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断裂之后……
发布时间:2021-08-0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晚,台湾南部海域发生七点二级地震,致使该海域铺设的中美、亚欧、亚太二号等海底光缆系统先后中断。我国至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南亚部分地区的语音通信接通率随即明显下降;至欧洲、南亚地区的数据专线大量中断;互联网大面积拥塞、瘫痪,雅虎、MSN等国际网站无法访问,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网民也受到影响。二十七天过去了。截至一月二十二日零时,一场由地震“天灾”引发的震荡仍未结束……
事发后第二天,5艘维修船立即赶往出事海域。之前,曾乐观估计光缆将在1月20日后完全修复。但1月20日已过,尚无完全修复的确切消息。原因是,修复它还真有点难……
一次“前所未有”的修复
6年前的2月9日,跨太平洋的中美海底光缆在上海崇明岛段中断,导致国内用户无法访问国外网站。海底光缆中断原因最后查明是帆船张网捕鱼所致,15天后方恢复。
“而这次海底通信光缆中断,故障类型之复杂,故障点之多,修复之难,前所未有,许多情况都是第一次遇到,这就是为什么此次修复进展缓慢的原因。”中国海底电缆建设公司的一位维护人员告诉记者。
不说别的,“单是茫茫大海中,准确找到海底光缆,再从3000米至4000米深的海床上打捞起直径不到10厘米的海底光缆,不亚于大海捞针。”光纤专家、上海大学教授王廷云说。
排除维修船行驶的时间和海浪、天气等因素影响,“修复步骤都需要经历查找断点、打捞光缆、修补光纤、重新包裹、重新放置这几步。”那位维护人员说。
教育部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林中介绍:第一步查找断点,常用方法是在从海底光缆岸端的终站或始站将光缆取下,用机器向光纤中输入光脉冲,光脉冲遇到光纤断裂面会产生特殊反射光,再根据时间、折射率等计算,就可确定断点的具体位置;然后进行第二步打捞,此次打捞采用的是一种用抓钩将海底光缆从海底抓起的方法,“海底光缆本来是平铺的,拉起来,三四千米的海底光缆在海中变成一个三角形,牵扯范围能达到方圆几千米,所以一定要慢、要稳。”
“更大的难点还在修补。毁损的光缆捞到船上后需要替换掉。光纤是一种可以传送光线而外形微细的玻璃纤维,由石英制成,每根直径仅125微米,大约只有一根头发丝粗细,要将两头完全平整对接,而且要一根一根地用光纤熔接机熔接,谈何容易。”王廷云说。此外,由于这次故障点位于海缆密集区,断点不止一个,海缆还可能互相交错,打捞时要注意不破坏其它光缆,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离开网络的日子
现代通讯方式主要有卫星、无线和光纤三种。相比而言,自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建成,光纤就以其造价便宜、传输质量好、数量大、损耗小的特点,成为世界公认的最佳通讯方式。今天,全世界90%的信息都以光纤传输。“人们伴随发展信息技术而铺设的光纤足以缠绕地球好几圈了。”王廷云说。
不妨引用美国传播学者弗里德利克的描述来这样看我们的世界:假如人能够在宇宙中的一棵树上眺望遍及世界的新闻和信息流动,就会发现它完全类似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它的血管中充满了不可胜数的数据,海底电缆和通讯卫星构成了它的动脉,每天充满着血管的是数百小时的电视节目、数以百万计的个人电话和数兆比特的信息……
可以说,现代生活已经无法离开光缆,而它这次偏偏出了问题:1亿多中国网民受到影响,1500万MSN(即时通讯软件)用户曾几日无法登录,近万域名丢失。
在这些日子里,供职于一家总部在日本的国际知名游戏公司的小徐,每天MSN屡试屡败,只得以电话会议取代,直听得他耳朵发胀;又因中日间无法发送电子邮件,他和同事头一遭将文件由国际快递光盘(247.5元人民币一张光盘)送往日本。
也是头一遭,在一家软件维护美资公司工作近三年的黄志华,自己动手发了一回国际传真。但发出了以后都不知道对方是否收到。不能打个国际长途核实吗?“就我那英语三脚猫,哪敢打电话问。好在谢天谢地,MSN这两天总算通了。”
幸运的还有托福考试。1月13日,光缆受损后的托福“第一考”如期举行。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在中国的消息发布方安可公司表示:之所以幸运,是因为提供数据通信支持的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了备用数据通信线路,使托福业务恢复正常。
但GMAT考试(国外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就没那么幸运了。记者昨日打开教育部考试中心海外考试报名信息网的GMAT考试“网上报名中心”,弹出窗口依然是———“关于暂停GMAT考试报名业务的紧急通知”。致电服务热线,答复:与美方系统的数据通信中断,报名恢复还要等待较久,即使连接亚洲和美洲的光缆修好,系统修复也尚需时日……
网格化分布最为理想
光缆何时能完全修复仍不明朗,看来我们只有继续等待。
眼下最令人关心的是,将来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光缆,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
真的是猝不及防?“深海光缆很少受到破坏。”林中说,“我们起初在考察线路时,一般选择海底较平坦、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比如这次的台湾南部海底。可因为大家都这么想,所以那里光缆非常密集,遇到这次百年未遇的天灾,就极难修复。但若在铺设光缆时,将这种地震因素考虑进去,建设成本又会太高。”
“最理想的光缆分布,应该呈现网格化,这样,一旦某个点出现问题,信息就可以绕过这个断点继续传播。”王廷云说。
正因此,去年12月,中韩美六大网络运营商在北京签署协议,共同出资5亿美元修建首条海底高速直达光纤电缆———跨太平洋直达光缆系统。这条长度超过1.8万公里的中美之间第二条海底光缆,将可同时处理相当于6200万个通话的数据量,是现有中美海底光缆容量的60多倍。
“这样一来,中美之间就不再仅靠一条线路,而是有了别的回路,这样万一一条出现损坏,信息马上可以走别的路径应急以保证畅通,避免了采取抢修才能恢复全部通讯的尴尬。”林中介绍,整个工程将从今年2月动工,预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完工。
综合《解放日报》、央视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