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可口可乐的营销无力
发布时间:2021-01-2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用户评论
全部文章 我的收藏
订阅"麦肯特观点"电子报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有感于可口可乐的营销无力
有感于可口可乐的营销无力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6-06-13, 作者: 冯启, 访问人数: 2862可口可乐诞生于1886年,而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晚12年。一直以来百事可乐一直扮演着挑战者的角色,无论从市场渗透率还是品牌价值,可口可乐仍远远超过百事可乐。所以,人们仍然认为可口可乐是领导者,百事可乐是挑战者,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这更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实施的、"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的连续监测,可口可乐凭借其"拉网式"的市场攻略,全国布网,层层推进,市场渗透率(饮用某品牌可乐的消费者人数与可乐消费者总数之比)一直"遥遥领先"于百事可乐。1999年、2000年其全国20个城市的渗透率分别是83.9%和85%,而百事可乐则分别只有65.5%和67.9%.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百事可乐市场渗透率的增长略高于可口可乐,前者是3.7%,而后者只有1.3%,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润物细无声般的进行着,到2004年前者达到了89%,后者竞达到了81%,真是让人有后浪推前浪的沧桑感触了。特别是最近媒体更是连篇累牍的报道百事的股本市值百年头一次超过可口,这更让人联想到新生代百事的锋芒锐利和可口可乐的无奈颓势。
百事可乐在各城市的市场表现,两极分化明显,市场渗透率高者甚至超过可口可乐,而低者不足可口可乐的50%.这也恰恰是百事可乐近期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抓住可口可乐"满天撒网"战略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实施中心突破,在校园、旅游景点、娱乐场所等渠道重心投入,精耕细作,深挖渠道。并终于在上海、广州、成都、重庆、长春、哈尔滨、武汉、深圳等城市的“两乐”之争中胜出,在北京的两乐拉踞战中也在发生着局势转换,天平在缓慢的朝百事的乙方倾斜。
两乐的搏斗不仅缠绵百年,而且越来越像是一场永不谢幕的百老汇戏剧,其间的竞争搏弈跌宕起伏,精典案例纷呈。但从最近几年他们竞争的过程和结果看,大量的事实让营销界深思和费解,从很多侧面我们看到了行业领导者的营销无力。
1998年的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前5名中有4名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有一半的碳酸饮料市场份额由可口可乐公司占有。当时很多消费者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要餐馆的服务生拿“可乐”饮料时,服务生一般都是给你拿“可口可乐”。但2002年后,在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餐馆里,随处可见百事的立体海报,往往你要可乐饮料时,服务员拿出来就是百事可乐,当你说要可口可乐时,她会用嗔怪的表情让你觉得没有说清楚。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在挑战者的位置上逐渐占领了很多制高点,市场在发生着局势转换。
为什么一个代表着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面对着“新生代的选择”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招式散乱。从营销的观点分析起来可能涵盖的内容太多,百事可乐的差异化传播策略,独特的产品组合策略和公关智慧等等到处都有可圈可点的大手笔。笔者谨从两乐营销的渠道策略和队伍管理来探讨一下行业间强强竞争何以胜的话题。
镜头回放: 哈尔滨市场:百事的蓝色阵地
哈尔滨市场是北方市场的必争之地,尤其是饮料行业,国产品牌很难分得一羹。可口可乐至1993年建厂以来,在哈市市场一直占据着绝对的霸主地位,最高时占碳酸饮料的70%的市场份额。然而,哈尔滨百事可乐公司在本地不建厂(工厂在长春)的情况下,在向可口可乐挑战的行动中,多年来一直盈利,销量逐年大幅度上升。2004年百事可乐以碳酸饮料31%的市场份额略胜可口可乐一筹,哈尔滨市场被百事可乐总公司嘉奖为“增速最快的市场”。走在哈市的各大广场和繁华街道,到处可见百事的蓝色海洋和浓烈的新生代的气氛。所以经常听见有大学生说:“我们喜欢百事,因为我们是叛逆的一代,我们喜欢创新,但面对就业生存的压力,我们无法象可乐渲染的那样使自己浪漫起来。”所以,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可口可乐即不“可口”,也不“可乐”,倒是“祝你百事可乐”成了与时俱进的年轻人的节日或生日祝福了。
何以至此:
成功的背后,是良好的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加之训练有素的人员管理,这一切使营销系统产生了良性的持久的驱动力
1. 良好的渠道管理。
百事可乐将一线的销售人员分为WAT(批发协助员)和DSD(直销员),其中DSD为主要力量,从事区域市场的直销工作。WAT和DSD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客户拜访、线路管理、瓶箱管理、冰箱管理、货架陈列、POS张贴与管理、销售与进货情况管理、竞品反馈等。与此同时,百事公司严格执行规范的线路拜访体制,不折不扣的执行“四定时,八步骤”终端开发策略 ,从市场现实来看,这种精耕细作的渠道模式,十分的富有成效。尽管模式相近,但相对来讲这几年百事的表现明显优于可口可乐,所以说可口可乐的战略地位动摇也是理所当然的。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迅速打开市场,抢占制高点,初创的上海百事果断采用直销模式。于是,一支庞大的百事销售队伍开始出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接着,上海百事花费巨资买进的20辆依维柯,提供了送货上门的服务。从这一天起,客户的皇帝感觉由此产生了。百事公司在渠道上不断变幻手法,推陈出新。它推出了批发商协作这一模式,不惜贴补部分营运费用,帮助批发商服务于最终客户,充当街道终端的邮差功能,以实现最终的精耕细作的营销初衷。
1992~1993年间,为了适应上海的不同地段级差地租这个新事务,上海百事陆续从国外进口了1500台散装饮料机,这种集快捷、现场配置、冷冻、一次性饮用诸多优点为一身的方式被上海市民所接受。20世纪90年代末期,上海百事已经有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有感于可口可乐的营销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