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文传媒]李京盛:严冬过后是春天,影视创作应守住4条底线!
发布时间:2019-06-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李京盛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2018年、2019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电视剧诞生60周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电视剧领域涌现出一大批记录时代、反映时代的现实题材剧作。从重大题材到市井民生,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成为影视剧创作主流的同时,也遭遇了有关“伪现实主义”的质疑以及市场环境下的“严冬”论调。
如何正确看待现实主义创作?如何应对当前影视产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为此,「广电独家」记者专访了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
「广电独家」:回顾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电视剧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李京盛:如果说2017年是现实题材回归的一年,那么2018年就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播出和收视成为年度热点的一年。
相比2017年,2018年国内现实题材电视剧有了更广阔的题材视野、更新鲜的内容表达、更深入的思考以及更多样化的创作手法。
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题材视野上,百姓的平凡生活、国家的发展变化、年轻人的理想追求与情感生活都有描写与表现。2018年涌现出一批题材视野更加广阔、内容表达更加新鲜的现实题材电视剧。
在作品质量上,相比之前有了显著提升,手法也更加多样化。
2018年,整个市场和行业对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注入了更深的思考,这一点尤为可喜。
我们不仅要把现实题材作为电视剧创作的主流,形成数量上的优势,更应该让它成为电视剧质量和制作上的一种最高标准。
在对现实题材的反复书写过程中,对其注入更深的思考,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反映生活,表达对时代的注视。这个注视,不是用目光注视,而是用文艺作品诠释时代的发展变化,百姓生活的焦虑与痛点,甚至是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曲折。在这些方面深入思考,是2018年现实创作一个值得肯定的特点。
「广电独家」:近年来,现实主义创作逐渐成为影视创作主流,但也有不少关于“伪现实主义”的质疑和争议。您怎么看待当下的现实主义创作?
李京盛:首先,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并不是一回事,把二者混为一谈更多的是一种表达上的偷懒。精确区分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标志着业界对现实题材创作注入了更多的思考。
现实题材,是作品的内容特征,即描写当下生活。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即看待生活、反映生活的立场态度,它与文艺创作者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息息相关的。
事实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更强调的是在表现当下生活的同时反映生活本质,反映当下时代的本质特征,而不是浮泛地写一些生活表象。
至于“伪现实主义”,在理论层面是没有这个概念的,这也是一些观众或者文艺评论家的一种“偷懒”行为,或者说通俗表达。
“伪现实主义”是指部分作品描写的是当下生活,在题材上可以认定为现实题材,但是观众却发现作品中描写的生活不存在,很脱节,很夸张,很虚假。说它反映现实,但对照现实却又不是现实,于是作出了真与假的评判,出现了“伪现实主义”的说法。
“伪现实主义”的产生,在于描写现实生活时创作者没有用功、没有用力、没有用情,或者说没有真正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去捕捉生活,去准确表达生活,同时透过现象表现生活的本质。
具体来说,是两方面的问题:创作者功力不足,自身生活经验和人生体验不足,造成文艺创造中表达情感肤浅、虚假、不真实,甚至过于小众;创作者态度不认真,不肯在深入生活的环节上下气力,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凭空想象,用想象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
事实上,现实题材创作存在的问题不仅有肤浅、虚假,还有庸俗、偏离和陈旧。泛泛来说,这些问题都可以纳入“伪现实主义”的大众评论话语体系。关于“伪现实主义”的讨论意味着现实题材创作虽有了更大的社会关注度和认知度,但提升质量的任务依旧艰巨。观众对现实题材的热情和期待,如果被这些“伪现实主义”作品挫伤的话,会拿手中的遥控器作出选择。
严格意义上讲,有关“现实主义题材”的说法也是不科学、不准确的。主义是一种主张、立场和态度,而题材本身是内容,不存在主义的指向限制。“现实主义题材”概念的嫁接随意性太大。弄清概念是表达观点的前提,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选准论点、论据,进行有逻辑的评判。
在这一点上,业界还是有些草率、马虎和随意的,创造出一些不准确、不严密的文艺批评术语,一经传播就变成了约定俗成的错误。因此,业界还是应该提倡更加严谨、细致、准确的科学精神,媒体在表达上也要“较一点真”。
「广电独家」:有人用“严冬”来表达当前影视产业遇到的困难,您怎么看?
李京盛:“严冬”的说法,并不是严密的数据论断,它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市场情绪。
现阶段来看,影视产业遇到一些问题,但并没有进入所谓的“严冬”。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在经历过快速发展后,会存在一个调整期。这个调整期实际上是为下一步发展积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严冬”的表述是有欠缺的,它少了后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即严冬过后是春天。
在迎接春天的过程中,关键是把握住影视行业最核心、最根本的东西——内容。对电视剧而言,内容就是剧本,是编剧,是产业核心的东西。
影视产业下一步繁荣不繁荣,如何繁荣,向哪个方向繁荣,创作这一块都是最重要的。具体说,就是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有多广阔,文化内涵有多丰富,价值体现的高度有多高,作品的引导力、传播力有多强。无论是逆境“严冬”还是繁荣的春天,都需要创作者调动积极性,拿出优秀的作品,这才是行业繁荣发展的前提。
「广电独家」:现阶段,影视创作如何守正和创新?
李京盛:守正和创新对影视创作来说,既有理论探讨的内涵,又具有实际操作的意义。把这个问题研究透,既能理清当前影视创作中必须坚持的一些基本规律,又能化解影视创作中面临的难题和困惑。
守正是基础,创新是关键,但守正不是墨守成规,创新也不是标新立异——偏离守正的创新,必然会误入歧途;放弃创新的守正,也必然会陷入僵化。
我认为影视创作要守住四条底线:
第一是要守住作品的文化底线。影视创作是文艺创作,影视产品是文化产品,影视属性是文化属性,影视生产是文化生产。守住了文化,就抓住了这个行业的灵魂和根本。
第二是要守住作品的价值底线。任何一部影视作品,必须具有思想表达和有意义的阐释。价值高度决定作品的文化高度,故事的精彩决定价值的传播力、感染力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三是要守住作品的审美底线。影视创作必须用审美的方式来表达,以故事的手法来呈现,让思想有深度,让价值有高度,让文化有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