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海南周刊·我们的国庆记忆|银幕上的新中国:国家与人民的礼赞

发布时间:2019-10-0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海南周刊·我们的国庆记忆|银幕上的新中国:国家与人民的礼赞

  《百色起义》剧照。

  文\本刊特约撰稿 曾庆江

  随着《古田军号》《烈火英雄》《决胜时刻》等影片的上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展映逐渐拉开序幕。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向各种纪念性节日献礼的影片和有组织的集中放映活动连绵不绝。献礼片不仅全景式反映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电影人在艺术上的不断探索。

海南周刊·我们的国庆记忆|银幕上的新中国:国家与人民的礼赞

  《林家铺子》海报。

  1959—1979

  在影片中向共和国献礼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上提出,由周恩来、邓小平主持,组织文化部,由长影、上影、八一等电影制片厂执行,拍摄一批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影片。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影片向共和国生日献礼渐成惯例。

  虽然第一次大规模制作和放映国庆献礼片是从1959年十周年大庆开始的,但通过集中的专题性电影生产和放映活动进行规模性意识形态宣传,则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始了。这首先体现在1951年春开始的“国营电影厂新片展览月”活动。

  《白毛女》《钢铁战士》《新儿女英雄传》等代表性影片于1951年前后上映,产生了极好的社会反响。1951年的电影展虽然并没有体现献礼的名义,但可视为献礼片的萌芽。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各行各业均以丰硕的成绩向国庆献礼。电影作为当时最有效的大众传播工具,自然也不甘落后,当时被称为献礼片的多达几十部。在1959年9月25日开始的“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中,共展出新片35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林家铺子》《青春之歌》《五朵金花》《林则徐》《聂耳》等。

海南周刊·我们的国庆记忆|银幕上的新中国:国家与人民的礼赞

  《五朵金花》海报。

  当时的电影人在新中国已有十年的创作经验,因此在题材选择和风格呈现上显得较为成熟,尤其体现在处理意识形态宣传和大众文化消费的关系上。这其中一个重要策略就是通过在革命队伍中成长的故事,构建起人们对时代主旋律的认同。这方面的代表作是《青春之歌》。在这部影片中,党的阳光照耀推动了主人公的成长,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话题。这种创作思维到20世纪90年代依然有鲜明的体现。

  2005年,在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优秀影片评选中,1959年的多部献礼片入选,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除了时代政治原因外,这些献礼片的艺术质量也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1969年的国庆献礼片是获准复映的《南征北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三部老作品。

  1978年的重大历史转折,让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解冻、文艺创作复苏,这使得人们对新中国成立30周年庆典充满了期待。

  在1979年国庆以及次年的元旦和春节期间,共有近30部故事片上映,占据当年影片的一半数量。《从奴隶到将军》《小花》《啊,摇篮》《归心似箭》《泪痕》《吉鸿昌》等影片成为1979年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片的代表性作品。这些献礼片尽管定位不一样,但是都反映了人们对新生活的真实感受,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盼。

海南周刊·我们的国庆记忆|银幕上的新中国:国家与人民的礼赞

  《开国大典》海报。

  1989

  历史的回顾与重述

  20世纪80年代初,国产电影迅速复苏并达到一定高度后,相对陈旧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迅速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国庆40周年的献礼片再次把视角对准了重大革命历史事件。

  《百色起义》《开国大典》《巍巍昆仑》是共和国成立40周年国庆献礼片中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多是对革命历史中重大事件的回顾,以及对革命领袖丰功伟绩的歌颂。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献礼片对革命领袖的描述,和此前已经有了很大区别,那就是避免对革命领袖的过分神话,往往通过一些生动的生活化细节来强化伟人身上的凡俗化,较好地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这种带有重述性的做法,可以视为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影视创作对大众消费心理的关注和回应。

  1989年国庆献礼片的宏大叙事获得了中央宣传部门的高度肯定,这直接推动了上世纪90年代初《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史诗巨作的出现,从而使得主旋律电影创作一时之间成为时代热潮。

  对现实的关注也是1989年国庆献礼片关注的重点。但是遗憾的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相对较少。值得关注的是《共和国不会忘记》。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故事,可谓是“改革文艺”创作思潮的后续。

  1999

  主旋律与商业结合的新尝试

  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和大众消费开始抬头并逐步兴起。同时,好莱坞大片对国产电影的市场启示,使得国产电影在跌至谷底后开始痛定思痛,最终出现了不少亮色。这在1999年的国庆50周年献礼片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在1999年的献礼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有《国歌》《世纪之梦》《大战宁沪杭》《共和国之旗》《横空出世》《紧急迫降》《冲天飞豹》《我的1919》等影片。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在这些作品中,革命历史依然是叙述的重要对象。这些作品一方面带领观众回顾了革命历史,另一方面又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此外,好莱坞大片对中国电影人也产生了重要启示,那就是电影的商品属性不可忽视。这使得一些新锐导演开始尝试进行主旋律和商业的对接。《紧急迫降》《黄河绝恋》《冲天飞豹》等都是这种努力的结果。比如冯小宁导演的《黄河绝恋》,题材有关抗日战争,非常主旋律。但是,和先前的影片相比,这部作品有意透过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体现,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

  现在看来,《黄河绝恋》等影片的商业化试水还是显得过于幼稚,但是它昭示着国产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在坚守主旋律的基础上,大胆融入商业化,最终取得不俗的成绩。

海南周刊·我们的国庆记忆|银幕上的新中国:国家与人民的礼赞

《建国大业》海报。

  2009

  大制作推动主旋律创作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海南周刊·我们的国庆记忆|银幕上的新中国:国家与人民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