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100万中餐职业厨师签名:拒烹珍稀野生动植物

发布时间:2020-12-2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先把中国的大吃二喝的风气煞一下!”

  同行的专家学者颇有怨气,把矛头直指中国人的吃。

  刚到山东采访完发起“拒绝烹饪珍稀动植物”的东方美食学院刘广伟院长,就赶上“非典”在北京大流行。大家觉得,我们确实应从社会、伦理、风俗,甚至哲学和宗教等角度上思考一下我们的吃文化了。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到病原发生地广东佛山考察后,认为这个病毒可能跟广东吃野生动物有关。于是有人愤愤说:“中国这次爆发新病毒肯定跟长期以来的不重视环境保护,跟这些年大吃二喝的风气太盛关系很大。十几年来,中国的一些人是什么都敢吃,什么穿山甲、蜥蜴、老虎、蛇、果子狸、山龟、野兔,各种飞禽等等通吃。有一年在广州参加一个聚会,桌上不少稀禽动物,印象深的是还有一种叫‘三吱儿’的特色菜。那是些刚出生的小老鼠,饕餮者从用筷子夹、蘸料到进口咬,正好吱吱叫三声,说是此菜大补,当时吓得本人汗不敢出。这种什么都敢吃敢造的精神,不遭到天谴和报应是不可能的。

  “上海前些年流行甲肝,最后搞明白是大吃一种毛蚶被传染的。香港前年也闹飞禽传染病,后来不再乱吃,病毒也控制了。“但人类也曾爆发过许多控制不住的传染病毒。比如明代中国曾大肆流行的鼠疫,记得形容那时的惨状是‘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三人未行十多步,忽死两人横截路’。至于前个世纪欧洲流行的黑死病就更可怕了,一下子就没了几千万。目下的这种病原到底来自哪里还没搞清,多数医疗机构怀疑是来自动物。几天前国外一家研究机构就得出报告说,这种冠状病毒跟牛和老鼠的基因有关。”

  在这个病毒猖獗的当口,几年前刘广伟发起“拒烹”活动的意义怎么讲也不过分。“在人们心目中,最低贱的行当中排第二的就是厨师,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厨师过去地位低下,文化素质也低,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屠夫。国家特一级厨师刘广伟说,他们也是沾光得便宜的形象,所谓“三年大旱,饿不死做饭的”。在许多人眼里,他们曾帮了大吃二喝、饕餮天下动物的人的忙。这样的职业,怎么还要跟环保发生联系?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就是他们,在滥吃野生动物的营垒背后杀出来。他们集体举拳,口念誓词,不杀珍稀动植物,不烹珍稀动植物……

  有一篇报道这样写着:“2002年1月20日,拒烹签名活动在北京正式举行,请看绿色厨艺大使的誓词:我们,光荣的绿色厨艺大使———高举新厨艺主义大旗,放眼全球,放眼未来,珍爱自然,保护环境,净化心灵,净化灶台,维护生物多样性,拒烹珍稀动植物。用我们的卓越行动,唤起社会良知。”

  誓词很圣洁,有品位。难以想象出自一个有着20年烹饪史的厨师之手。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的“百万中餐职业厨师拒烹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活动也出自此人之手。

  刘广伟既是一个名厨师又是一位编审,他现在就做着编辑工作。他是《东方美食》杂志的主编。这个杂志是他创办的,发行很好。人家都说他是厨师界的知识分子,记者看他,确实有些许儒气。

  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想当科学家、画家、作家,从没想过要当厨师。“文革”当中,随父母下放,到了山东农村。刘广伟说,他父亲是个书呆子。选下放的地方,也不亲自看看去,港沟公社的名字像是有水,就定了那儿。结果是个丘陵山区,连人喝的水都缺,是个苦作苦劳的地方。他们一家在那安了下来,与农民一样劳动,刘广伟还被推举为生产队长,只是有一个当地农人没有的习惯,读书画画。他当民工修水利时,不带枕头带的都是书。他津津有味地读《婚姻、家庭和私有制的起源》、《反杜林论》,以及几个版本的《政治经济学》。

  恢复高考后,刘广伟兴奋得不得了,要考美术学院,但他父亲还没平反,政审通不过。农村他是绝不想呆了,为了进城,有人劝他报厨师专业,这是当时惟一不政审的行当。当时厨师的地位比现在要低得多,他一百个不愿意。但捱不过家人朋友的苦劝,他心一横,在考试志愿上一连报了三个烹饪专业。随后大哭一场。

  他在烹饪学校上了两年学,成绩优异,他心态平静下来,努力想在这“粗糙”的行当中显露出些什么才华。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年,又到一个四星级酒店干厨师长。他找了一个机会,说服省里的有关人士,成立厨师协会。他被调去筹办此事。从秘书干到秘书长,会刊的编辑干到总编辑。

  既然入了厨师行,就要安分知命,他本来想就这样过一生,但有一件事刺激他。

  “厨师地位太低,找不上媳妇。”

  原因就这么简单。刘广伟以后做了很大的事业,但他最初的动因就是因为找媳妇。

  他本人一表人才,又有文化,按说找个媳妇不难。

  “我曾谈过很多对象,有很漂亮的,在纺织厂上班,也有很丑的,但有文化,有气质,结果都没谈成。原因就是我的工作,一说做饭的,谁都泄气。后来我谈了一个中不溜的,不丑也不美,结果谈成了。关键是我当时顶了个厨师长的名分,我那对象想,医院有护士长,挺神气,这厨师长应该也不赖。实际就是个菜组组长。

  “我媳妇谈了恋爱后,许多同事感兴趣,老问她的对象是干什么的。她还是觉得有些说不出口,就说你们猜吧,人家说这怎么猜呀?她说你们就从最坏的猜。人家开玩笑说,要饭的,不对,那是做饭的……

  “在人们心目中,最低贱的行当中排第二的就是厨师,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厨师中的拔尖人物刘广伟都是这样,他的那些师兄弟就更难了。

  “我当时有个师兄,是主厨,技术骨干,28岁了还找不上媳妇。他对领导说,能不能让我当服务员。当时宾馆的服务员的名声竟比厨师好。领导研究后同意,但有个条件,找到媳妇后再回厨房去干。”

  现在的名厨月收入,动辄万元以上,如果包了厨房,更是开好车,住好楼,哗啦啦数票子,年轻大厨找漂亮的大学生媳妇的比比皆是。而在刘广伟学徒的那个时候,城里的厨师一般都到农村找对象,许多还找的是拐子、聋子等残疾人。“解放初期是只能找农村的还是出身不好的。六七十年代是找城里残疾的、纺织工等。”

  这是很令人辛酸的事,刘广伟从那时起就立志要用自己读的一肚子书,想办法提升厨师层次。

  “我平生理想就是办一所厨师界的黄埔军校”

  到底是什么使厨师地位如此低贱?刘广伟觉得不应该,中国人的第一欲求就是吃,满足他们口腹之欲的人他们还不尊重?在国外,厨师的地位虽然赶不上艺术家,但起码属于名匠之类。在欧洲,匠人像建筑师一样,是准艺术家。他们总是和精雕细刻、精光闪闪的手工艺术品联系在一起,受人尊敬。

  他开始思考,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厨技虽然博大,但是太零散,没有规律,严格说没有形成一门学问,这个师傅这样说,那个师傅那样说,偶然、即兴的东西太多。

  “我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特别喜欢有规律的学科,厨艺没有规律,没形成学科体系,我强烈的求知欲经常碰壁,这使我一开始很不喜欢它。”

  这不奇怪,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在这样一个靠师傅口传心授的行当里,很难规范和总结出行业理论。

  刘广伟当时在济南最好的酒店齐鲁宾馆做厨师长,已是“鲁菜妙手”了,炒菜之余,他到处搜集材料,想促成厨艺学科体系的形成。

  “当时根本没有厨艺的书,我在省图书馆的珍藏部找到一本清代学者袁枚的《随园食单》,大喜,但不能借出,我就趴在馆里,用了数天时间手抄出来。中国厨师的祖师爷不是袁枚,但他在我心里是,他曾为家厨王小余写过一部传,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

  刘广伟说,孙中山对他也有很大启发。他在《建国方略》中说,知难行易,为了阐述这个理论用了大量厨艺的例子。这位伟人说,“悦目之画,悦耳之音,皆美术也。悦口之味,惟独不然?夫烹调者亦美术之道也。”

  在研究过程中渐渐没有了最初的鄙视,不知不觉爱上了它。

  “我对这个行业越了解,越觉得它真是我们的国粹。它是比中医、武术等更容易让外国人接受的文化。于是我锁定了它,觉得为这个行业献身值得。”

  到了九十年代,刘广伟在厨技学科化方面有很大进展,他参与组织的中英对照的《中国烹饪科学大词典》,《烹饪术语规范化词典》是中国烹饪界的开山之作。他连续5年倡导主办了中国烹饪高等教育学术会议……

  厨房分餐制也是他发明的(不是餐桌分餐,而是制作时就分餐)。

  当他是小学徒时就爱说,后来也一直说,“我平生理想就是办一所厨师界的黄埔军校———中国最好的厨师大学,办一本中国最优秀的厨师杂志,办一个厨艺研究所。”

  1995年,他耗尽家私,东借西讨,果然办了一所学校,“东方美食学院”,办了一本刊物,《东方美食》。

  他很喜欢一个词:烹饪艺术,这词正合他心。他觉得找到了提升中国厨师的一把钥匙。

  “烹饪是以味觉、触觉和嗅觉为主,兼顾视觉和听觉的技艺,现在理论来自西方,西方人总认为味觉是快感而不是审美。厨技因而整体遭殃,被扫到技工这个档次,没有成为艺术。这个案不翻,烹饪体系就建立不起来,厨师也没法得到提升。“从大家的理解上认为这个没什么艺术性,是的,每天馒头窝头,喝粥炖菜是没什么艺术,但当你能吃饱饭了,再去理解,它就是艺术。个性就是艺术,使大家愉悦的就是艺术,能够给人美感的就是艺术,看看厨艺哪点不符合这些要求?”“烹饪艺术家”是刘广伟第一个提出来的。他强调个性的东西就是艺术,而厨艺恰恰是个性的,调动了五种器官去感受,是大艺术,不像绘画仅仅是视觉的。

  “只不过它有即时性,转瞬即去,不能拷贝不能复制,不能更多的人去欣赏……这种艺术最高境界是美味加健康。”

  是艺术就不能残忍,就要绿色环保,就要有美感,要文明,要启迪人心灵。刘广伟的拒烹就是从这来的。“好多中国餐馆,当街宰杀动物,引起了爱护动物的外国居民的很大反感”

  刘广伟脑子里有很多东西,进入21世纪,他提出一个“新厨艺主义”的概念,意思是要从原料、用具、厨师、烹饪这几个方面进行符合现代审美和健康的创新,要做出“绿色”的中餐。

  给刘广伟严重一击的是外国人对中餐的“反感”。

  他是很洋派的中餐师,不出去不知道,一出去吓一跳。

  他说,现在在西方很盛行的日本菜突出的是视觉,法国突出的是嗅觉,而中国菜以味觉见长。美国人是吃心理吃营养。

  中国菜的味道是天下第一,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刘广伟曾经率团到德国柏林参加第24届世界厨师大赛,当时主办者是高傲的德国人,用的是衡量西餐的规则,根本看不起刘广伟他们,也不听他们的诉求,结果刘广伟只得紧急变阵,按西餐的规则做中餐,苦斗数关,赢得“特别优异奖”;刘广伟率团到新加坡比赛,也大出风头,新加坡前总统王鼎昌亲自来到他们的摊位,题词合影……

  但所有这些荣誉,所有中国菜的长处,掩盖不了中国厨技的一些“丑陋”之处。

  “这些年我去了二十几个国家,参观了40几所国外的厨师学校,都是他们邀请我表演厨艺,可是看到各唐人街的餐馆的样子,我心里很不好受。那些小店小铺,与国外的主流餐厅比如法国和意大利餐厅比起来,显得脏兮兮的,好多地方,当街宰杀动物,引起了爱护动物的外国居民的很大反感。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还不太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人什么都吃,你可以设想一下周围的人,一个吃得很‘脏’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的。”

  这样的中餐,在外面谁都“欺负”。“舆论一会儿说味精多了,导致偏头疼等病,一会儿说酱油多了,盐分积累……总之全都因为我们中餐的原始性、讲究食物的鲜生活猛,取材没有考虑慈悲为怀的人性主义,使我们虽说是世界上的三大厨艺之一(法餐,意大利餐和中餐),但地位始终低下,永远是街边小店,至多是一个酒楼,没有成为进入Hotel的餐厅,这是进入上流社会的一个标志。”

  中餐是世界绿色和平人士的眼中钉,他们组织了许多反对捕鲨的活动,主要是针对中餐的。他们认为,世界捕杀鲨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港澳台和中国大陆有钱豪客大嘴中的鱼翅。他们也围追堵截中国的皮草业,认为那是残忍的一种行当,剥皮吃肉,太不兽道,况且密集放养,啃秃了中国西部的大草原,使大沙漠向东蚕食,致使远东数国弥漫在风沙之中。

  “在国外,那些干中餐厅的也没有觉得中餐荣耀,在唐人街干餐馆的最初是广东福建那边出来混穷的,从炒豆芽开始,长时间瞎凑合,把中餐的形象弄得不太好,也没有赚太多钱,干了几十年,弄了一栋小楼,他们受过教育的子女,为了能够进入主流社会,坚决不接父母的班,于是中餐厅只能低水平循环,只能是偷渡客和初来者栖身的谋生之地。”

  至此,刘广伟考虑的不仅是改变厨师形象,而且也考虑改变整个中餐形象。因此,他又提出了EP健康饮食的概念,就是英文“地球与人”的缩写。主要意思是:吃出我们人类的健康,吃出我们地球的健康。我们人类再也不应该因吃与我们的地球之母发生强烈对抗了,中餐要以健康为目标,适应现代社会,成为文明的一支力量。

  “拒烹”是新厨艺主义和EP中一个主要方面,“拒烹”前后还有“拒售”、“拒食”的排列,那是针对饭馆老板和食客的,但无疑,“拒烹”是刘广伟所有提法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搞环保的人大多都有心灵受创史,刘广伟有没有?他支吾了一下说,他过去以做熊掌出名,那很残忍。他是当时齐鲁宾馆最好的厨师,那时,一个省里高官喜欢吃熊掌,来了就点将“熊掌大王”刘广伟,他不得不做……

  “我想像部队一样,找1000个战士当敢死队”

  2001年4月18日,他在泰山顶上主持召开的“第一届东方美食国际大奖赛暨新厨艺主义论坛”,通过了一项全体职业厨师的拒烹宣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宝贵传统,作为中华美食的直接创造者,我们广大中餐厨师应当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薪火传承的责任,擎起放射时代精神的新厨艺火炬。今天,我们来自国内外的1000名中餐职业厨师在泰山极顶郑重宣言:珍爱自然,拒烹珍稀动植物。这是一个自发的行动,这是一个自觉的行动。首先从我做起,净化心灵,净化灶台,拒绝珍稀动植物的经营者,拒绝珍稀动植物的食用者。我们坚信,有良知、有觉悟的广大中餐厨师会发自内心地赞同这一造福人类、美化未来的公益之举。2001年4月18日这一天,将永不磨灭地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后人将感谢我们,因为我们的行动,他们的生活将比今天更美好!我们期待2008年奥运会召开前能有至少一百万同道签名加入这一历史性行动中来。

  绿色宣言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地方纷纷联系刘广伟。但他本人内心很忐忑,牛是吹出去了,能不能完成真是不一定。要知道100万厨师,多大的数字,占中国厨师总数的七分之一。

  那些天,他一直考虑怎样完成100万的签名,做广告吧,没钱,靠官方渠道强制命令吧,又没有那么大的派头和身份。他突然想到他的学生,那时候,已经有数千名学生从他的东方美食学院毕业,行走江湖。

  “他们年轻有朝气,对我很崇拜。我想像部队一样,找1000个战士当‘敢死队’,封他们为‘绿色厨艺大使’,让他们每人征集1000个签名,这不就是100万了吗?“于是我给学生们写信,问他们是否愿意,要是愿意,我就培训他们,给他们洗脑,培训完了让他们宣誓,然后定工作任务。”

  第一次培训绿色厨艺大使是在北京。来自全国的200名大厨,走出各地油烟爆漫的厨房,有的还远自港澳台,全部自费来到北京。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一个资料写道:“25日晚上,中动协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濒管办高级工程师范志勇处长为‘大使’们做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专题讲座,受到了‘大使’们的欢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们说:‘范老师的许多观点,我们都是第一次听说,很受震撼,很受教育,乱捕、滥猎、滥烹、滥吃对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命运’。他们表示:今后不但坚决拒烹珍稀动植物,还要积极向同行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著名特级厨师、百岁老人刘映潭,在会上呼吁:杀害野生动物就是杀害人类自己。”

  刘广伟想让他的学生对“拒烹”真正心服口服,而不只是碍于师生的面子应付他一下。他自有一套洗脑的办法,他让专家给他弟子们讲课,看录像,他还专门谱写了绿色大使的歌曲,并设计了服装标志和誓词。仪式化的东西强化了一种氛围,在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学生们面貌焕然一新。

  “有个知识很重要,厨师应该知道:吃野生动物很害人,损德损命”

  刘广伟知道,就在他发出绿色宣言前后,中国食用野生动物之风越来越盛,现在理解环保的人越来越多,而到餐馆吃野生动物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中国一个很奇怪的悖论,难道中国人都是口是心非的主儿?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1999年开展的一次调查表明:在调查所抽取的16个省会城市和5个地区级城市中,经营野生动物的场所占被调查总数的49.8%,而且大部分都未办理国家规定的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在经营的野生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26.4%,从来源上看,野外捕捉的占86.8%,人工养殖的仅占13.2%。“中国餐馆里吃的蛇90%是都是野生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干部赵胜利对记者说,“说是人工养的其实都是假的,人工养殖要比到野外捕捉成本贵好几倍。许多餐馆挂着人工养殖的牌子,其实到了晚上后门刺溜一声开了,送野蛇的来了。”

  刘广伟说,“有一个知识很重要,厨师们应该知道:吃野生动物很害人,损德损命。”专家化验分析和论证,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主要疾病有:狂犬病、伪狂犬病、口蹄疫、日本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炭疽、Q热病等15种疾病比较常见。上海的甲肝大流行就与吃野生动物有关。另外还有多种曲霉菌和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共计100多种。可以这么说,人类多数病都与吃动物有关,这是否是大自然,也就是“上帝”对人类欺负其他生灵的惩罚,不得而知。

  这次SARS大流行,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灾祸。人们纷纷把愤怒的矛头指向了什么都敢吃的广东人。外电报道:“中国广东省乱吃乱杀野生动物,为病毒从动物身上传播到人的身上创造了温床。地方政府的疏失在于没有引导食文化,也缺乏铁腕手段整治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有人估计,全国上餐桌的野生动物有三分之一是在广东被吃掉的(包括港澳“同胞”)。

  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指责谁了,要利用这次“非典”流行的机会,把中国人的品格提升一个档次。刘广伟说。

  他是行动派,到目前为止,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3000多名厨师填写了“绿色厨艺大使”的申报表,共发展厨师签名24万个。

  记者随意翻检材料看到这样的报道:“4月12日上午,太原市300多名厨师郑重宣誓并签名,在江南大酒店举办的‘春到江南’美食节上,江南200多名厨师率先发起‘拒烹’活动,厨师们郑重宣誓并签名表示,要用自己的行动唤起社会良知。为征集更多拒烹签名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太原市其他酒店近100名厨师也在布幔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中国烹饪名师、江南餐饮集团行政总厨杨章平先生带领全体厨师宣誓……”

  “到3月底(2003年),仅我省就有近5000名厨师郑重签名响应。他们纷纷表示,从现在开始,拒绝为人类饮食的陋习服务。这是餐饮界的一次自发行动,活动将一直持续到2006年4月18日,并延伸到全国各地餐饮行业和院校。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蜀丰百菜百味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实说,目前仅成都市大中型酒店和餐馆从业厨师就接近10万人。争取让50%以上的川菜厨师都来签名,把成都这个‘川菜王国’变成‘绿色厨艺’的发源地。与签名活动同时进行的就是净化菜谱,把原川菜菜谱中的‘红烧熊’、‘穿山甲’、‘猕猴’等名字删去。”

  “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参加‘提倡不食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新风尚’签名活动。”

  “首都著名作家提出绿色倡议。”“从菜板上抢救珍稀野生动物———千名中餐厨师获‘绿色厨艺大使’称号。”

  “以前我也烹过野生动物,后来到了日本和法国,大受震动”

  看看受刘广伟影响的人是怎么干的。

  蜀丰百菜百味公司的总经理陈实是个名士,既经营餐厅,又在四川高等烹饪专科学校教书。他搞了好几次大活动,利用自己的威信,一个人就发展了近万名厨师签名。

  在青岛举行的表彰“绿色厨艺大使”的会上,他对记者说:“以前我也烹过野生动物,比如蛇,后来到了日本和法国,大受震动。那边绝对不会吃野生动物,比如鸽子,法国人认为鸽子是和平的象征怎么能吃呢?这对我这个川菜师来说是全新意象。就是被车轧死也不能吃,我当时很奇怪。现在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有些东西就是不能吃。可是在我们成都,广场根本养不住鸽子……“到了日本,我想要摈除一切可疑的东西,什么鱼翅,燕窝,牛鞭之类的,要用最简单最朴素的东西打动日本人,那就是麻婆豆腐。日本菜的特点,不冷不热,不生不熟,日本人很细致和科学,这是为了保持营养价值。我们川菜的野性正好跟他们的无盐无味相反,一下吸引了许多日本人。日本人到了中国菜馆,人人能说,人人能吃‘麻婆豆腐’。我们用麻婆豆腐跟日本人交流,他们非常喜欢。如果我们用野味跟日本人打交道,他们会喜欢、尊重我们吗?”

  在日本,陈实看到,蛇在马路上跑,与人两不骚扰,野鸭都飞到人的胳膊上,简直就是一个清平世界。他被感动了。

  像陈实这样做大买卖的绿色厨艺大使并不多,大多数是给人打工的。他们承受的压力可能更大,有的因此丢了工作,但他们宁愿一时流落街头,也要坚守自己的诺言。

  有一位川菜师王平告诉记者:有一件事他一直记着,并且激励自己,几年前,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到四川一个偏僻山区,主人端上了许多野味山珍,副会长因为受过环保教育,拒吃,当时场面有些尴尬……王平过后回想有些激动,作为一个官,在那个地方吃了,不会有人看见,不吃反而会得罪人,但他坚持住了。这种正气在当前官场商场太难得了!

  这位川菜师因而也变得很坚毅,他数次坚守夹缝———有顾客要吃,老板催促要做———这是很难拒绝的。但他坚守住了。他因此也换了好几次工作。

  有一次,他到了成都一个度假村当厨师长,一个老板让他做“五抓金龙”,就是穿山甲,说客人要吃,他说不会做,跟老板吵了起来,老板让他“滚蛋”,他收拾行李准备走,结果不到24小时,老板就被人举报了,拘留处理。举报人不是他,他在离开的路上回望度假村,心想如果当时没有坚持……

  一般“绿色厨艺大使”都是人轻言微的小伙子,没什么资本,就靠心诚。邹云祥,吉林市人,在东北这个猎杀野生动物比较普遍的地方吃了很多苦。他利用中午休息的两个小时,骑着自行车,一个饭店一个饭店地跑,很多老板不理解,不让进门,不接待。今天不让进,他明天再来,反复缠磨,就这样,很多老板最终被感动,有几个饭店老总免费给他提供地方,带着人来签名。后来把副市长和烹饪协会会长也被感动了,亲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并带人过来来签名……

  邹云祥完成了几千人的签名,还是那个小厨师,默默做着自己的行当。

  在绿色厨艺使者的发奖会上,记者看到一个又一个名厨从眼前走过,有“佛跳墙”的正宗传人,也有“满汉全席”的当家里手。记者问刘广伟,他们都是名满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大师,一辈子做菜,要有各种山珍海味,你能扳得过来吗?“我请的这些大厨们,不管怎么说,他们就得签。”刘广伟颇为自信地说,“这实际是一个教育过程,也可能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做到,但他们可以教育徒弟。“我们应该非常清楚地知道,改变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是非常艰难的过程,我们不要想像有些行业那样,挟着工商局,查人家,封人家。我们绿色烹饪者要先站起来,通过我们的举动唤醒人家。能做一点就做一点,希望能帮助社会和人生。”

  刘广伟说的话有我喜欢的一种味道,他说:“我看到了人和厨艺的弱点,当然我也看到了厨艺的能量和潜力,以及与人生的不可分割性。”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理解,干净的中餐,就像干净的水一样,能慢慢湿润中国的心和全世界的心。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100万中餐职业厨师签名:拒烹珍稀野生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