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美式“花木兰”再起热议,中国故事海外翻拍为何总被“误读”?

发布时间:2019-11-0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引言:“好莱坞式的“中国风,追根溯源是底层人物与宏大梦想的嫁接”

好莱坞电影向中国市场进军拉开新帷幕。

近日,Variety记者在推特上发布消息称,漫威准备为新电影《上气》挑选男主角,男主角强调必须是中国血统,年龄在20~29岁,彭于晏、释小龙、吴磊等纷纷被网友推荐,不过有了年龄上的范围限制,彭于晏、释小龙等可能与这个角色无缘了。

漫威此举,不免让人联想到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这部电影在上周也刚公布了预告片,拉开提前大半年的宣传预热,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在短短一分半钟亮出戎装和红妆多种造型,时而热血时而温婉,两种形象反差极大。

无论是漫威的华裔英雄选角,还是刘亦菲出演的迪士尼电影《花木兰》,都在中国引起很大轰动。

半个多世纪来,我们能看到许许多多中国题材、中华元素在外国各种改编呈现。

好莱坞从上世纪60年代的李小龙开始流行中国功夫,各大公司追捧华人功夫明星,日本从战后50年代就拍中国古典题材《杨贵妃》《白蛇传》,各种历史故事风靡社会各阶层,漫画游戏曾经引领潮流,韩国从21世纪影视振兴后,《武士》《飞天舞》《大长今》也迅速风靡,蔓延到游戏产业也不亚于日本当年……

几十年来,不论西方还是东方,中华文化在海外影视作品的吸收并不缺乏,这是否算是一种国际认同与接纳?国外真的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么?是出于对中华元素的热爱和欣赏?还是一种反向吸引中国观众或海外华人的商业手段?

01

迪士尼《花木兰》

输向中国的美国童话,非打入美国的中国故事

好莱坞是唯一给全世界拍电影的地方,汇聚世界各地的电影人才。对中华文化元素的运用,他们擅长用代表性的细节作为一种技术装饰,是一种印象式中国特色。

真人版预告片被广泛吐槽的妆容,其实符合历史上北朝到隋唐流行的“额黄妆”描述,只不过可能打粉过重,显得“死气沉沉”,这方面要是能像对故事那种现代化处理,相信大家对木兰外形的历史还原会接受很高。

故事方面,可以看出真人版并没有完全按照20年前的动画版还原。

从居住条件看,木兰家境似乎颇为富有,不再是《木兰辞》和动画片中的小户人家姑娘。

木兰父亲说,答应这门亲事对我们家族来说,是最好的安排。木兰表情黯然,却也答应联姻,迪士尼《花木兰》显然对人物形象的定位发生了改变。

真人版木兰家境被网友调侃为“福建土豪版”,但体现场景的丰富

虽然福建土楼出现确实显得“出戏”,如果不是“广告植入”的话,看得出美国人为真人版标新立异很花心思,至少中国式建筑场景不单单只有青山绿水和明清式古城那么俗套的中国风貌,算是有利有弊的处理吧。

另一方面,无论是相亲前为木兰进行梳妆打扮、插上发簪、给木兰扮上女装后忍不住原地转圈,还是木兰从军后和一众糙汉子操练、行军路上遇到的雪崩等细节,很多来源于当年动画,也是一种改编的继承。

真人版雪崩一幕与动画版情节算有还原

木兰是一个文学虚构人物,是不是姓“花”本就有争议,历史上木兰除了姓花,还有朱、魏、韩等至少三四个候选姓氏。

从这方面说,好莱坞不论动画版还是如今真人版,把英文定“mulan”反而是聪明和准确的。

今天之所以普遍认为姓花,主要归功明代大戏剧家徐文长写《雌木兰代父从军》(收入他著名的《四声猿》剧本合集),他塑造花木兰一家人背景,所以流传很广。

当年动画版《花木兰》在自然背景、人物衣着很体现中华传统,好比吃饺子等风俗尽管也是时代不对,但的确算典型中国风俗,人物肤色面貌不是很中华,可以理解木兰本就是历史上的北朝女子,可能是汉人,也可能是鲜卑。

不管是当年动画版还是如今的真人版,美国人对花木兰的大背景是了解过,只是希望做出自己的特色,或者,美国的要诀历来在于“扬长避短”:

第一,历史还原本就不是长处,当然不可能去拍一部花木兰的历史传记。相对来说,美国也有几十年的功夫片熏陶基础,真人版的真正定位还是功夫动作片;

第二、制作方是迪士尼,在原来动画片成功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幻想元素,发挥迪士尼童话故事的优势

动画版木兰家庭普通,木兰设定是左撇子

但不容易被接受的是,这次编剧是四个老外,他们在动画版基础上会有怎样改编,难以预料。

既然木兰是被迫从军,足以说明木兰并非来自富贵人家,当时征兵匆忙严格,但在预告片展现下,木兰在草原上骑马,家园一派安宁祥和,与原来故事背景十分离题,正像网友调侃“福建版木兰”,离边关战事遥不可及。

真人版形象自然要求故事不能脱离现实太远,花木兰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毕竟还是一个有特定时代背景的人物,想象过于浮夸对这个故事改编显然不利。

在中国人心目中,花木兰之所以是经典艺术人物,是因为她身上具备中国古代女子多种优秀品格

1、她在被迫无奈情况下决定以女儿身冒险代父从军,这是孝心;

2、她有出色武艺和勇敢精神,成功打败敌人,这是保卫家园疆土的忠心;

3、她还有一流的智慧,虽然显得夸张,但木兰能在男人堆的军中待了十二年,职务不断提升,至少说明她相当聪明机智;

4、木兰立下大功,完成使命受皇帝接见,丝毫不留念功名富贵,只想回家陪伴家人,这更是“深藏功与名”的侠义精神。

真人版延续两部动画版将木兰作为女性意识自觉的一种现代化解读,认为木兰是渴望发现自我,能够实现与男人一样的成就,对命运、对现实,对追求……这就是预告片那一句“我的职责就是战斗”的主题诠释。

从中国文化背景上来看,是一种“误读”,但作为美国人拍的故事,作为一种影视化的艺术表达,只要不是贬义的、过于离谱的塑造,还是值得欣赏的。

好莱坞能够依靠发达的工业化流程,把一个有上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故事靠场面、形象和特效做的四平八稳,注入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故事内核,这是中国电影值得学习的地方。

如果演员演绎到位,这样一部电影至少不算失败,就像之前迪士尼故事真人版如《灰姑娘》《美女与野兽》,质量也都过得去。

02

中华元素的海外流行

“他国为体,中学为用”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的影视作品,提到中华元素的展示,大多数人第一个联想到的八成会是中华武术或功夫。

美国接受武术文化从李小龙于上世纪60年代进入好莱坞开始,功夫粉丝昆汀·塔伦蒂诺今年推出的新片《好莱坞往事》,就专门安排了李小龙这一角色大展魅力。

也是昆汀成名以后,将袁和平的《铁马骝》带到美国上映,袁和平在科幻动作片《黑客帝国》三部曲中,彻底改变了美国动作片史泰龙、施瓦辛格那一套“你一拳我一脚”的笨拙面貌。

与此同时,成龙、李连杰进入好莱坞,两人各有特色,也都体现观赏性,《尖峰时刻》《上海正午》《致命罗密欧》《龙之吻》等片刷新着海外观众对“动作片”的三观。

到2008年,成龙、李连杰与袁和平联手刘亦菲的《功夫之王》算一个高峰。

派拉蒙公司的动画《功夫熊猫》,基本是美国人自己来“复制”功夫和一系列中华元素,做得惟妙惟肖,大获成功,到2016年拍了三部。

片中将五大高手对应某种象形拳法演绎了出来。其他自然风光,建筑习俗,比武大会等也都体现中华元素的风貌。

今天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基本是美国人自己编剧、自己制作中国的古代场景,同时也有武术和战争场面,尽管还做不到完全准确,但多少也体现老外在表达中华文化上不断深入的进步。

《功夫熊猫》中的动物们其实也代表了中华武术的几种动物拳法

与美国相似,东方的韩国在文化上与中国源远流长,但韩国影视文艺市场化在2000年以后,吸收中国文化与建立合作,同样是从古装功夫片开始。《武士》与《飞天舞》都代表当时进入中国院线的成果。

一个是借鉴日本武士电影模式,本身也很有悲壮感;一个是衬托香港武侠片班底,武术指导为马玉成,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有很浓中华历史背景的香港武侠片,除了人物有历史上高丽的背景。

中韩合拍重要古装片《武士》

两部都算是开拓韩国电影海外影响的先锋之作,只不过当时韩国电影自己的风格还不明显,动作设计方面都比较依赖外援,故事创意算很好的开发了与中国历史的关系,其实这方面倒值得我们借鉴。

之后如《无影剑》等古装武侠片,武术动作还有香港团队的影子。

到2015年后,再拍高丽时代武侠故事《侠女:剑的记忆》,就再没有模仿的影子了,虽然有武术等中华文化的东西,但总体动作姿势和镜头感觉,已经是很鲜明的韩国电影特色。

韩国影视在起步阶段借助中国合作打开他们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太亦步亦趋,从文化心理一直渴望树立自我特色

《侠女:剑的记忆》

这些年来,不少韩国古装片涉及中国历史背景时,像《霜花店》《最终兵器弓》《双面君王》《南汉山城》等,为了突出他们自己形象,也同样违背真实历史削弱当时与中国的关系。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美式“花木兰”再起热议,中国故事海外翻拍为何总被“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