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去世 沈从文之子忆四姨(图)

发布时间:2019-06-2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昨天凌晨一点,住在北京西二环的沈龙朱,接到90多岁舅舅张中和的电话:“四姨走了。”张中和不是亲舅舅,但是两家关系很好。舅舅是从远在美国的儿子张以林那里获得消息的。张充和在美国去世,当地时间是17日下午一点,两个小时后,网上就有朋友发了消息。因为此时北京都还在睡觉,所以这边亲人是在张充和去世三四个小时后,才接到告知电话。

  沈龙朱说,弟弟虎雏比我知道得还早。接着,沈龙朱得到美国妹妹发来的电子邮件。本来沈龙朱今年9月要到美国参加学术活动,这几天正办签证,他渴望那时与四姨相见。没有想到四姨先走了,沈龙朱格外沉痛。

  四姨和她的姐姐弟弟们一起创办过一份中国最有名的家庭刊物——《水》,刊登过许多家庭趣事,温暖了一个世纪中国人对于和睦家庭的记忆。前几年,这份刊物由舅舅张寰和转到沈龙朱手里继续办。虽然也刊登一些趣味文字,但这些年老人们陆续去世,《水》主要成了家庭里缅怀亲人的公共平台。尤其是去年年底到现在,舅舅张寰和、二姨张允和的儿子周晓平先后去世,让80岁的沈龙朱有“办不下去了”的感受。这不是经费问题,是那心情不舒服。

  沈龙朱给美国凌宏(大姨张元和的女儿)表妹夫妇回复电子邮件时说:“得到此消息,明知四姨已堪称高寿,心情仍十分沉重。本想9月能见一面,竟成泡影!追思会请代为致哀。”他告诉记者:四姨是睡觉时平静地走的,她一辈子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应该欣慰。不过,他在电话里说这话时,记者能听出他对四姨的不舍和眷恋……

  合肥四姐妹

  作家沈从文长子沈龙朱的外公,即张充和的父亲,叫张吉友。张充和的爷爷张华奎无子嗣,就过继了堂弟儿子张武龄的第四个儿子。但是,这个家族中最著名的是张充和的曾祖父张树声。他是淮军领袖,担任过两广总督和直隶总督。影响力仅次于李鸿章。

  张吉友从合肥先迁到上海,再定居苏州。创办学校,提倡新式教育。在近现代苏州影响力巨大。尤其是他哺育的十个子女中的四个女儿,个个嫁了名家。成为现代中国可以与“宋氏三姐妹”比肩的“合肥四姐妹”。如果说“宋氏三姐妹”在中国近现代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话,“张家四姐妹”在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上的影响力,完全可以与前者匹敌。

  合肥的家业很大,但是沈龙朱的外公张吉友把钱拿来,在苏州办了乐益女中。我2006年到苏州拜访了依旧居住在乐益女中旧地上的沈龙朱的五舅张寰和。老人告诉我:“我们小时候家里挺大的。每个孩子还都有一个奶妈、一个保姆。奶妈走了以后就是保姆照顾。不吃奶的就叫‘干干’。我的干干很可怜,我一岁多她就死了。后来大姐的‘干干’和大哥的‘干干’都照顾过我。”

  沈龙朱的外公在合肥的时候,娶了扬州盐商家的女儿陆英为妻子,那时候张吉友才17岁。据说扬州陆英家陪来的嫁妆放满了一条街,把合肥张家府邸的几进院落的家具,都换成了紫檀的。陆英为张吉友生了十四个孩子,活下来九个。她在生第十四个孩子的时候,去世了。她临终前把所有带孩子的保姆都叫到身边,每人给了200块大洋,愿她们把孩子们拉扯到18岁。做完这事,陆英就去世了。果然,这些保姆,每人带一个孩子,真把孩子们带到了18岁。沈龙朱从母亲、姨妈和舅舅们回忆保姆的文章中了解到了外公外婆的早年故事。

  沈龙朱的亲生外婆去世的时候才36岁。后来张吉友办学娶了学校的女教师韦均一。沈龙朱说:“妈妈的亲妈妈,因为去世早,我没有见到。母亲的继母,在苏州我们都见过。她是乐益中学的教员,也当过校长。”这个外婆和外公又生了一个孩子,这就是沈龙朱最小的舅舅张宁和。她们姐弟名字的寓意是,所有男孩子都有宝盖头,要支撑家业;女孩子都有两条腿,意思是要走出去嫁人。

  正是前面这四个女孩子,使得张家的名望在张家沉寂很多年后,依然为世人所乐道。

  都嫁了名人

  1936年,沈龙朱两岁,被妈妈抱着回了苏州,那时候,他肯定见过这些姨妈和舅舅。但是他还不懂事,对那次经历完全没有记忆。到了云南,他渐长,对经常来往的五舅、大舅、四姨熟悉了起来。沈龙朱说:“妈妈的十个兄弟姐妹,她总要说的,当故事说的。”

  因为抗战,十姐弟天各一方。“真正大团圆是1946年在上海,所有十个兄弟姐妹都见到了。”沈龙朱说。这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张著名的全家福拍摄的时间。这全家福,为世人所熟知的有两张,一张是张家十姐弟,一张是十姐弟、三个女婿、三个外孙。这三个女婿分别是著名昆曲演员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三个小孩是二姐张允和与周有光的儿子周晓平,三姐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儿子沈龙朱、沈虎雏。沈龙朱回忆说:“其实那时候已经有别的小孩了,就是没凑到一起吧。周晓平比我大半岁,是三个孩子中最大的。”

  我说:“不论她们四个人本身怎么样,但她们四个人都嫁的是有名的丈夫,这在文坛也成了个佳话。”沈龙朱反驳说:“这是从现在的角度看,有名了。以前不见得算有名。有段时间,尤其是论出身和阶级成分的时候,不是不太理想,是很不好的!”

  张家大小姐嫁的是昆曲“传字辈”里最有名的小生顾传玠,而张家二小姐张允和嫁的是语言学家周有光,张兆和嫁的是文学家沈从文。张家四小姐张充和,嫁的是美国汉学家傅汉思。张充和在美国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获得了更多的赞誉。

  四姨乱弹琴

  1938年年底一到云南,沈龙朱随爸爸妈妈落脚在昆明城里一个叫北门街的地方。沈龙朱记得是一个大宅子,还有很大的院子,有小小的楼房,虽然谈不上很讲究。在这里,住了好几家,一家是杨振声,一家是邓颖孙,还有沈从文一家和沈龙朱的四姨妈张充和。

  四姨张充和在《三姐夫沈二哥》一文中说:“七七事变后,我们都集聚在昆明,北门街的一个临时大家庭是值得纪念的。杨振声同他的女儿杨蔚、老三杨起,沈家二哥、三姐、九小姐岳萌、小龙、小虎,刘康甫父女。我同九小姐住一间,中隔一大帷幕。杨先生俨然家长,吃饭时座位虽无人指定,却自然有个秩序。我坐在最下首,三姐在我左手边。汪和宗总管我们的伙食饭账。在我窗前有一小路通山下,下边便是靛花巷,是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在地。时而有人由灌木丛中走上来,傅斯年、李济之、罗常培或来吃饭,或来聊天。院中养只大公鸡,是金岳霖寄养的,一到拉空袭警报时,别人都出城疏散,他却进城来抱他的大公鸡。”

  后来把家搬到乡下——呈贡龙街。这里不只沈从文一家,西南联大教授中,不少人把家安在了龙街上。就在龙街,就在杨家大院,孙伏熙、杨振声、张充和都住过。四姨妈回忆说: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去世 沈从文之子忆四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