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县两级粮食储备规模提前两年实现“十三五”规划翻番目标
发布时间:2021-03-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爽 滨州报道
12月29日下午,滨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五优联动”助力打造“全国粮食食品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新闻发布会。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滨州始终将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作为重中之重,国有粮食仓容由2015年的51万吨增长到105万吨,市县两级粮食储备规模提前两年实现“十三五”规划翻番目标。
新闻发布会现场
“十三五”以来,粮食食品产业发展工作在滨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粮食食品安全责任,大力发展粮食食品产业经济,强化“三链协同”聚焦“五优联动”,持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责任制为总抓手,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全市粮食食品产业发展工作取得高质量新突破。滨州市被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授予“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中国好粮油示范市”,粮食食品产业经济发展“滨州模式”在全国推广。
模式带动,建设产业发展“新高地”
近几年来,滨州市把粮食食品产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抓重点、出亮点。
2017年首次全国粮食产业经济现场经验交流会为滨州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经过几年培植,全市粮油加工企业达到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160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企业5家、全国500强企业2家(西王、渤海)、全国民营企业500强3家(西王、渤海、香驰),全国食品行业50强4家(西王、渤海、香驰、三星)。2019年全市粮食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502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规划翻番目标,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十二五”末的8.4%提高到16.7%。2020年1—9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1亿元,同比增长7.8%。
在实施过程中,滨州主动强化服务、优化服务,以服务机制助力产业发展,先后出台《滨州市粮食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打造国家级粮食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滨州市粮食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纲领性文件,为粮食食品产业经济续航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全省系统内率先建立项目储备库,共四大类100个项目,总投资295亿元。
创新赋能,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在推动粮食食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滨州拉高标杆、对标先进,着力建立新型服务体系,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促进发展提档升级。
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在国家局大力支持下,2017年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滨州)联盟揭牌成立;2018年,小麦、玉米、大豆三大国家级粮食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全部落户滨州。仅2019年三大创新中心就研发申报专利61项,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7亿元以上。
实施品牌兴粮战略。落实全市“品牌之策”,按照“齐鲁粮油”品牌战略规划,深入研究分析滨州历史文化、地理区位、产业情况、生产者诉求等各方面要素,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市级粮油区域公共品牌—“粮油金三角”(中国滨州);创建了全省第一家“齐鲁粮油”旗舰店。目前,《“粮油金三角”(中国滨州)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将其打造为“全国著名区域公共品牌”,推动滨州“好粮”“好油”卖“好价”、销全国。截至目前,建设“中国好粮油”专柜2个、“齐鲁粮油”旗舰店1家、线下直营店170余家、线上旗舰店10余家,入驻“好粮有网”“滨州馆”粮油企业15家。创新营销模式,今年已开展品牌宣传和直播带货10余次,有力扩大了粮食食品传播面和影响面。目前,集群内拥有产品品牌56个,其中,有中国驰名商标9个、山东著名商标16个、全国放心粮油品牌13个。实现了与国家、省级品牌同频共振,为推动粮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积极搭建惠企平台。2018年,举办首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暨全国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开创了山东省粮食食品行业博览会的先河。2020年初,承办“齐鲁粮油·为健康生活加油”北京对接会,深化产销对接、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12月18日,粮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滨州)联盟年会、山东省粮食经济学会年会在滨州召开。全国粮食食品产业领域高层次的专家学者齐聚滨州,共商推动粮食食品产业发展的新观点、新思路。
聚焦主业,筑牢储备安全“压舱石”
滨州始终将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作为重中之重,争主动、真落实,夯实底线、创新方式,筑牢保粮食安全防线。
粮食安全层面,深入落实粮安责任。国有粮食仓容由2015年的51万吨增长到105万吨,市县两级粮食储备规模提前两年实现“十三五”规划翻番目标。2019年在全省创新建立市级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开展市场化收购,由滨州市粮食和储备局、财政局、农发行联合共建,采取政府财政支持和企业自筹资金相结合方式,在市农发行设立基金专户,用于定点仓储企业的粮食收购。仓储企业与加工企业签订定向销售合同。加工企业负责粮食仓储管理、出入库以及银行利息等费用,仓储企业负责保证粮食质量、数量和资金安全。当年市场化收购16万吨,总体效益达1.26亿元;经市委、市政府批准,2020年继续在全市开展信用保证基金贷款市场化收购,并创新性开展市场化收购柔性储备,确定市政府驻地滨城区(含市直)粮食储备要满足1年以上、其他县市区要满足6个月以上消费需求。2020年全市计划完成30万吨信用保证基金市场化收购任务,并以此作为政策性储备的柔性补充。截至目前,共完成增储和市场化收购28.8万吨,其中增储收购3.6万吨、市场化收购25.2万吨。市场化收购总体效益达3.05亿元以上,其中带动农民增收8064万元、企业增效2.02亿元,有效破解了粮食收购融资难、仓储资源不均衡、优质粮源难掌控等一系列痛点、堵点,有力推动了粮食食品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物资储备层面,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疗用品、粮油蔬菜、速食品等物资采购、储存、调拨工作,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代拟《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管理规范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疫情期间,共购置储备医疗用品545万件、消杀物品1000余吨、速食品6000箱;落实函发调拨单130批次,调拨各类口罩349万只、防护用品7.4万件、消杀用品11.1吨,有效满足了当地医疗机构和群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