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科学网纪念邓从豪老师

发布时间:2019-11-1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简介:邓从豪(1920-1998),江西临川人,量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教授,曾任山东大学校长】

纪念邓从豪老师

1月17日,是邓从豪老师的忌日。时间过得真快,邓老师去世已经20周年了。我还是常常在梦里遇见他,他还是在做他的研究工作。醒来后,总会想起跟随邓老师学习和工作的情景。

我是在1978年认识邓老师的,在此之前,孤陋寡闻的我连他的姓名都没有听说过。我之所以报考邓老师的研究生,并不是熟悉邓老师,也不熟悉量子化学这门学科,纯粹是因为邓老师招收研究生要考的课程只是高等数学、普通化学和普通物理这三门基础课。我在1966年那场浩劫开始的时候,仅仅才是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只学了这些基础课,无所谓什么专业。考研究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重续被那场浩劫打断的科学梦。

感谢邓老师,他允许我迟到了半个多月才单独进行复试,并录取了我做他的学生,把我领进了学术研究的大门。此后,我在邓老师身边学习和工作了近20年,直到他的不幸逝世。

邓老师的优秀品质给了我很大的教益,现在我也早已退出了工作岗位。但是,邓老师的品德将永远激励后人,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做教育工作的领导者。

六年前,我曾经向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部分学生介绍邓老师的刻苦钻研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下面是我讲话的记录稿如今再“复习”一遍,虽然长了一点,但是我相信现在所有的人看了邓老师的事迹,都会从中得到教益。

各位同学到化学楼里头,就会看见一尊邓从豪先生的铜像。邓先生是什么人呢?邓先生是我们山东大学化学院的教授。他从1948年来到山东大学,从普通教师开始,一直做到教授、校长。他在山东大学一直工作到1998年,也就是他的去世,整整五十年。他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有名的教育家、理论化学家。

在山东大学只要提起邓从豪先生,稍微上一些年纪的、知道他的人,都对他非常非常佩服,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说他不好的。一个人要让所有的人都说好这是非常难的,而邓先生就是一个所有人都说好的这样一个人。他好在哪里,首先他的学问非常好,我们从最表面的得奖情况来说起,邓先生得过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奖,以后他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得过国家自然学科的三等奖,得过国家教委的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得过三次,他得过的这些奖在我们的山东大学到现在为止,是首屈一指。他的理论水平很高,科研成果很多,理所当然地受到大家尊敬。他受人尊敬,最重要的是他这个人的品德高尚,品德高尚到所有的人都说好。在学校里教师中间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这个人的品德,不光是你的学问。而邓先生在山东大学是最德高望重的。我从1978年跟他做研究生,然后留校跟他一起做科研,差不多天天在一起,时间差不多有二十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邓从豪先生的一些故事。

故事就是过去的事情,我们常说以史为鉴,鉴就是镜子,在这个镜子里我们看看自己,我们通过照这个镜子来想一想,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我要讲的第一个事情是,我们为什么讲学习邓从豪先生?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第一,邓先生跟别的许多大科学家不大一样,他是农民的儿子。这一点有很多同学想,农民的儿子有什么?你要知道农民的儿子要在过去,读书是很难的,做出非常大的成就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可以看看很多科学家的传记,包括我们国家的,就拿这些老的院士来说,家里大多是有钱的。你想在旧社会,如果一个人家里没钱,怎么能上大学?这很难想象。所以搞科学这件事它要求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邓先生是农民的儿子,农民的儿子能够做出这么多工作。当然我们现在是共产党的新社会了,我们大家各位也有很多是农民的儿子,共产党让农民的儿子也能上大学了,情况有一点不一样。但也有一个学习基础的问题,家里贫困,农村里学习,基础总不如城里的有钱人家的子弟。而邓先生从一个最下层农民的儿子,最后能取得那么多成就,做到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山东大学的校长。对于我们从基层上来的同样是农民或者普通市民的子弟来说,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邓从豪先生是江西临川人,江西不是很富裕的地域,江西临川的土地也不是很好,都是些红土地,但是临川历史上还是出过许多名人的。在宋朝最有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在明朝也有一位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汤显祖。邓先生就是生长在这种环境中间,那个地方有学习的传统。但是邓先生他父亲不认字、没有文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虽然种地种的很好,但他不认字。邓先生在家里是老大,底下还有弟弟和妹妹。邓先生他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他决心得使他的儿子有文化,于是就把邓老师送到学校。邓老师在学校学习很好,所以,他不但学了小学,而且到了南昌上了中学。在中学里学习非常的好。他那里看到了世界上许多名人的传记,像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的传记。他立志以科学为己任来改造我们的国家,所以学习非常的好。到了中学毕业要考大学,那时家里供一个中学生已经是竭尽全力了,要上大学没有钱,怎么办?他父亲就把家里的几亩地典出去了,就是抵押出去,用典来的钱让他去考大学。那时考试和现在不一样,他被两个学校录取了,一个是江西的南昌大学,一个是厦门大学。两个大学比较起来当然是厦门大学好,他就上了厦门大学。他到厦门大学是怎么去的呢?节约,就是靠两条腿,就靠了两条腿从他们家走到了学校。当时已处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日本大规模侵华,抗日战争开始后,厦门大学搬到了福建省的长汀,在一个山区。他走了十来天才从他们家走到那儿,当然,上大学的四年没有回过一天家,在那里念了四年的书。他学的是化学。由于他学习非常好,除了把化学系的课程全部修好以外,还把数学系和物理系的课程几乎全部修完。这就等于一个人念了三个系。他把所有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统统用在学习上,除了上课就在图书馆里看书。

邓先生特别的用功,在大学四年能够念三个专业几乎全部的课程需要一种超常的毅力,但是也需要一种学习的技巧。有些同学很用功,但是效率很低,晚上开夜车,开完夜车以后白天老师讲课打瞌睡,这就是赔本的买卖。我跟邓先生工作就差得很远,但是我有一点——我小时候上课从来不打瞌睡。因此听完以后基本上不用太多时间去复习,上课听好了底下稍微翻一翻就完了。所以这一点很重要,半夜开夜车,上课打瞌睡,那是一种很蠢的事情。邓老师看书不但用眼睛,而且用手。这就是说,书上的公式一定要自己去推,推好了公式,就更清楚更深刻地了解了书上所说的那些话的意义。因为数学的表述总是更准确、更精密、更深刻,也更能记得住。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科学网纪念邓从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