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之际
发布时间:2020-08-0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阿尼玛卿雪山下。晁生林 摄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强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穿越发展的艰辛,更加坚守发展红线。
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更严厉的法治——青海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青山和金山可以双赢!
放眼今日青海,生态优先已经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保护生态已经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砥砺而行,“生态”、“环保”、“绿色”;“青海蓝”、“高原绿”、“江河清”,逐步成为高原人关注的热词,广泛的生态共识落地生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日趋完善,环境保护合力日益集聚。
年复一年,虽是沧海一个个瞬间,却使青海发展的绿色底板愈发清晰——
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全面推进。
主体功能、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生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有序推进。
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不断升级。
……
渐逝的光阴,渐染的绿色,渐添的美丽,渐而重构的是更加统筹协调、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青海新型经济生态。
青海不断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大视野下再审视:青海最亮丽的名片就是优良的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就是青海发展之要!
顶层设计、战略部署密集而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政策”层面,不断深入到“具体操作”层面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经风历雨,青海深谙发展之道: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经风历雨,青海日益深刻领会:搞好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使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才能拥有永续的发展动力。
“十三五”开局之年,青海生态保护和建设再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有“中华水塔”之美誉。这里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
省情特殊,责任特殊。
实践出真知——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青海义不容辞又容不得半点闪失的重大责任。
保护好生态,对于青海来说不是包袱而是机遇,既是服务全国大局的需要,也是青海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真实所在。
有目共睹,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更加突出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来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青海面向未来做出富含深意的战略抉择。
信念更坚,步履更坚。把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视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青海将生态保护优先融入治青理政宏伟蓝图。
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观点呼之而出、振聋发聩——
从决不能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到一定要保护好“中华水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再到切实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保护生态的顶层设计一策连着一策。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深入落实全国和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全面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青海紧紧跟上发展升级的大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乘势而上,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同时全力建设美丽中国。
顶层设计与战略部署,密集推出——
3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3月21日,省委书记、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组长骆惠宁主持召开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省长、领导小组组长郝鹏出席会议,研究部署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相关工作;4月5日,骆惠宁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再次部署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
三江源国家公园呼之欲出。
又一关乎美丽中国的建设大笔挥出,又一场巨大的美丽嬗变全新推开。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建设三江源一期、二期保护工程之后,出台的又一项针对青海三江源地区的举措,对今后三江源地区的社会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希望孕育涌动——对青海而言,“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提出,是生态系统完整保护的又一次顶层设计、高层谋划。
“青海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特殊的生态区位和富集的自然资源,特别是三江源、青海湖、昆仑山和祁连山等大川名山名湖,为建立国家公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三江源国家公园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汝坤说。
由资源禀赋衡量发展路径,由现实出发瞩望未来前程,毫无疑问,在三江源头选择典型和代表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国家层面上强化三江源自然生态的系统保护、整体修复,有利于“中华水塔”永续传承,有利于全球生态安全。
显而易见,在青海建设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意味着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从“理念”“政策”层面,更进一步深入到“具体操作”层面。
一路走来,处于中国乃至全球生态关键点上的青海,愈发吸引全世界的关注,也愈发坚强有力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实施,仅有10%的国土面积为可开发面积,同步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多规合一”、青海第一部省级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立法。
严格划定生态红线,青海对各级政府负责人考核实行重大生态问题“一票否决”,生态环境保护考核指标由原先的5项增加至10项。
对地方政府开展以绿色发展为主的绩效考核,将39个县(市、区)划分为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重点县、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重点县2类6组进行分类分组考核。
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生态资产评估填补国内空白。
率先在全国设置了草原生态管护员公益性岗位,对三江源地区每2000公顷设置1名草原管护员,其他地区每3335公顷设置1名管护员,全省新增草原生态管护员13894名。
……
沐风栉雨写华章!站立高原,站位高远,积极探索生态领域改革的青海,努力用制度来守护绿水青山,誓让一江清水向东流。
汗水融入江源,实现着量变到质变的美丽转换和升级,青海在保护与建设中持续为美丽中国熔铸坚实路基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写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