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蒜种植成本收益情况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0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为充分了解掌握今年大蒜的生产成本收益情况。近期,山东省东阿县物价局组织人员对东阿县大蒜种植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的大蒜行情不容乐观,市场价格同比下降68%,种植户亏损严重。具体情况如下:
一、价格监测情况
据监测,6月15日东阿县大蒜收购价格平均为0.6元/斤,相比上周价格小幅上涨9.1%,较去年同期新蒜价格1.85元/斤,同比下降67.57%,大蒜价格创近几年来的历史最低点。
二、种植成本及收益情况
平均每亩蒜种需300斤左右,1.8元/斤,成本540元左右,地租(半年折租)550元/亩,地膜30元/亩,化肥(复合肥、有机肥,冲施肥2遍)820元/亩,农药15元/亩,浇水60元/亩,人工栽种300元/亩,刨蒜(包括机械和人工)600元/亩,各项费用累计为2915元/亩。种植收益分两块,蒜苔收入和大蒜收入,今年蒜苔价格低到几分钱一斤,不够采摘的人工费用,因此蒜苔这块没收益,大蒜在半月前集中上市,价格也跌至谷底,按当前的批发价格为0.6元/斤(去年大蒜地头价为1.85元/斤),亩产在3000斤左右,这样在收获初期出售的话,每亩要亏损1100多元。
三、大蒜价格下跌的原因
今年大蒜价格下跌,严重滞销原因那就是供大于求。2016年大蒜价格高达9元/斤,农户跟风种植,盲目扩大种植面积,致使市场供应量激增,导致今年大蒜上市后价格暴跌。
事实上,农副产品价格的周期性变化直接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周期下行其实也是行业去产能的一个过程,而造成农产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种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目前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还较低,且本身对于农副产品生产和市场行情有滞后性,而市场游资的进入让农产品正常周期被打乱,这些都导致散户盲目跟随市场行情,追涨杀跌,成为市场供给的变数所在。
四、如何有效化解农产品周期性滞销,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几点建议:
一是在种植思路上。理性判断市场价格信息,从源头上规避风险。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少农户在种植思路上徘徊在“去年啥涨今年种啥”和“别人种啥我家种啥”之间。但是,价格只能反映一定区域或一段时间的供求关系且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滞后性,农户单纯依照上年市场的价格信息来决定次年的种植思路,再加上部分农户跟风种植,很容易导致某一区域内某一农产品产量过剩,出现滞销或价低现象。要努力改变“只看田间,不看市场”的种植方式,积极通过网上查询、电话问询或专家咨询等形式,了解本地区农产品市场的相关情况,以便更科学地决定种什么、种多少;另一方面,各地农业相关部门也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主动为农户提供指导与帮助,在“该种什么”和“能种什么”上给农户多一些比较空间。
二是在营销思路上。要避免一家一户独闯市场,通过“抱团”方式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多年来,单个农户既要种植、管理,又要收获、营销,势必杂而不专,多而不精。同时,由于单个农户产品有限,其议价和市场把握能力也有限,往往处于弱势。
三是政府参与引导上。农产品周期性滞销问题的化解,还有赖于政府有关部门、农产品销售企业乃至媒体的多方引导、全力参与和大力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农产品货畅其流,农户回报稳定,广大群众“菜篮子”安全丰富的多赢局面。目前的市场格局正在要求农民提高规模化和组织化生产的能力,主动和市场对接,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这也需要合作社和企业的帮助,避免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脱钩。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搭建更完备的价格预警系统,为农民提供更真实客观的信息作为决策依据,防止农民过度生产和退出,缓和农产品的供应矛盾。
四是在互联网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无论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还是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互联网都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重要的媒介。而发展“互联网+农业”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可以极大减少农业生产的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浪费。“互联网+农业还可以解决农产品市场信息传送的滞后、区域分割,实现产销对接,根据市场终端需求来量化指导农业生产。
(山东省东阿县物价局 王晨)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关于大蒜种植成本收益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