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奶奶们 癌症姐姐组团划龙舟迎第二人生
发布时间:2020-07-1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龙舟俱乐部教练郑文琦说,当云南癌症康复协会找到他,提出成立龙舟队的时候,他当场就答应了。“我觉得没有问题,我不仅要带她们做下来,还要带她们参与比赛,而不是像农家乐一样玩玩。”
龙舟上的十几位队友都是乳腺癌患者。新京报记者张芮雪 摄
6月23日,昆明安宁市玉龙湾。
十米长的龙舟快速驶向山的深处,59岁的李琼珍右手握桨,高举过头顶,为了跟上其他人的划桨幅度,她整个身子前倾,臀部几乎快要离开座位。
因为乳腺癌,她的胸部被切除。癌细胞没有了,但上肢水肿等新问题却相继找上门。她在划桨时胳膊很难正常抬高至耳后。
和她一样,龙舟上的十几位队友都是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家癌症中心最新调查显示,2015年,每2208名女性中就有1人患乳腺癌,其中8.16%因此离世。
切除乳房后,由于身体孱弱,她们也被称作“少奶奶”。她们有的长期失眠,有的伴随肩、腰部疼痛,上肢活动受限,也有人自卑、封闭,活在癌症的阴影当中。
研究表明,龙舟运动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不仅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也可降低患者患上淋巴水肿的风险。
如今,共有46名乳腺癌术后患者报名参加了这支龙舟队,第一批共15名队员参加了集训,平均年龄56岁。
报名人数出乎意料
昆明这支龙舟队的成立起源于中国癌症康复协会的提议,昆明的训练条件得天独厚,水域平静,且一年四季气候适宜,适合成立一支队伍。
中国癌症康复协会的提议引起了云南癌症康复协会秘书长陈明的重视,去年11月,癌症康复协会就开启了报名工作,云南癌症康复协会副会长张继生说,报名的人数出乎他的意料,眼看人数就快突破50人。
龙舟队不进行选拔,欢迎所有康复三年及以上的乳腺癌患者。
报名的队员里,有的是通过云南癌症协会的活动公告报名的,有的则是经常参加癌症协会活动的癌友。
教练在给龙舟队队员做讲解。新京报记者张芮雪 摄
李琼珍听说划龙舟可以缓解肢体水肿,就报名了。
她前后动过四次手术,因为化疗的药水是粉红色的,至今,她看到相似的颜色都会想吐。水肿最严重的时候,脚踩到地面,脚底如开裂般疼痛。如今,她腿部的水肿逐渐消退,但上肢依旧肿胀。研究表明,乳腺癌手术经常伴随上肢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活动度受限、肌力低下、运动后迅速出现疲劳和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等,导致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
李琼珍说,是加拿大华裔运动员熊北蓉的故事鼓舞了她。对方也是乳腺癌患者,通过划龙舟,她不仅不水肿,还拿了世界冠军,“我想她行的话,那是不是我们也行。”
在这之前,包括队长李云玲,没有人接触过龙舟运动,有的人不会游泳,还有的刚刚打完针,腰一阵阵地疼。
李云玲是队里少数几个会游泳的。没有了乳房,穿着紧身游泳衣成了很多乳腺癌康复者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学游泳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勇气。
李云玲介绍,共有46名乳腺癌术后患者报名了龙舟队,参加集训的队员当中,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48岁。有的是为了康复训练,有的是喜欢游山玩水,还有的是因为好奇,想来看看龙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龙舟俱乐部教练郑文琦说,当云南癌症康复协会找到他,提出成立龙舟队的时候,他当场就答应了。“我觉得没有问题,我不仅要带她们做下来,还要带她们参与比赛,而不是像农家乐一样玩玩。”
他希望分三个阶段进行训练,首先让她们适应龙舟训练的方式,放松心情;第二阶段让她们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条件下有能力承受有规律的定期训练;能参加比赛是第三阶段训练目的。
教练带着龙舟队队员做准备活动。新京报记者张芮雪 摄
在他的设想中,未来训练成了规模,他想争取把比赛放在云南,以分站赛形式设昆明站、德宏站等,以外省、外国人的参加作为宣传点,做“龙舟界的格兰芬多"。
郑文琦给团队免去了训练费和器材费,承诺就算只招到四五个队员,一样帮她们训练。
那段时间,李云玲挨个打电话给病友,给她们做动员工作。告诉她们,“我们不仅仅代表我们自己,而是一种榜样,给其她姐妹力量;这是一种对身体心灵都很好的运动,可以对乳腺癌康复有很好的作用……”
李云玲曾经是银行高管,2007年,她39岁时查出了病情。
院方感觉在治疗中她非常乐观,希望她能够去开导其他病人。李云玲开始做病房志愿者,一对一地开导和沟通,后来慢慢开始给大家讲课,以自己亲身经历做心理疏导,一直做到现在。她记得有医生跟她说,“我治疗的是她们的身体,而你治疗的是心灵”。
她得了乳腺癌后,从医四十余年的父亲为她不断查阅大量书籍,记录整理出几大笔记本的资料。这些资料后来也成为她讲课中医学专业知识部分的来源。
当年同病房的病友成了多年知心好友,李云玲带着这两个朋友一起加入了昆明市康复协会,参加龙舟队。
训练
龙舟队训练地点选在昆明安宁市玉龙湾,第一批15名队员,都是居住在昆明周边的乳腺癌患者。
郑文琦教练负责打鼓,鼓声响起,队员们跟随口令,桨叶插入水中,向后推水。
负责打鼓的郑文琦教练。新京报记者 张芮雪 摄
李云玲记得第一次训练时的情景。船尚未离开码头,鼓声就停止了。船桨相互碰撞,水花四溅,连同水里的青苔,泼洒在队员们的身上。前后排的“少奶奶”们相互埋怨起来。
埋怨声很快被教练郑文琦叫停,“划船不能怕水,上岸时身上是干的,肯定没下水划船。”
龙舟重新起航,教练放慢了指挥节奏,专业龙舟选手配合大家把握方向,龙舟缓缓驶出码头。
“咦,真的走起来了耶。”李云玲回忆起当时的心情。“没想到我们能把龙舟划出这么远。”
鼓声在山间回荡,龙舟驶过峡谷,眼前是一片开阔水域。
刚开始训练,速度不快,甚至有一次,红嘴黑天鹅耸着脖子从船边经过,很快就超过了龙舟。郑文琦说,第一阶段训练目的主要以大家适应龙舟训练方式,放松心情为主。
48岁的蒲琼英每次落桨,都噘起嘴来呼气。她在队里的年龄最小,个子不高,一张嘴,两个对称的酒窝就拉着嘴角往上提。
蒲琼英说,这是她第一次没有感觉到晕船;几年前去海南,她坐飞机一直吐,坐车也吐,后来乘船过海峡更是吐。“我全部的精力都专注在划桨,跟大部队保持一致,就真的不会晕船了。”
认真训练中的龙舟队员们。新京报记者张芮雪 摄
相比李琼珍,蒲琼英的胳膊瘦得像竹竿。乳房切除手术之后,她没有出现水肿,但失眠持续了三年,无论几点入睡,三个小时以内就会醒来。
研究显示,百分之六十四的患者存在有睡眠障碍,而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入睡。
高原的太阳炙烤湖泊,湖面水位下降明显,河床上长满青草。蒲琼英手里的桨不断插入水中,又不断拔起,她抬头,突然发现船不动了。
搁浅了,教练跳下水去救援。
李云玲也跟着教练跳下去推船。湖水没过膝盖。
船斜倚在河床边,教练指挥船上的学员左右摇摆,船身晃动。李云玲边推边笑,队员们合力把龙舟推了出来。
蒲琼英说,刚开始划桨时,她会紧张,担心自己把握不了平衡,但现在她在船上走动时都不用扶。
她说,训练完的那天晚上,她一觉睡到了清晨五点半,这在之前从未有过。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乘风破浪的奶奶们 癌症姐姐组团划龙舟迎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