中国时间:

  两度进入中国市场。第一次是2005年,第二次是2010年。

  发展节点:

  2005年,科士威在台湾地区成立分公司,并经由香港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大力发展直销业务。

  2005年4月,科士威的母公司成功集团开发了用于中国业务的网站,用来连接大陆和香港的经销商网络。

  2010年,科士威在广州注册成立科士威(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8000万元。这表面,科士威在中国做了5年的市场后,才开始申请直销牌照。

  2011年,大力推广科士威免费店,即特惠屋。

  2012年1月,科士威成立一家新的公司——维迈(天津)商贸有限公司,也是以实体店铺的经营方式销售科士威公司的各类产品,再度重启市场。

  2012年3月,科士威因涉嫌非法网络传销遭到广州当地工商部门的查处,宣告了科士威在大陆合法直销再无可能。

  2021年6月,科士威开始实施善后工作。

  2021年12月,科士威宣布全面退出中国。

  发展特点:

  巅峰期,科士威的经销商在深圳、杭州、天津、山东、南京、石家庄等38个城市都开设有特惠屋。后因为大量陷入涉传风波中,科士威的市场陷入消沉。

  科士威的申请牌照事宜因为早期市场遗留问题太多,在牌照审批方面,科士威一再受挫,逐渐退守香港线下渠道。

  2012年,科士威连续遭到新华社、中国质量万里行等媒体的大量曝光传销,引发了媒体舆情的批判,被公安部认定为十大传销组织第二位。

  结尾

  实际上,“偷渡式直销”这一问题由来已久,且劣根难除,对中国直销行业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上述部分企业的失败也是注定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只想赚快钱。

  这类企业不以在中国长期经营为目标,追求短期业绩,资质达不到申牌企业的要求。

  多数是“三无”(无生产基地,无纳税,无售后服务),“三多”(多涉传销舆情,虚假宣传多,营销方式和运营团队多变),游离在法规、监管和实体经济之外,以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为跳板来运作国内团队,奖励制度无不涉及双轨制,产品不接受直销监管制度的监督。

  2、对中国宏观监管环境的误判。

  认为没有直销牌照也可以做直销,钻制度的漏洞,缺乏本土化思维,对中国的监管模式不适应。无法主动积极地适应现阶段直销监管的方式方法,对监管部门采取自我封闭的应对策略。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那些“偷渡式直销”的海外企业们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