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人情味烟火气成就《人生一串》这部美食纪录片火了

发布时间:2020-07-1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原标题:人情味 烟火气 成就《人生一串》

人情味烟火气成就《人生一串》这部美食纪录片火了

人情味烟火气成就《人生一串》这部美食纪录片火了

人情味烟火气成就《人生一串》这部美食纪录片火了

人情味烟火气成就《人生一串》这部美食纪录片火了

人情味烟火气成就《人生一串》这部美食纪录片火了

人情味烟火气成就《人生一串》这部美食纪录片火了

  炎炎夏日,邀三五好友在路边的烧烤摊坐下,一口串串,一口啤酒,生活不过如此。很难想象,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烧烤”被拍成了纪录片——这部展示中国烧烤文化的纪录片《人生一串》在B站播出,因浓厚的烟火气和诙谐的文案红出了圈,豆瓣评分高达9分,力压年初备受吐槽的《舌尖上的中国3》。

  按照食材不同,《人生一串》共6集,分为“无肉不欢”“比夜更黑”“来点解药”“牙的抗议”“骨头骨头”与“朝圣之地”。有意思的是,构架的灵感来自于食客点单——要吃得过瘾会点肉(无肉不欢),接着点几样有嚼劲的东西比如脆骨(牙的抗议、骨头骨头),有的人喜欢吃素(来点解药),有的人要表现与众不同,那就再来点脑花、大腰子(比夜更黑)。如此一来,一桌荤素搭配的烧烤闪亮登场。

  A 人情味

  《舌尖3》被观众吐槽的一大原因是过度放大人和故事的篇幅,没有将表达重点放在美食上;《人生一串》的比例得当,食物表现达70%,人物占20%,故事仅有10%。展示食物时融入的“人情味”,成为这部纪录片的点睛之笔。总制片人王海龙在受访时说:“我们选择的食客都带有地方特色,即便是一瞬间,我们也能让观众在脑海里发酵出这个人的性格。”

  正如《人生一串》的旁白所说:“所有的美食吃到最后,如果仅仅是食物,它可能都有点寡淡,余味不足。一定要吃出人味,吃出情意来。”烧烤是人情的催化剂,形形色色的人在烧烤摊上相识、重逢,碰撞火花。片中,茄子妹与丈夫因烧烤结缘;“酒神”“酒霸”“酒仙”三位密友,喝几杯小酒,聊聊近况。东北大哥的金句情怀满满:“老妹儿,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黑吗?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烧烤也与乡愁有关,人们在烟熏火燎的市井里吃烤串,品的不仅仅是食物的滋味,更是对老地方的不舍情感。片中,长沙父子的无名小摊被食客推崇备至:“你看这边起新房子,那边拆了,小时候的味道都没有了,唯一留下的就是这里。”

  如果说烧烤摊是个小江湖,那摊主们就是身怀绝技的高手。扬州三中门口的商老三能准确叫出毕业学生的名字甚至绰号;哈尔滨的老赵能在炭缸里飞速翻烤土豆;新疆大叔通过手摸馕坑外壁就知道肉有几分熟。

  B 烟火气

  旁白揭开了《人生一串》的另一个主题“烟火气”:“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人生一串》流露出强烈的市民生活取向。王海龙说:“我们和观众更像一群酒过三巡的老友聚在一起聊天,讲一些市井传奇的故事。我们想通过差异化的文案,引导大家去发现身边的烟火气。”

  拍摄团队早早定好了地点选择标准:它要有烟火气,食物要给人们带去食欲的满足和快乐,要能引起观众共鸣。六个导演组横跨27个省份光顾了500多家烧烤摊,最后选出30个烧烤摊。

  摄影的第一忌讳是摆拍。导演陈英杰说:“我们想呈现生活本身的光怪陆离、斑驳色彩,摆拍是我们比较抗拒的。”《人生一串》中,阴冷潮湿的陋巷,穿着睡衣、不顾形象大快朵颐的小姑娘,随意摆放的酒瓶,墙壁上随意粘贴着的各种小广告……这些并不那么美的场景都被镜头捕捉下来。

  《人生一串》的一大特色,是用大量镜头拍摄食客的咀嚼。“甭管帅哥还是美女,只要拍嘴,都不好看。而且食客们都是普通人,大家也不化妆。”王海龙坦言,刚开始他们会顾虑拍嘴部特写是否不够美观,但这样拍符合烟火气和粗粝质感的定位,所以他们就妥协了,“画面丑点就丑点吧。”

  C 口腹欲

  许多美食纪录片都因刻意煽情和灌鸡汤而索然无味,《人生一串》的创作团队则非常清醒:“我们给《人生一串》的定位是‘下饭’纪录片。‘食欲’是我们的硬指标。”片中,从汁水翻腾的生蚝、皮黄酥脆的小牛肉、鲜嫩肥美的茄子到嚼劲十足的猪鼻筋,所有登场的烤品都是为诱发食欲而来。让屏幕外的观众直呼“深夜放毒”,就是导演的目的:“一档美食纪录片,如果没能让观众吞咽口水,就是失败。”

  《人生一串》的镜头详细讲述了美味上烤架前的故事:“凉山小猪肉”要用火烧土法给高山猪褪毛,好让炭香入味,猪肉还需用小米椒、蒜蓉、盐腌制,最后撒上喷香的菜籽油;“昭通牛肉小串”只用回民出售的黄牛肉,配上秘制的卤汁;“罗布人烤羊肉串”要用新鲜的红柳削成的竹签,还得在烤肉之前开始用木头炼炭;“巡场猪鼻筋”要长时间熬煮,去掉上面的脂肪层,才能尝到最Q弹的滋味……食不厌精,平凡的食材因为道道工序而格外动人。

  烤品美味的程度则由食客的狂热来证明:有人驱车几百公里从吐鲁番来到阿不都只为尝尝烤全羊的滋味,还有广东人专程到哈尔滨去吃“老太太烧烤”。

  D 走心文案

  文案是《人生一串》俘获观众的一大必杀技,语言干脆利落,幽默之余又不失文艺,不少学生党都拿出了摘抄本:

  史诗开篇

  “夜幕降临,人们开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餐。从炕头小酒到酒店大餐,这个庞大的选择谱系里,很多人钟情于街头巷尾,市井里弄,只有这个环境,配得上他们想吃出点境界的企图。大家其实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对仗句式

  “串儿,是中国烧烤的基本形态,那肉,则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好吃莫过下三路,刺激还需重口味。”

  “烧烤重口味,能吃到一起的,都是难得的缘分。敢一起尝试的,都是过命的交情。”

  幽默讨巧

  “心急你可吃不了热眼睛,眼球里的汤汁容易烫嘴。如果你跟它对视十分钟,那入口的感觉就会刚刚好。”

  “刘哥买脑花,必须亲自观看汉尼拔们取脑花的全过程。”

  温情暖语

  “也许你记不得曾经吃过的烧烤摊儿,也许你所在的城市也在发生巨变,但多年以后你仍记得还是那份熟悉的味道,和陪你吃烧烤的那个人。”

  “也许多年以后,这位小朋友还能记得,边吃烧烤,边看星星的这个夜晚。味觉的记忆很持久,在同一时间,尚未彻底解冻的哈尔滨,长春爷们馋鬼哥,还在回味家庭独特的烧烤美味。”

  生活洞见

  “肉,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串,是中国烧烤的基本形态。重口味,是夜宵的统一气质。在老地方吃蚝,就像去邻居家蹭饭。”

  “小二哥在航天中路的另一端,又开了分店,让二嫂管理,从此两人,只有凌晨三点才能见面。”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人情味烟火气成就《人生一串》这部美食纪录片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