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发布: 要让大家了解核设施的安全状
发布时间:2019-09-0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9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并于当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介绍,中国核设备的总体运行指标是处于世界前列的。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中国核安全管理体系的评议中,中国的监管机构被认为是有效的、可靠的。
《中国的核安全》是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部核安全白皮书。
核安全第一战略
白皮书指出,中国始终把保障核安全作为重要的国家责任,始终以安全为前提发展核事业,不断推动核安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记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核安全之路。
近五年核电国际运行者协会WANO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核电厂运行机组80%的指标优于世界中值水平,其中70%的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值。据刘华介绍,我国核电的总体运行指标是处于世界前列的。
从2018年1月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正式实施。除了制定核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高效运转各部门组成的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外,该法还根据国际最新标准,修改完善中国的核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建立了严格的、高标准的国家核安全标准体系。
截止今年6月底,中国大陆共有47台运行核电机组,19座在役民用研究堆和临界装置,18座核燃料循环设施、2座中低放废物处置厂。
刘华介绍,我国核安全水平保持了世界前列。我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国际核与放射事件分级表(INES)二级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一级事件每年发生的次数非常低的,14.2万枚的在用放射源,18.1万台(套)射线装置事故率每年每万枚低于1起。11台在建核电机组的建造质量是在监督管理之下的,对发现的建造质量问题都一一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201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中国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进行综合评估,其结论是:中国监管有效性在不断增强,监管的法治化、规范化、国际化不断提升,中国的监管机构是一个有效的、可靠的监管机构。
刘华介绍,我国建立了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推进核安全工作。履行国家核安全监管的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由局机关、六个监督站和两个技术支援中心构成,共约1100人。同时各省级环保部门还会对放射源管理、辐射环境监测、事故的应急监测实施支持和管理。除此之外核安全还设立了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作为技术咨询机构。
“要让大家了解核设施的安全状况”
在发展核能的过程中如何破解“邻避效应”?
在刘华看来,核能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公众参与问题,这反映了公众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也是对相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华认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无论是核设施前期的选址阶段和建设建造,还是在核设施运行过程中,都应该开展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及时公开核设施的安全状况,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从2018年1月起正式实施的《核安全法》在第五章专门针对多个主体制定了信息公开和公众沟通的要求,并对公众参与作了制度性的安排。
据介绍,公众可以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网站上都可以看到核设施的运行安全状况。同时相关企业也会依法公开运行安全状况。
刘华还提到,要加强科普宣传,充分发挥媒体、企业、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核安全的宣传,包括对大中小学生的核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对核设施周边利益相关的老百姓的宣传和普及。
今年6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参与“媒体核电行”活动,探访浙江嘉兴秦山核电站。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外界关于他们职业询问最多的问题,还是关于核安全,核安全科普是他们一直在做的工作。
秦山核电一位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展科普工作是有必要的,核电站应敞开大门,让大家来看我们是怎么工作的,把一些必要的知识告诉别人。
刘华强调,要通过税收、财政以及用地补贴等各项政策完善核设施周边居民的利益补偿机制。既要让大家了解核设施的安全状况,也要让大家通过核能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教育事业、老百姓的福利给予关注,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中美核安全合作不会受影响
白皮书强调,中国作为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的重要倡导者、推动者和参与者,在做好自身核安全的同时,认真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大力推动核安全双多边合作,积极促进核能和平利用,造福全人类,为全球核安全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刘华认为,在过去的35年中,中美两国在核安全方面的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促进了两国核安全水平的提升。
刘华说,美方通过核限令对中国企业进行限制以后,中方企业会加强研究开发,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据介绍,中国的核能合作是全方位的。除了中美核能合作以外,中国和法国、俄罗斯都开展了核能合作且卓有成效,包括核电厂、乏燃料后处理厂,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