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生援桑一年,21人医疗队做了3600多台手术
发布时间:2019-01-1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组建医疗队,设立医学中心,提供中医服务
南京医生爱心温暖“一带一路”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南京医生将先进医疗技术带到“一带一路”沿线的桑给巴尔、孟加拉国、白俄罗斯等,为当地人民解除病痛,提高了当地医疗水平。
援桑一年,21人医疗队做了3600多台手术
9月3日—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南京鼓楼医院普外科医生汪灏作为一名特殊会议代表,受邀参加。过去一年时间,他作为江苏第27期援助桑给巴尔的医疗队队长,率领21名队员在那里服务了数万人次患者,开展各类手术超过3600台。
桑给巴尔由桑给巴尔岛、奔巴岛及20余个小岛组成。2017年6月13日,汪灏带领的医疗队抵达桑给巴尔。“看到的比想象中困难得多。”汪灏举例说,手术室内几十把手术钳能用的挑不出一两把;微创外科中心虽然在几年前就建好了,但因仪器设备老化、耗材缺乏及当地医护人员配合度差等原因,这一技术并未得到持续应用。在江苏省卫计委支持下,那里的腹腔镜中心设备全部更新,并配置了足够耗材,汪灏着手牵头组建了医院跨专业的腹腔镜团队。此后,腹腔镜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胆囊切除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肾切除等多项手术得以顺利开展。
医疗队在开展80多项新技术的同时,还开展了几十项疑难复杂手术。“我们21名成员共援助两家医院,其中规模较小的医院,95%以上手术由中国医生完成;另一家较大规模医院,40%以上的手术由中国医生完成。一年时间,我们在两家医院完成的各类手术超过3600台。”汪灏说,桑给巴尔多种传染病流行,手术患者中艾滋病患者就有100多个,“虽然有担心,但上手术台时也仅仅是多戴一副手套。更好的防护就是细心操作,避免手术器械造成的创伤发生。”
两次手术创造孟加拉“两个第一”
上月3日,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刚和主治医师王骋从南京飞抵昆明,再转机至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之后再匆匆赶往该国唯一的公立心血管病研究所。尽管是首都的医院,但基础设施、医疗水平相当落后,“医院里满眼都是患者,随便用个毯子铺在地上就能当病床。”杨刚告诉记者,当地百姓饮食以牛羊肉为主,冠心病患者较多,但很多手术不能开展,用药维持效果也不佳。此次前往,是带着南京方法帮他们解决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
杨刚和王骋甫一抵达,任务就来了。一名30岁的年轻男性阵发性心悸5年,今年3月进行射频消融术后再次复发,需再次进行射频消融。经术前认真讨论,孟加拉国国立心脏中心电生理主任和一名主治医师做助手,杨刚、王骋共同上台操作。“因为是复发病例,术中使用了Rhythmia高密度三维标测系统,这样看得更清楚,定位更准确,能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这也是首次在孟加拉国使用三维标测系统进行消融治疗。”
记者获悉,早在今年2月,杨刚已经在孟加拉国开展了该国历史上第一台房颤射频消融术。8月再次前往,医院一下子交给他们18位复杂心律失常患者,“穿着厚重的铅衣,边手术还要边告知当地医生为什么这样操作,6天时间,18台手术顺利完成。”杨刚表示,尽管很辛苦,但看到患者受益,颇感欣慰。
中医技术“造福”白俄罗斯患者
本月14日,市中医院针灸科的陈朝明、庄克清、陶维等3名医生将远赴白俄罗斯,再次用中医技术“造福”当地患者。就在上月底,该院针灸科主任陆瑾率3名队员在白俄罗斯工作3个月后刚返回南京。
2016年9月,南京与友好城市白俄罗斯莫吉廖夫市共同签署了在莫吉廖夫市设立中医中心的协议。今年5月底,莫吉廖夫南京中国传统医学中心揭牌成立,这是中国国内城市在白俄罗斯设立的第一家中医机构,也是南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海外设立的第一个医疗交流合作窗口。市中医院将定期派医生前往当地开展各类中医技术。
“当地中风、失眠、颈椎痛、眩晕、偏头痛及不明原因的神经痛患者较多,用西医办法根本解决不了。”陆瑾告诉记者,今年5月25日她率队抵达后,中医针灸术便开始服务这些患者,传教当地医生。不少患者驱车几小时前来,其中一名严重颈椎疼痛和腰椎突出患者每次开4小时车从家中赶来,5次针灸后,感觉症状明显好转。陆瑾告诉记者,为感谢团队对他们的帮助,患者们时常带着自家种植的鲜花、水果来看他们。今年8月20日,他们结束3个月工作准备回宁,当地政府和医院还召开了一场盛大的表彰会。 本报记者 顾小萍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南京医生援桑一年,21人医疗队做了3600多台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