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刀靶:一段记忆的传承与坚守

发布时间:2019-09-2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1935年1月,红军长征渡过乌江后,在刀靶水(现播州区三合镇刀靶社区)打响了刀靶阻击战,为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作出了贡献。红三军团驻扎在此近半月,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84个春秋风云变迁,刀靶群众始终铭记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一如既往坚守着长征的家国情怀。

母亲勇救红军 女儿坚守老屋

在刀靶街上,有一栋老木房。房门左侧挂着一块“黄老太婆救护红军地旧址”匾牌。房子已有百余年之久,84岁的老人黄洪荣独居在此,黄老太婆是她的母亲李安珍。

1935年1月18日,一名红军战士在执行任务返回部队驻地后,发现部队已经转移。国民党士兵发现他后,穷追不舍。情急之下,他钻进李安珍家,闩上大门。身后的追兵朝着大门开了一枪,门上的枪眼至今仍在。当时李安珍正在自家后院的菜地里劳作,见红军战士准备从后院的围墙翻出去,便急忙来到围墙下,让红军战士踩在自己肩膀上翻墙而出。国民党士兵撞开大门后没有见到红军战士,只得无奈地离开。

黄洪荣老人说:“母亲在世时,有好几次提起这件事,但很可惜不知道那位红军叫什么名字。”

让人感叹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曾有一位军人来到刀靶,对着这座老木房喃喃自语:“就是这个地方……”那时,李安珍老人已经去世,黄洪荣老人未在家。根据邻居们的描述,她揣测那应该是母亲当年救下的红军战士。

如今,老人的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老人依然选择住在这里。她说:“住在这里就是想保护好这个房子,另外也想等一等,万一有人来寻找,还能见上一面。”

支援红军痛失马队

父亲无悔,儿孙自豪

刀靶曾经地处川黔要道,商贾云集,繁华一时。

当年,街上有一家颇有名气的“四海同大饭店”,店主名叫吴荣武。同时,他还经营马店,养有100多匹马,为来往客商和行人驮运货物。1935年1月初,红三军团进驻刀靶,有部分红军战士就借住在他的店里。

红军在刀靶追击战中缴获的武器需转移,吴荣武用自家的100多匹马帮助红军运送。在板桥镇遭遇敌机轰炸,马队受惊后四下逃散,吴荣武骑着仅存的一匹马回到刀靶。

吴荣武的儿子吴在强,如今已是84岁的老人。他说,马队散了,此后马店再也没能恢复经营,但父亲从未后悔。吴在强老人和他的家人一直为之感到自豪。

如今,“四海同大饭店”的招牌被雄师刀靶告大捷陈列馆收藏。在刀靶群众的心中,那是一段历史,更是军民鱼水情深的见证。

一个人的陈列馆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雄师刀靶告大捷陈列馆是当年红三军团司令部驻地,2005年对外开放,管理员兼解说员袁顺模是当地村民。

每当有人来参观,他都会把红军在刀靶的长征故事、展陈物品的来历详细解说,如数家珍。这10多年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和刀靶社区的历史文化爱好者牵头,组织乡亲们举办了两次隆重的长征纪念活动;积极配合、协助中央和各地媒体前来采访,主动和有关部门、组织合作,开展历史文化宣传、研究。

2009年开始,袁顺模每月领取520元的补助。他告诉记者,当年红军驻扎在刀靶时,他的奶奶被选为妇女联合会主任,他小时候常听奶奶讲起红军的故事。他说:“我的奶奶当年当妇女联合会主任是没有报酬的。我管理陈列馆,算是对奶奶的纪念。”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刀靶:一段记忆的传承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