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老年产业蓬勃发展 如何防范“银发收割”?

发布时间:2022-12-2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坚持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老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人们把提供老年人消费服务的保健品、旅游、卫生等产业称为“银发经济”。而与此同时,以老年人为目标的诈骗犯罪也开始层出不穷,由此也衍生出一个新生词汇——“银发收割”。

  以房养老、老年婚恋、投资项目……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骗局名头百出,大到养老公寓,小至保健品,当“怕老、怕生病”等“银发族”的普遍心理被犯罪分子拿捏,就可能成为被“收割”的突破口。

  如何才能守好老人攥在手心里的那笔养老钱,真正实现“老有所安”?日前,新京报记者邀请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张立建展开一场对谈。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张立建。受访者供图

  养老诈骗均以

  非法占有钱财为目的

  新京报:什么是养老诈骗?我国对于养老诈骗行为有怎样的整治措施?

  张立建:“养老诈骗”是指以“养老”为名、通过欺骗手段侵害老年人(60岁以上公民)合法权益的各类犯罪,包括但不限于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等犯罪行为。2022年4月,全国启动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坚持依法打击、整治规范、宣传教育“三箭齐发”,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这一专项行动已经转化为常态化行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我们从未松懈。

  新京报:在你审结的关于养老诈骗的案例中,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典型案例?

  张立建:有的。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许多养老骗局中的套路都是大同小异的,我举一个此前审结的案例。

  该案中,被告人徐某、白某、李某等人将某公司生产的“葛洪唐安”系列产品(成分为南瓜粉、玉米须等普通食品)包装成为具有根治糖尿病功效的保健食品,以高碑店某商贸有限公司等公司名义,招募被告人李某、常某等多名电话销售人员,谎称系“某糖尿病研究院北京分院”指导老师,系列产品配方荣获国家专利,可以使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以内,有效控制并发症。通过这一手段,他们骗取了包括多名老年人在内的全国各地2100余名被害人的钱款,涉案金额达330万余元。案发后,司法机关开展冻结账户、释法说理等工作积极追赃挽损,被害人经济损失在审判阶段实现全额退赔。

  综合以上事实及法律规定,被告人徐某等人主观上均具有非法占有被害人钱款的目的,客观上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致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交付钱款,造成经济损失。上述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罪。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涉养老诈骗案件集中发还活动。图源:丰台法院

  养老诈骗手段多样

  注意辨别是关键

  新京报:养老诈骗案件有什么犯罪套路?

  张立建:针对老年人犯罪的常见套路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拉近距离、取得信任。不法分子一般通过推介会、讲座或者常见的即时通信工具与老年人取得联系,通过日常聊天旁敲侧击套取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经济实力等信息,并嘘寒问暖获取老年人好感,不断拉近与老年人的心理距离,逐渐取得信任;

  第二步,持续投入、深入交往。在与老年人相处过程中,不法分子一般不会立即提出涉及财产处置的话题,他们会耐心“经营”与老年人的关系,并通过嘘寒问暖或者投入微小利益,逐步加深与老年人的交往;

  第三步,虚构事实、获取钱款。构筑较为牢固的“感情基础”后,不法分子开始虚构家人突发急病、虚构投资项目、向老年人推销保健食品或用品等理由从老年人处获取钱财;

  第四步,寻找理由、拖延还款。取得钱款后,不法分子一般不会主动提及还款或者给予利益回报,也有部分人为了套取更大利益,会偿还一小部分借款或者给予小部分利益回报,以持续得到老年人的信任。当老年人提及还款事宜时,不法分子会以各种理由推脱,拖延时间;

  第五步,失踪失联、切断联系。如果虚构拖延还钱的理由被识破或者迫于压力无法继续拖延,不法分子往往会选择切断与老年被害人的联系,最终实现其非法占有钱款的目的。

  新京报:如何防范发生在老年群体中的情感诈骗?

  张立建:涉及老年人情感类诈骗案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司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同时,还会继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帮助老年人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家庭成员也应该增加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在保障老年人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应照顾到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另一方面,老年人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关注:

  一是增强防范、谨慎交友。要重点防范“来路不明”人员,从源头上净化自己的“朋友圈”;

  二是加强沟通、知己知彼。老年人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要加强与对方的沟通交流,要全面了解对方的工作、生活情况,增强“眼见为实”的意识;

  三是提高警惕、慎重处置财产。老年人要时刻绷紧财产处置这根弦,无论与对方的关系多么亲密,在涉及财产处置问题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谨防上当受骗;

  四是慎重交易、留存证据。如果确需涉及钱款往来,要尽可能通过转账的形势交付,保留好包括钱款用途、支付金额等内容的证据;迫不得已需要交付现金的,也要留存好书面凭证;

  五是敏锐洞察、及时止损。老年人要熟悉情感类诈骗的常见手法及惯用套路,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警方报案,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避免财产损失进一步扩大。

  新京报:在普及防范知识及审理养老诈骗案件的过程中,有什么难点痛点?

  张立建:以刚才提到的情感类养老诈骗案件为例,首先养老诈骗行为具有隐蔽性。不法分子与老年人建立联系伊始即具有非法占有对方钱款的主观意图,从初步联系到建立信任,再到取得钱款,每一个步骤都在不法分子的计划之中。由于不法分子的非法行为隐藏于情感的“外衣”之下,老年被害人往往是深陷其中而不自觉,很难做到理性判断,识别防范难度较大。

  其次,该类型案件手段多样。不法分子从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入手,设计多种多样的诈骗手法,主要有两个大类:一类是婚恋交友类,谎称以结婚为目的与老年人交往,获取信任后又巧立名目,以各种理由的“借款”取得钱款;另外一类是亲情关怀类,该类该犯罪手段主要以独居的老年人为对象,通过无微不至的关怀满足独居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获取老年人信任后骗取或者窃取老年人钱款。

  同时,情感类养老诈骗案件审理难度大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恋爱关系”背景下,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控辩双方争议突出。对于事实罪名有争议的案件,辩方意见集中在双方之间的财物移转是正常交往中的赠予行为或民事借贷行为,认为被告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二是交往过程中钱款往来复杂,诈骗犯罪数额认定困难。诈骗钱款与交往过程中的花费交叉,且资金往来既有转账形式也有现金形式,准确区分诈骗数额存在困难。

  防范养老诈骗

  需要社会共同努力

  新京报:今年,丰台法院开展了哪些工作来预防养老诈骗案的发生?

  张立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丰台法院以高度的整治责任感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坚持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

  第一,“融合式”宣传教育,提高普法覆盖面。通过直播+宣讲、防疫+普法、街乡走访+动员、漫画+法治教育等多种形式,线上发布普法作品13期,直播活动获40万人次在线观看;线下宣传足迹遍布50余个街镇、社区,全力提高人民群众反诈防诈意识;

  第二,打出办案“组合拳”,打击与追赃同步推进。当前丰台法院审结涉养老诈骗案件5件,坚持整体从严、严中有宽、宽严相济,依法对31名被告人判处刑罚。依托“一核双翼多支点”追赃挽损工作机制,实现已结案件追赃挽损率达到100%。徐某等人诈骗案入选“北京法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第三,“靶向性”堵塞漏洞,促进长治长效。建立“随案研提”“一案一建议”机制,针对已结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向酒店、物流公司、行业主管部门等多家单位制发司法建议5篇,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源头铲除养老诈骗土壤。

  新京报:你在相关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

  张立建: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普遍重视健康、需要关怀的心理,精心设置各种骗局,不仅诈骗老年人的“养老钱”,甚至耽误疾病的正规治疗,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法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要通过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从严惩处养老诈骗犯罪,并将追赃挽损工作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挽回老年人的经济损失,以实际行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维护首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与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京报:不难看出,骗子的诈骗手段并不高明,对于老人来说最致命的是生活和内心的孤独感,所以预防养老诈骗案的发生需要先实质性填补老年人内心的空缺,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张立建:从我个人层面而言,作为法官,依法办案并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参与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与各方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提高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从源头上降低该类犯罪的发生。同时,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群在行为方式等方面出现新变化、新需求,有的放矢地将审判延伸工作做得更好。另外,在社会层面上,大家在关注老年人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要倾注更多的精力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守护好“最美夕阳红”,实现“老有所安”,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老年产业蓬勃发展 如何防范“银发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