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购潮能自救吗
发布时间:2022-09-2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中概股回购潮能自救吗)
文/《清华金融评论》资深编辑秦婷
中概股开启了新一轮回购潮。
3月25日腾讯耗资约3亿港元,以每股352.8港元至265港元的价格,回购了83.8万股公司股份。3月22日,阿里巴巴宣布加大股票回购力度,回购规模从150亿美元上调至250亿美元,创下中概股回购规模纪录。同日,小米集团宣布,将不定期于公开市场购回股份,最高总额100亿港元。
受回购消息影响,相应中概股股价也随之上涨。但是,美国的《外国公司问责法》的冲击实际上仍是摆在中概股面前的待解难题。
近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向其“预摘牌名单”新增了微博公司,使其成为名单中的第六家公司。微博需要于4月13日前向SEC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若无法证明,则会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此前,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已于3月8日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它们需要于3月29日向SEC提供不具备被摘牌的证据。
按照要求,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的公司需要在(自披露第一份年报开始计算、且2021年当做第一年)三年内提交SEC需要的文件。如果“确定摘牌名单”中的公司没有提交或提交的文件不符合SEC要求,它们将会在披露2023年年报后(2024年初)面临立即退市。
SEC的“预摘牌名单”杀伤力较强,被列入公司均在消息放出后即下跌。3月11日,中概股因为第一批5家企业被列入“预摘牌名单”遭遇罕见大跌,38只中概股跌幅超10%,仅阿里巴巴、拼多多、网易、百度和京东等几家中概股合计蒸发的市值已高达4000亿元人民币。微博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后,美股股价也在盘中跳水,跌幅一度达7%。
《外国公司问责法》是美国国会在2020年表决通过的法案,主要内容是对外国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2021年底,SEC通过了修正案,最终确定了实施细则。根据修正案的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必须向SEC提交文件,证明该公司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掌控,并要求这些企业遵守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标准。修正案还要求外国上市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为自己及其任何合并的外国经营实体,提供某些额外的披露。
中美双方继续沟通 中国政府继续支持企业境外上市
针对中概股当前情况,中国官方表态称将尽力通过双方沟通对话解决问题,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在第一批5家企业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后,证监会紧急回应表示,这是美国监管部门执行《外国公司问责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的一个正常步骤。近一段时间,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持续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开展沟通对话,并取得积极进展。相信双方通过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尽快作出符合两国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的合作安排,共同保护全球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两国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3月16日,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中也提到了中概股的情况,会议称,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据媒体报道,部分中概股公司和投资机构3月27日参加中国证监会举行的一场视频交流,会议主要听取市场人士对中概股近期情况的意见。接近监管部门人士表示,中美双方监管机构都充分知悉对方关切,正在相向而行,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尽快实现有效、可持续的合作。这符合两国资本市场和全球投资者最大利益。
近两年,受到美国“高压”政策的影响,中概股纷纷开启私有化或回归之路。目前,国内通过深化注册制改革、降低IPO和并购门槛等措施也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上市通道,香港市场也通过推出SPAC等制度创新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尤其是新设立的北交所上市门槛大大降低,有利于小市值中概股回归上市。同时,将北交所作为承接中概股回归的专门场所,也是一种可探讨的方案。
北交所在成立之初,主要定位为聚焦“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此前,科创板和创业板在上市条件方面相对主板有所放宽,对于“专精特新”小企业的上市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但对于规模更小的中小企业来说,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难度仍然不小。北交所则定位为服务更小的中小企业,实现错位发展的目的。
但从全球交易所发展来看,各个交易所之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竞争,提高交易所发展效率,未来北交所在发展成熟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情况,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中概股回购潮能自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