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咖啡张洪基:如何让不喝咖啡的人每年买上100杯?
发布时间:2018-12-1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说起来,这很像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常态。
而张洪基,这个与连咖啡创始人王江从航班管家一路打拼过来的资深移动互联网人,却把“连咖啡”定义为一个咖啡公司、一个面向未来的食品公司。
故事起源于一次实验
我们的对话是从杯子开始的。
一进张洪基办公室,桌上放着的连咖啡外送包装盒很显眼,盒贴是新近升级的咖啡豆与牛奶的宣传。他从盒子里拿出一杯咖啡递给我,把另一杯握在手里。
“刚送过来的,正好。”
接着他开始了关于这个杯子将近3分钟的介绍,比如,杯子是经过如何缜密的设计;过程中迭代了多少个版本;为什么没有选择常见的杯套……
这或许令人意外,对于很多咖啡品牌、咖啡馆来说,杯子仅仅是一个容器,或者说可以玩出些花儿的容器,但对连咖啡来说,这是他们本体业务呈现的一部分。
至今,提起连咖啡时,不少人仍会用“从外送星巴克起家”。“外送”与“星巴克”确是两个能串联起连咖啡品牌的起点。
那是2014年的时候,外卖仅仅还是一个选项,远没有今天的日常。连咖啡创始人王江给当时的项目组,开了一天的会。
会议的第一个核心,是彼时对连咖啡的定位,专业的咖啡外送平台。
“把外送做专业了,并验证它是不是个大趋势、大品类。我们的设想是,咖啡外送应该并行于咖啡馆那条线,至少是不小于那个市场的。”张洪基表示。
而如何验证?咖啡馆形态的代表星巴克就在那儿——品牌势能无两、门店布局广袤、顾客忠诚度高、产品标准化强。
顾客这么喜欢星巴克,那么他们喜欢外送的星巴克么?“假设星巴克是你的,用它来完成这个闭环。”
事实上,当时做星巴克外送的不止连咖啡一家,尤其在上海,在外卖平台搜索“星巴克”,能找到各式各样的代购卖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把“星巴克外送”当成目标业务。
当2018年8月,星巴克和饿了么合作开始推出官方的“专星送”,并以每月进多城市开数十个点位的速度发散,这些纯以代购星巴克为生的“散户”,可想而知要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而早在2016年的一份报道中就显示,这种代购业务对代购方来说,仅可以保持收支平衡,并没有什么利润可言。想要持久可续生存,发展自己的品牌是一个必需的选择。
连咖啡已经这样决定了。
用星巴克逃离计划站稳了脚跟
代购星巴克的连咖啡,开始在琢磨这样一件事——怎么能不做成星巴克?2015年底,随着外送服务费的上调,连咖啡开始把业务侧重放在自有品牌coffee box上。
在张洪基看来,“做到不是星巴克,才有可能说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除了本身业态是外送、用户体系不同,连咖啡在不断强化自己“非星巴克”基因。
——产品。线上货架,快速迭代
“我们的货架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张洪基表示,连咖啡用了两年时间,一直在做一件事——打磨迭代40款产品的能力,一年推2个爆款的能力,以及在菜单上真正留存属于自己的、有议价能力的产品的能力。
这个过程,诞生了连咖啡的防弹咖啡,粉红椰子水、牛油果元气弹等不含咖啡因的饮料、还有莫吉托、长岛冰茶这样与papi酱、李诞“牵手”的酒精饮品。
基于线上模式,连咖啡得以在短时间进行产品的创新和迭代,不断推出新品满足用户的期待感与新鲜感,同时尽可能覆盖更多的消费增量。
——单店模型。小点位、高效率
另一个则是单店模型的不同。小点位、甚至只做外送,对选址要求相对较低。
尽管如此,张洪基告诉我,他们把100个点位压在手里了大半年。原因,倒是为了学星巴克——标准化。
他们大胆地把咖啡机迭代成了一款瑞士进口全自动款,简单易上手,而关联相关软件,可以实现每天几百个点位,销售、库存、设施状况等实时数据显示;
同时打磨自己的人才培训体系。到今年9月成立了连咖啡学院,由曾任Costa培训总监的戴文斌担任校长。而目前仅作为连咖啡的人才储备和选拔。
一个数据是,到2017年初,连咖啡实现单店单日平均销量400余杯。个别门店一天出杯量能突破1000,在单店成本是普通咖啡馆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情况下。张洪基表示,2017年4季度,实现了整体盈利。
2017年底,瑞幸咖啡横空出世。
共2页 [1] [2] 下一页
连咖啡开进亚朵QQ超级会员酒店,这次又在打什么算盘?
连咖啡合伙人张洪基:怎样把咖啡卖给不喝咖啡的人?
咖啡外卖市场竞争激烈 连咖啡有意拓展企业客户
瑞幸咖啡和连咖啡的“裂变”之战:谁是增长王者?
连咖啡试水团购一杯不到4元 也要打低价牌了?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连咖啡张洪基:如何让不喝咖啡的人每年买上100杯?