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类APP是如何堂而皇之出现在各大应用市场的?
发布时间:2019-12-0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原标题:高仿类APP是如何堂而皇之出现在各大应用市场的?
高仿、山寨这些词我们都不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高仿”也走入了我们的数字生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高仿APP”看似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交通违章、查询社保、生活缴费等,功能繁多,但背后却隐藏了不少猫腻。
高仿APP用户“真假李逵”难辨
在手机应用市场内,记者搜索发现了大量以提供相关服务为诱饵吸引用户下载的APP。记者输入公积金,查询到诸多提供公积金查询的手机APP。公积金管家、快查公积金、公积金查询……单从名称和功能上判断,这么多相似APP该下载哪个,还真是傻傻分不清楚。
这个名为公积金管家的应用仅在一个应用市场,下载量就达到70余万次,但当记者点击进去却发现,其核心功能无法查询。里面充斥的全部是各种信用卡的办卡广告以及小额贷款的广告。而另外一个号称能够快查公积金的APP,同样无法进行查询。但在菜单中,却有社保代缴等功能。记者只需要输入身份证信息后,便立即提示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社保缴纳的付款操作。
另外,在隐私条款中,一些APP暗含很多非正常的要求。比如这个12123违章查询的APP,就在其隐私政策中明确声明,将车辆信息分享给第三方平台,对车辆进行估值。这个公积金管家则要求利用您开放手机读取和发送短信,读取联系人、拍摄照片视频、还有录音等多项涉及用户隐私的功能。这些条款与其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并没有相关性。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强国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从这个广大群众的角度上来说,它对于这个隐私信息,个人信息的侵害和泄露可能有非常大的一个危险,另外包括这个广告和非法信息的滋扰,以及资金财产的损失都有非常大的一个潜在的危险性,那么从这个市场秩序,从营商环境的角度上来说,对于守法的企业主体的这个行业利益可能造成比较大的一个侵害,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呢,从长远来看,也是对于良性的数字经济生态的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损害。
数据显示,去年网络购物优惠活动高峰期间,一个月时间内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的数量接近4000个,覆盖设备超过30万个,高仿APP已形成危害用户网络安全的产业链。那么这些鱼龙混杂的高仿类APP是如何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各大应用市场呢?
制作成本低,高仿APP产业链完整
记者打开淘宝,输入APP制作,就有大量可以提供这一服务的技术公司。记者表示要制作一款交通违章查询的APP,并明确表示要高仿官方的设计。客服人员表示,这类产品的开发周期大概在1到2个月左右,根据功能的复杂程度,价格也不尽相同,一般在2-5万左右。
某APP开发公司客服:那我们公司呢,是一站式服务的,我们要做的高仿的,就是各方面的参考这样子去UI也会帮您去设计,然后还有就是到整个的相互的使用的体验,这些也是我们下面会做的。
那么查询服务所需要的数据来自哪里呢?例如交通违章查询是一个高仿APP比较集中的领域。在沟通中,对方技术人员为记者提供了一个出售数据接口的渠道。记者在其官网发现,这些渠道根据查询的次数收费,提供数据查询的对接服务。两万次的违章查询收费在1000元,成本一次5分钱。而这类公司多数只从事数据对接服务,并不会对查询的主体进行询问。
某数据公司客服:你先让(公司)技术对接一下,如果测试没有问题的话,后期可以直接在线上购买套餐。直接充值就好了。个人的话也可以(购买)。
记者发现交通违章、天气、快递、身份证识别等,都可以在数据公司找到相应的服务内容。但是对数据的用途,却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同时,在淘宝中,记者也发现了大量可以为APP刷评论,进行排名优化的服务。评论价格0.5元到5元一条,还可以为这些虚假评论进行置顶。这样,高仿APP开发者只需要数万元,就可以完成一个真实度极高的高仿APP的全流程开发。
高仿APP成本低廉,对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带来不小伤害。如何规范治理?用户又该如何规避风险,谨防上当?
多管齐下,遏制APP高仿之风
业内人士表示,多数应用商店在APP上架时,机器审核只进行病毒和兼容性测试,人工审核一般只审核名称、内容是否存在违规,对是否存在模仿,多数应用市场都疏于甄别。APP数量众多,疏于监管、监管难度大,成为其泛滥的诱因。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高仿类APP是如何堂而皇之出现在各大应用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