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长恨歌》演绎上海旧梦遗痕
发布时间:2019-11-2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话剧《长恨歌》演绎上海旧梦遗痕
话剧《长恨歌》剧照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供图
20世纪40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随后,她做了某位大员的“金丝雀”。上海解放后,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阴差阳错、幽怨百结。面对时代的汪洋大海,她固守昔日的生活方式和情调……
11月8日至10日,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人文之光演出季项目,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改编自著名作家王安忆同名长篇小说的话剧《长恨歌》在国家大剧院连演3场。这是话剧《长恨歌》时隔15年后再度进京演出,不仅展现了一个女人跨越40年的情与爱,亦描摹出一幅新老上海的风俗画卷,让北京观众跟随该剧领略了一场繁华上海的旧梦遗痕。
2003年,《长恨歌》首次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搬上舞台,并于2004年应邀赴北京演出。16年来,每一轮演出都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成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经典保留剧目之一。
话剧《长恨歌》由赵耀民编剧,苏乐慈担任总导演,首轮演出至今,反复打磨剧本,并对舞美设计、音乐等进行调整,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今年上演的《长恨歌》由周小倩导演,沈佳妮、吕梁、李超、袁野、夏传宇等演员组成全新演出阵容。在他们各具特点的演绎下,王琦瑶、李主任、康明逊、 程先生、“老克腊”等形象在舞台上得到了生动呈现。作为一个地道的上海姑娘,担任女主角的青年演员沈佳妮的表现可圈可点,得体的造型和自然的姿态,很好地刻画了王琦瑶的形象。
王琦瑶是从弄堂里走出的女人,她聪明而坚定,但聪明也不是杀伐决断的大智慧,坚定里又带着自尊自怜的软弱。她想要“里子”,也不愿失了“面子”,她懂得如何有分寸地利用自己的美,却又因时代的裹挟、偶然的境遇和必然的性格不得不面对跌宕起伏的命运。正如周小倩所说:“这一版《长恨歌》,我们将继续讨论,所谓人生,是把个人命运放在时代背景之下的观察,王琦瑶的苟且如何长恨成歌,无奈之下的有奈遂成为温婉哀怨的和弦。”
小说《长恨歌》曾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作品中除了对人物故事与内心的细腻描写,也包含大量对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情的叙述,引发人们对人生、社会、历史等问题的思索,因此有人称其为“现代上海史诗”。将这样一部20多万字的小说改编成话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话剧版《长恨歌》截取王琦瑶一生中的几个切面,她看似平淡的生活,在浓缩的几幕场景中将剧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的关联一一搭建。
“作为原作者,总是期待文字中的人物化为真实的形态,向自己的想象靠近、再靠近;或者远离,再远离。无论远近,都将是独立的、完整的景象。”王安忆曾表示,在各种改编版本中她最爱的是话剧版。就这一点而言,话剧确实称得上抓住了原著精髓。在对书中内容做出精准选择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适合戏剧舞台的改编,通过细腻而不失幽默的诠释,在3个小时中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
此外,话剧《长恨歌》的音乐、服装、道具等处处有亮点。豪华而寂寞的爱丽丝公寓,繁华过后弄堂口的普通民居……几个并不复杂的场景中,浓郁的上海风情呼之欲出,作为该剧有力的背景烘托,带领观众迅速进入故事。“漂亮”和“遗迹”是此次《长恨歌》舞美设计的关键语汇,舞美设计师刘杏林表示:“主人公烟花般绽放过的命运和她过去生活的遗迹,是我舞台设计的出发点。”(记者 陈璐)
(责编:刘颖颖、丁涛)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话剧《长恨歌》演绎上海旧梦遗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