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孕育音乐文化(艺海观澜·文艺热点怎么看⑥)
发布时间:2019-11-1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唯有好的音乐作品是永恒的,唯有给观众带去新鲜深刻的音乐体验是最重要的,这是音乐综艺以不变应万变的关键。
近十几年来,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已经习惯了每逢暑假必有音乐综艺节目相伴。当下正在视频网站热播的音乐综艺《乐队的夏天》,就以老中青不同乐队竞演的形式,引发关注,开启不少观众今年的音乐之夏。
相关数据显示,音乐综艺连年在数量上称霸卫视荧屏。2019年,从国内热门电视台和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大视频网站的排播表来看,预计以音乐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在同时段综艺节目中的总占比约25%,当之无愧国内第一大综艺类型。
音乐综艺节目持续火热,有力说明音乐作为一种诉诸听觉的文艺样式,伴随从电视媒体到互联网媒体的生态变革,不断更新自己的表达方式,使得大众从听音乐到看音乐再到音乐体验,音乐文化需求得到多层次满足,“音乐+综艺”也成为文娱产业和大众文化市场活力的重要来源。
音乐综艺节目制作生产不断发力,对促成此种火热现象功不可没。音乐是一门世界共通的语言,中国音乐综艺节目制作背靠丰富的业界资源经验,面对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一直在主动寻求节目模式的创新突破。梳理中国音乐综艺发展之路,不难发现,“爆款”都有自己的制胜法宝:1984年开播的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打破上世纪80年代以晚会为主的综艺节目形式,成为中国音乐选秀类节目开山之作;2004年《超级女声》,打破专业歌手这一限制,从大众中选拔;2012年之后相继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拉开专业竞演的帷幕;而2017年以来的音乐综艺市场,既有《歌手》等老牌音乐综艺每年一季的“综N代”产品,也有类似《经典咏流传》《乐队的夏天》《声入人心》等新型品类不断亮相,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和专业化方向。
随着音乐市场的分众化趋势,音乐综艺也出现显著的垂直细分转向。特别是对网络综艺而言,面对以青少年为主的用户群体,其开发重点逐步放到音乐细分上,即通过小众音乐文化点燃大众关注热情。说唱、电音、摇滚这些看似小众的内容,只要有优秀音乐人和音乐作品做支撑,再加上新颖独到的包装和节目呈现,一样能成为荧屏流行文化。正如综艺评论人所说的,当观众对一般性流行音乐产生审美疲劳,选手也越来越缺乏个性和实力时,那些大家都没做过的类型和音乐文化,同样能够被市场关注。
当然,对音乐综艺节目热度也不可盲目乐观。客观来看,音乐综艺想再出爆款,道阻且长;一个成功品类出来,抄袭模仿、类型扎堆的现象依然突出;大量节目的重复挖掘,导致选手资源枯竭,音乐综艺造星能力持续下降;面对熟悉面孔和熟悉声音的频繁“回锅”,观众关注热情和收视黏性也很难维持高位。“音乐+综艺”本质上是音乐文化与观众娱乐需求的结合,音乐的娱乐性表达是大势所趋,也是更易被市场接受的一种路径。但需要警惕的是,当市场被各种音乐电影、音乐故事、音乐偶像填满,却没能留下几首耐人寻味的作品时,当音乐沦为载体而不再是音乐综艺的核心时,这条路的前景会是怎样?
越是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越需要回到初衷和起点:大众收看音乐综艺的真正动力是什么?答案可能很朴素:听好听的音乐,看精彩的表演,享受音乐作品和音乐文化的熏陶。无论市场如何变,无论节目包装如何更新,唯有真正好的音乐作品是“永恒”的,这或许是音乐综艺以不变应万变的关键。而这里的音乐作品,或许也不再局限在某一首歌曲,而是经由节目精致制作给观众带来新鲜而深刻的音乐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些以小众音乐为主题的综艺节目,通过一些娱乐化元素让观众了解新鲜的音乐品类,输出音乐理念和鉴赏方法,提高认知和审美水平,就值得肯定。而像《经典咏流传》这样发掘中国传统诗词的音乐性,让传统文化以别样方式散发光芒,像《声入人心》这样让科班学院、“曲高和寡”的美声变得时尚而有活力,都是有益探索。期待更多音乐综艺节目在立足音乐专业性基础上,从综艺市场和大众文化需求出发,以匠心、精心打磨完善节目形态,为普通百姓提供更多音乐体验,为音乐行业输送新鲜血液,促进音乐文化进一步传播发扬。
(责编:任志慧、邓楠)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多层次孕育音乐文化(艺海观澜·文艺热点怎么看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